专盯富豪企业的“吸血鬼”_投资故事_股民学院
  您的位置:首页 >> 股民学院 >> 投资故事 >> 文章正文

专盯富豪企业的“吸血鬼”

加入日期:2014-4-9 8:49:30

  【温酒闲谈】企业家们要练好自己的内功,不要让医生变为吸血鬼。

  早前,笔者应邀出席一个闭门企业管治座谈会,并做主题发言。会后,不少企业家与笔者交流,其中有一位朋友一直站在旁边却不发一言。

  人潮散后,这位朋友没有离开,而是走近笔者发话:“温先生,刚才人多,我不好意思问,其实我是一家中型企业的老板,一直希望能在资本市场中有所作为。为了进入资本市场,我以前找过不少中介,但是都被骗了,究竟我该如何办?”

  这位企业家算得上是一位富豪。在任何社会里,富豪只会占人口的少数,这一群顶尖的财富精英一直是金融市场的焦点,也是金融机构服务的主要目标。

  可是,为了实现赚钱的目标,有些时候,金融机构会化身成为“吸血鬼”。在内地企业迷信西方品牌的大环境下,为做强做大,富豪们和上市企业们均成为急着求诊的“病人”,希望接受西“方名”医随意开出的药方。不过,在当今社会,这位“名医”又开药,又卖药,又卖麻醉剂,有些时候连手术仪器也会卖。“病人”若遇上这类型“医生”,可真是祸不单行呢。

  2008年金融海啸引发大量的问题,也引起了西方社会对金融机构的反思。以笔者所见,现在内地不少企业家对金融机构、特别是投资银行也开始重新评估了。在西方社会,反思早已遍地开花了。

  笔者认识不少已上市的内地企业,在上市后,它们依然视投资银行为上宾,言听计从。的确,投资银行紧贴市场,知道投资者所需,也会提点企业,为其开展重组或再融资等业务,再收取费用。此外,不少投资银行还设有研究机构和分析师,特别是大型跨国机构,他们分析师的意见简直犹如魔术棒,某程度上指挥着投资者的买卖取向。

  在企业的眼里,这些人说股票要涨,股价马上有反应;他们说股票不值某个价位,股价马上崩盘。不少投资银行更设有自己的投资基金,买卖证券。还有一些也设有直接投资基金,在企业上市前,就能以低价买进尚未上市的股票。

  毫不夸张地讲,现在的投资银行完全体现了金融超级大医院的概念。本来数间专科医院或诊所处理的工作,现在集合成一家超级大医院就搞定了。在市场好的时候,回报当然可观。但是在市场冷清的时候,经营“大医院”的成本自然特别高昂,在这段时候去看医生,小小的病痛,若遇上缺德的医生,随时会被诱导,因为医生大有可能会瞎说,希望病人留医,希望病人入住头等病房,更希望病人去做一些没有必要的手术。医生经营医院,既经营买卖药物,又是药剂师,又经营买卖手术器材,最终原来药厂都是医生开的,在这种情况下,医生当然希望病人能买光他所有的“产品”。

  每个行业都会有害群之马,不过正规守法的中介还是占大多数。若真有“名医”开出这种全包的服务清单,若企业底子好,人家说什么,其实也不需要理会的。企业自己练好内功,同样不会受到“名医”的欺凌,自信有强壮的体魄,也不会轻易相信“医生”的瞎说。

  企业家们要练好自己的内功,不要让“医生”变为吸血鬼。因为,就算企业的血被吸光,也不会化腐朽为神奇的,更不会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奇迹。

  (作者系香港投资银行家)

编辑: 来源:证券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