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公司信息 >> 文章正文

新亚制程无惧产能过剩风险 拟1.97亿元投资建设年产8万吨锂电池电解液项目

加入日期:2023-7-25 11:05:02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3-7-25 11:05:02讯:

    本报记者 刘钊

    7月24日晚间,新亚制程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子公司新亚杉杉新材料科技(衢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亚杉杉)拟使用自筹资金投资在浙江省衢州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技改新增8万吨/年锂电池电解液项目”,项目总投资为1.97亿元,其中建设投资为1.17亿元,建设期利息为176.30万元,流动资金为7760.00万元。

    新亚制程表示,本项目顺利实施达成后,新亚杉杉将形成年产13万吨锂电池电解液产能,有利于持续加强公司在原料运输成本、供货周期、质量保障等方面的优势,将进一步加强公司在锂离子电池材料产业链上的战略布局,满足公司未来业务发展和市场拓展的需要,对促进公司长期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锂离子电池主要由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四大部分组成。电解液是锂离子电池的关键原材料之一,是锂离子电池的“血液”,在电池正负极之间起到传导输送能量的作用,是锂离子电池获得高电压、高比能等优点的保证,其成本约占锂离子电池生产成本的5%至10%左右。

    2022年,新亚制程成功收购了新亚杉杉51%股权,新增了锂电池电解液业务。新亚杉杉是具备发展潜力和竞争实力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制造商,此前规划电解液产能5万吨,六氟磷酸锂0.6万吨,2022年新亚杉杉电解液出货量约1.8万吨。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新亚杉杉电解液产品类别齐全,在与高镍三元、高电压三元、高电压钴酸锂、硅碳负极、高比能磷酸铁锂等相匹配的电解液方面具备一定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公司的电解液在行业内具备一定优势,电解液产能过剩也是不争的事实,由于投资过热导致产能过剩,叠加终端购买力不足,需求跟进迟缓,已有电解液扩产项目陷于停滞。隆众资讯电解液分析师张德静告诉《证券日报》记者:“目前在建的锂电池电解液拟建扩产项目仍比较多,供应放量后,场内竞价会更加激烈,小型企业的劣势会被放大,必然加速落后产能的出清速度。”对此,新亚制程坦言,“虽然新能源汽车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被长期看好,但全球及中国宏观经济的波动导致下游新能源汽车、储能等行业发展不及预期,可能影响到公司下游行业的需求而影响到本项目产品需求量,可能对项目的效益造成影响。”

    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告诉《证券日报》记者:“新亚制程发展锂电池电解液可以强化公司在锂电池电解液行业的既有优势,同时进一步加强公司在锂离子电池材料产业链上的战略布局,保证公司未来业务发展和市场拓展的需要,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巩固与提升。不过由于目前的行业发展不及预期,再加上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产能过剩,新亚制程大规模扩建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产能自然也存在较大的市场风险。”

    北京博星证券投资顾问有限公司研究所所长、首席投资顾问邢星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进一步表示:“新亚制程加码发展锂电池电解液项目,基于当前市场竞争加强,企业盈利弱化,如果不在环节上或者是整个产业链上进行优化,难以达到预期盈利目标。从公司目前经营现状来看,近几年处于下滑态势,积极寻求应对策略成当务之急。从产业链结构上来看,如果增加电解液,原材料供给在一定程度上会给公司带来成本降低和质量保证等相关优势,同时在市场竞争方面也将获得一定的优势,对公司发展形成驱动。但由于本次投资额度相对公司的盈利不成正比,如果短时间不能逆转局势,对公司发展或形成拖累,在行业竞争加剧中难以脱颖而出。”

(编辑 张伟 乔川川)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