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科创板 >> 文章正文

思必驰频遭阿里联想减持科创板IPO折戟 三年亏7.42亿可持续盈利能力存疑

加入日期:2023-5-11 8:55:37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3-5-11 8:55:37讯:

  AI行业热度不退,但老牌AI公司思必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思必驰”)科创板IPO折戟。

  5月9日晚间,上交所官网发布上市委会议审核结果,思必驰(首发)不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或信息披露要求,未能通过上市委会议。

  记者注意到,IPO被否的思必驰,其面临的最大质疑在于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可持续盈利能力问题。

  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2年,思必驰的营业收入由2.37亿元增长至4.23亿元,但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归母净利润累计亏损7.42亿元、8.39亿元。

  即便在前期的问询回复中,思必驰预测2026年为公司的盈利时间点,但在上市委会议中,监管部门再次要求思必驰结合公司报告期持续亏损、净资产大幅下降等情况,说明公司经营能力的可持续性。

  值得关注的是,早年间思必驰曾获得阿里、联想等多家知名资本增持,但近几年来,即便思必驰冲刺IPO,但两大资本却在频繁减持公司股份。

  针对上述相关问题,记者试图联系思必驰方面进行采访。截至记者发稿,公司尚未作出回应。

  经过三轮问询之后仍未能过会

  回顾思必驰的科创板IPO申报历程。2022年7月15日,上交所正式受理思必驰的科创板IPO申请。两个半月之后,思必驰因财务资料已过有效期,上交所中止其发行上市审核。同年11月,思必驰对监管发出的首轮问询进行回复。

  2023年3月,思必驰二次回复监管问询函。数日后,公司再因发行上市申请文件中记载的财务资料已过有效期需要补充提交,被中止发行上市审核。

  直至4月17日,随着思必驰更新提交相关财务资料,上交所恢复了其发行上市审核。4月末,思必驰对第三轮问询作出回复。但最终在5月9日的上市委会议中,思必驰仍未能过会。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科创板公司有22家公司上会,但包括思必驰在内仅有两家公司未能过会。

  资料显示,思必驰自称是国内专业的人机对话解决方案提供商,自主研发了全链路智能语音及自然语言交互关键技术,与海信集团、美的集团) href=/000333/>美的集团(000333)、OPPO、上汽集团) href=/600104/>上汽集团(600104)、理想汽车、中国移动) href=/600941/>中国移动(600941)、顺丰科技等众多行业知名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作为一家老牌的人工智能公司,根据艾媒咨询的报告,思必驰在“中国语音识别及自然语言处理垂直领域企业梯队排行”中综合实力名列第二。IDC的报告显示,思必驰在中国人工智能之语音语义市场排名第四,2021年公司市场份额占比约为3%,前三分别为科大讯飞) href=/002230/>科大讯飞(002230)、阿里、百度,市场份额分别为11%、7%、6%。

  按照计划,思必驰此次拟公开发行新股不超过4001万股,募集资金总额10.33亿元,分别投入到全链路对话式AI平台建设及行业应用解决方案项目、面向物联网的智能终端建设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记者注意到,处于市场热门的人工智能赛道,思必驰的技术创新能力是监管部门关注的重点。上市委会议中,监管部门要求思必驰结合核心业务的市场竞争格局、核心产品的差异化竞争布局、核心技术的科技创新体现、核心技术与主要产品的升级迭代周期和研发储备等,对比同行业可比公司,说明公司核心技术的硬科技属性、差异化竞争的有效性。

  多次被质疑经营能力可持续性

  IPO被否的思必驰面临的最大质疑在于公司的可持续盈利能力。

  招股书显示,思必驰成立于2007年,2021年进行股份制改制。2020年至2022年,思必驰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37亿元、3.07亿元、4.2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亏损1.8亿元、2.98亿元、2.64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亏损2.03亿元、3.44亿元、2.92亿元,合计分别亏损7.42亿元、8.39亿元。

  2023年一季度,思必驰实现营业收入9419.74万元,同比增长61.42%;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后归母净利润继续亏损6909.65万元、7245.37万元,同比减亏22.76%、22.39%。

  营收规模较小但研发投入较大,同时实施股权激励等均成为思必驰尚未盈利的主要原因。上述报告期内,思必驰的研发投入金额分别为2.04亿元、2.87亿元、3.13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86.26%、93.25%、74.04%。

  记者注意到,在前两轮的问询中,上交所就重点关注了思必驰的亏损及持续盈利能力问题。第一轮回复中,思必驰就曾预测,公司2021—2026年收入复合增长率为51.46%,其中2026年的营业收入将达到24.51亿元且将实现盈利。同时,思必驰也预计综合毛利率在未来三年内将有所下降。

  而在上市委会议中,监管部门再次针对思必驰的盈利能力提出质疑,会上要求公司结合行业竞争格局、龙头企业近三年经营情况,进一步说明公司预测未来四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的合理性和审慎性。

  此外,上交所还要求思必驰结合公司报告期持续亏损、净资产大幅下降等情况,说明公司经营能力的可持续性。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思必驰此次IPO被否,其背后的多家资本未能顺利坐享资本盛宴。目前,高始兴和俞凯两人分别直接持有公司11.5285%、7.9589%的股份,为公司实控人。

  2015年11月阿里网络首次入股思必驰,次年增持为公司单一持股最大股东,但2020年阿里网络开始陆续减持思必驰,当前仍直接持有思必驰13.2197%股份,为公司第二大股东。而联想则在2012年入股思必驰,并于2014年和2015年增持公司股份,2018年和2020年多次实施减持。当前,苏州联想之星持有公司5.2149%股份,为公司第六大股东。

  在问询阶段,阿里和联想多次对思必驰增持和减持的动作,同样被监管部门高度关注。

编辑: 来源:和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