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店老板探访上市公司_投资故事_股民学院
  您的位置:首页 >> 股民学院 >> 投资故事 >> 文章正文

咖啡店老板探访上市公司

加入日期:2013-1-15 8:53:01

  我生于70年代,是土生土长的青岛人。1992年冬天在中国工商银行青岛市信托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新疆路营业部开户,成为青岛最早一批股民中的一员。后来在2007年转户到华泰证券(601688,股吧),历时15年,仍在股市闯荡。经历了多年磨砺,我认同巴菲特的价值投资方式,出于对青岛这片土地的热爱,我更倾向于投资本地的上市公司。投资青岛啤酒和青岛海尔(600690,股吧)曾给我带来丰厚的回报,用在股市里赚到的钱,我开了一家咖啡店,当起了小老板。

  我通过参与创业板的新股申购,幸运地获配了两只青岛的股票:特锐德(300001,股吧)和东软载波(300183,股吧)。依靠多年的操作经验,我对这两只股票进行了不同数量的加仓,并且略有盈利。一直以来到上市公司转转,用个文雅词说:调研,是我的习惯。这也是我买青岛股票的原因,一方面是对家乡建设的支持,另一方面公司在眼前,做熟不做生。

  2012年7月7日,我接到华泰证券的电话,深交所将于7月10日、11日上午组织投资者分别参观创业板公司东软载波、特锐德,邀请我一起参加。过去都是围着人家的厂子转悠,买公司的产品体验。这回可以直接接触公司内部、了解他们的经营情况。我便一口应承了下来,安顿好店里的事情,去理了新发型,盼着开放日的到来。

  7月10日,大风伴着大雨,9点钟我们一行来到了位于榉林山下的东软载波办公楼。这真是一家低调的上市公司,简陋的大门透着管理层质朴的品质。董秘王辉首先向大家讲述了东软载波的发展史,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董事长崔健热情洋溢地解答了投资者提出的问题。

  我认为这是一家以软件为本的上市公司,尤其是当董秘动情地说,在研制电力载波芯片期间,依靠30个人的软件团队创造的年均一千万利润养活了这个企业,更让我看到这家公司的生命力。但随着电能表未来几年的高成长时代结束,东软载波的行业转型也迫在眉睫,这对于股价会产生一段时间的波动,但这样低调务实的管理层是我们股民所看好的。

  次日艳阳高照,我们一起驱车来到郊区的特锐德,与昨天东软载波不同的是,特锐德的生产车间和办公楼都是在一起的,特锐德也更侧重于硬件生产。气派的厂房,高大的写字楼,巨大的占地面积,是特锐德给我的第一印象。由于昨天活动办得成功,今天来的人更多些。各个车间有序地忙碌着,发往全国各地的产品整齐地码放在通道两旁。

  特锐德董事长于德翔和董秘刘甲坤在最大的会议室迎接投资者。在介绍公司未来发展时,于董事长提到未来可能会向郊区迁移,并打算联合青岛其他几家电力上市企业组成电力产业园。

  由于高铁建设的放缓,特锐德也进入“去高铁化”的阶段,能否顺利转型也是摆在这家企业面前的一个课题。但想到车间里忙碌有序的工作场景,各大煤矿对公司下的订单,让我对这家公司有信心。

  走进上市公司的活动,让我感觉像是握着一杯暖暖的焦糖玛奇朵,能够增加对上市公司的深度了解程度,这项活动的组织和实施,对我们中小投资者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华泰证券某投资者)

编辑: 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