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黑马点睛 >> 文章正文

年报季后减持潮:TMT、医药成重灾区

加入日期:2023-5-19 20:21:25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3-5-19 20:21:25讯:

  在财报密集发布的4月,上市公司重要股东的减持潮也如约而至,TMT领域的芯片、传媒及CXO成了重灾区,这背后各有玄机。

  袁京力/文

  年报披露后是重要股东的减持季。年5月6日,北方华创) href=/002371/>北方华创(002371)发布公告称,持股7.43%的国家集成电路基金拟自公告披露起15个交易日后的6个月内减持1059万股公司股票。按照5月5日的收盘价,该笔减持超过34亿元,是5月份以来预先披露的最大减持。

  而这种大笔减持从4月份就已经开始,TMT领域的金山办公中微公司股东拟减持金额分别接近100亿元、40亿元,药明康德) href=/603259/>药明康德(603259)股东的减持金额也在75亿元以上。这些大额的减持在近年也颇为少见。

  5月以来,拟减持金额前五名分别为北方华创昊海生科易事特) href=/300376/>易事特(300376)、甘李药业) href=/603087/>甘李药业(603087)和永泰运(001228),分别约为34亿元、6亿元、5.5亿元和4.2亿元,其中TMT和医药也占了主导。

  按照券商的预估,4月份预披露的减持金额高达839亿元。据《》统计,仅4月20日至月底,A股共计有120家上市公司披露了主动减持计划,涉及的金额(按照披露前一天的收盘价)大约有176亿元。

  不同行业的减持映射了不同的产业周期。至少从年一季报看,受消费电子大周期低迷的影响,半导体上市公司盈利增长不容乐观,多数公司盈利出现负增长,传媒行业困境反转在即,而股价狂飙引发了股东的抛售;医药行业的集采长期冲击依然还在,医药上市公司盈利难以再现板块性的高增长,减持较多的CXO板块更是因为赛道的拥挤再加三年疫情海外订单减缓,盈利增速下降,产业资本用脚投票。

  减持密集来袭

  每逢年报披露完毕,重要股东就迎来了减持窗口,年4月似乎也难以避免,尤其是受益于中国自年下半年开始的货币相对宽松政策,A股市场流动性改善,无风险利率下降,自年年初以来,在ChatGPT刺激及中特估值回归的主题推动下,即便上证指数上涨不足10%,创业板指数涨幅也是负的,但整体看,市场机会众多。TMT领域的软件、硬件及传媒都经历了一波较大的涨幅,以电信运营商、石化等大央企为代表的中特板块也表现优异。

  根据华创证券统计,截至4月18日,月内A股股东拟减持规模为540亿元。按日均拟减持规模计算,4月预计减持规模将达到839亿元左右,位于历史85%分位。

  4月19日开始,这种趋势还在蔓延。据《》粗略统计,自4月19日至4月底,有超过110多家上市公司预披露了减持方案,减持金额超过176亿元。

  从行业结构看,减持的主要是上市公司非控股股东,在4月19日以来的股东减持中,大股东减持不足10%。

  据华创证券统计,4月前18日,拟减持规模排名前列为:医药生物126亿元,TMT中计算机118亿元、电子77亿元、传媒32亿元;中游制造中的机械设备35亿元、电力设备24亿元、房地产29亿元。

  不过,华创证券表示,拟减持披露后,个股5个交易日内普跌,历史跌幅均值为-1.65%,1个月后影响基本消除,涨跌更与市场相关。

  光大证券的研究显示,高管减持负面影响在发布后50个交易日附近能基本修复,大小非的小额减持负面影响能较快修复,大额减持负面影响较久(以0.9%为界)。

  TMT:芯片和传媒减持力度大

  自年初以来,芯片产业指数从1789点上升至2460点,涨幅一度达到40%,远好于上证指数,也远好于具有成长性特点的科创50及创业板指数。

  即便如此,但产业资本也选择套现走人。中微公司北方华创兆易创新) href=/603986/>兆易创新(603986)、北京君正) href=/300223/>北京君正(300223)、寒武纪、纳芯微、东芯股份等均预披露了重要股东的减持,涉及设备、代工、设计等芯片产业链的多个环节。

  据华创证券,TMT预计拟减持规模为180亿元,历史月度均值为52亿元。其中,芯片占据了较大金额。以中微公司为例,该股自4月初以来涨幅较大,股东也开始密集减持,金额预计接近40亿元。

  与芯片股股东减持形成反差的则是其业绩。受下游需求不足、供应链库存高企等影响,芯片需求持续承压,半导体板块短期业绩承压。申万半导体行业年营收合计约4456.5611.43%,归母净利润为538.3816.14%;年一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852.63亿元、43.15亿元,同比分别下降20.07%和70.66%。整体表现较好的是半导体设备和EDA。

  按照代工龙头台积电年年底的说法,预计本轮半导体周期在年上半年触底,行业库存逐步出清,经过年上半年的周期底部,公司对年下半年行业恢复增长具备信心。

  未来的复苏还需要看消费电子的周期。年第一季度,全球PC和PC出货量同比分别下降33%和,目前尚难看到复苏迹象。

  浙商证券) href=/601878/>浙商证券(601878)认为,全球半导体在经历了主动补库存(年一至三季度)及被动补库存(年四季度至年三季度)之后,目前正处于主动去库存(年四季度至年二季度),在经历目前的主动去库存之后,有望在年一季度迎来量价齐飞的主动补库存的上行阶段。

  此外,传媒行业也有32亿元的减持。4月份,万达电影) href=/002739/>万达电影(002739)、芒果超媒) href=/300413/>芒果超媒(300413)、奥飞娱乐) href=/002292/>奥飞娱乐(002292)也公告拟分别减持9.53亿元、7.61亿元、4.15亿元,三者合计减持超20亿元。

  传媒行业年一季度趋势明显好转,申万传媒板块营收同比下降,降幅明显收窄,利润同比增长17.9%。细分行业中,广告营销、影视院线、媒体板块利润增幅明显。

  不过,申万传媒指数也从年底的2175点一度飙升至3572点,上涨幅度超过60%,股东也趁势减持。

  医药生物:增速放缓

  自年以来,全球开始走出新冠疫情,医药股开始回归传统投资逻辑,自年以来,医药指数持续下跌。

  产业资本也选择用脚投票。据华创证券估算,4月医药生物的预计拟减持规模为197亿元,95%分位,历史月均值是80亿元。

  CXO是医药减持的主阵地,药明康德美迪西等CXO龙头均披露了较大金额的减持,拟减持金额分别为75亿元、4.5亿元。

  虽然年16家CXO上市公司营收和净利润分别实现了903亿元、212.761.2%和58.7%,但其中有新冠疫情大单的贡献,剔除这一因素,CXO板块的营收和净利润预计分别为696.3亿元、150.729.9%、18.8%。年一季度,新冠疫情大单影响消退,CXO板块营收和利润分别同比增长20.3%和40.4%,其中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为近5个季度以来的新低。

  从行业来看,随着国内越来越多竞争对手的加入,CXO赛道变得越来越拥挤,再加上全球创新药融资不畅,医药企业可能会压缩研发支出,CXO此前的高增长前景不确定性加大。

  除了创新药之外,其他制药企业受集采的冲击依然存在。5月份以来,昊海生科甘李药业百普赛斯) href=/301080/>百普赛斯(301080)和奥赛康) href=/002755/>奥赛康(002755)的减持金额均在1亿元以上,仅昊海生科的一季报归母净利润获得了30%以上的增长,其余均是负增长,奥赛康出现了较大的亏损。其中,甘李药业的业绩变脸受集采影响大。

  据华创证券统计,年,医药板块可比公司收入增速为11%,归母净利润增速为-2%,扣非净利润增速为6%。年一季度,医药板块可比公司收入增速为7%,归母净利润增速为-9%,扣非净利润增速为-14%。从一季度来看,医药板块的盈利出现加速下滑的状态,这跟集采范围的扩大有关系。

  浙商证券认为,集采政策影响下,年第一季度的毛利率处于年以来的低位(仅高于年一季度),拖累包含原料药、化学制血液制品、流通、药品、诊断等的板块表现。

  事实上,集采的范围在年还在扩大,国家医保局的文件对年药品耗材集采、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等提出新一轮要求。其中,针对药品集采,预计年年底,每个省份的国家和省级集采药品数量累计达到450种,其中省级集采药品应达到130种,化学药、中成药和生物药均有所覆盖。3月底,国家层面组织的集采在海南开标,本次集采涉及40个大品种,其中39个集采成功,前七批集采平均降价为48%至59%,而本次平均降幅为56%,落在了平均降幅的下端。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