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科创板 >> 文章正文

三家深企冲刺科创板IPO,其中一家和中兴通讯是“兄弟俩”

加入日期:2023-3-30 23:57:48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3-3-30 23:57:48讯:

  上交所官网3月30日信息显示,深圳中兴新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兴新材”)、深圳北芯生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芯生命”)和深圳市中航比特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比特技术”)三家公司目前正冲刺科创板IPO。其中,前两家均为首次递交招股书并获受理,比特技术则在去年5月即递交招股书,并于今年3月30日对上交所问询函进行了回复。

  中兴新材:

  控股股东和中兴通讯为同一家

  据招股书,中兴新材成立于2012年8月,专业从事锂离子电池隔膜等高分子特种膜材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主要产品包括干法锂电基膜及涂覆膜,目前已发展成为国内领先的干法锂电隔膜供应商。继2021年后,公司2022年度蝉联国内干法锂电膈膜出货量第一名,出货量份额持续位居行业前列。公司产品广泛运用于比亚迪) href=/002594/>比亚迪(002594)、宁德时代) href=/300750/>宁德时代(300750)、海辰储能、派能科技鹏辉能源) href=/300438/>鹏辉能源(300438)等行业知名电池厂商。

  截至2022年9月底,中兴新材已取得授权专利共计103项,其中发明专利46项,荣获了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广东省微纳功能膜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深圳市企业技术中心、深圳市技术发明一等奖等系列奖项及荣誉,核心技术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但是,公司股权结构较为分散,截至招股书签署日,公司控股股东中兴新通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兴新”)直接和间接合计持有公司35.76%股份。中兴新及其一致行动人深圳资玛特、南宁资玛特合计直接持有公司48.11%的股份,合计占有公司48.11%的表决权。

  值得一提的是,中兴新同时也是上市公司中兴通讯的控股股东。因此,中兴新材和中兴通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读创/记者查阅招股书获知,中兴新材董事长翟卫东,副总经理、财务总监、董事会秘书杨慧颖,董事LIU BIN等高管均曾先后在中兴通讯任职。

  经营方面,报告期内(2019年-2021年、2022年1-9月),中兴新材分别实现营业收入6,306.46万元、9,127.99万元、32,584.47万元和42,990.04万元,收入水平持续快速增长。分别实现净利润-7,546.08万元、-8,493.92万元、3,575.90万元和2,550.87万元,主营业务毛利率(剔除停工损失影响后)分别为-42.40%、1.41%、23.28%和25.47%,经营业绩和盈利能力波动较大,存在一定风险。

  此外,报告期内,公司对前五大客户销售金额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6.01%、79.53%、83.07%和81.77%,其中对比亚迪销售金额比例分别为41.30%、45.12%、60.26%和43.82%,对主要客户销售收入占比较高。

  招股书还提示了应收账款坏账损失风险。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应收账款余额分别为5,685.30万元、5,350.19万元、24,680.01万元和33,806.63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0.15%、58.61%、75.74%和78.64%。公司主要客户为比亚迪宁德时代、派能电池、海辰储能等中大型锂电厂商,随着公司销售规模的进一步扩张,应收账款可能进一步增长。

  北芯生命:

  截至目前尚未取得盈利

  北芯生命成立于2015年12月,据招股书,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心血管疾病精准诊疗创新医疗) href=/002173/>创新医疗(002173)器械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开发为心血管疾病诊疗带来变革的精准解决方案。公司还是国内唯一一家拥有血管内功能学FFR及影像学IVUS产品组合的国产医疗器械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核心产品FFR系统中的FFR压力微导管。

  目前,公司已获批及在研心血管介入医疗器械产品共有17个,覆盖血管内超声(IVUS)诊断系统、血流储备分数(FFR)测量系统、血管通路产品、冲击波球囊治疗系统及电生理解决方案五大产品类别,可实现对冠状动脉疾病、外周血管疾病及房颤等心血管疾病的精准介入诊疗。

  目前,公司无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为董事长宋亮。截至招股书签署日,公司整体股权结构较为分散,实际控制人宋亮的持股比例较低,直接持有公司16.1530%的股份。除自身直接持有公司股份外,宋亮通过担任公司员工持股平台北芯共创、北芯橙长及北芯同创的执行事务合伙人控制公司13.4140%的股份,宋亮自身及通过其控制的员工持股平台合计控制公司29.5670%的股份。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8月北芯生命曾向证监会国际部递交赴港上市申请,但事隔一年多后,最终选择回A股IPO的路径。

  经营方面,报告期内(2019年-2021年、2022年1-9月),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2.91万元、167.46万元、5,176.21万元和6,091.32万元。公司未来销售收入的增长主要取决于新产品研发和注册、全球市场开拓、产品商业化推广进程、市场竞争格局和行业技术发展等因素。

  报告期内,公司归属母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1,962.65万元、-4,984.53万元、-44,520.08万元和-24,483.28万元。截至2022年9月30日,公司尚未盈利且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主要原因系报告期内公司主要收入来源于首款上市产品FFR系统且收入规模较小,尚不足以覆盖公司日常经营成本及各项费用开支。

  值得一提的是,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累计达到约2.53亿元,各期研发费用均远超营业收入。

  招股书提及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实施风险:公司现已商业化的产品均未纳入集中带量采购,若未来心血管介入医疗器械全面实施集中带量采购条件成熟,公司产品有可能被纳入集中带量采购范围。若公司未能及时落实应对措施,导致公司产品最终未能中标,则将可能致使规定集中带量采购周期内,公司失去在相应省市区域的大部分市场份额,从而导致公司业绩大幅下滑。

  比特技术:

  营收和净利润连年增长

  比特技术成立于2002年9月,据招股书,公司是专注于通信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

  截至招股书签署日,中天泽集团直接持有公司17.13%的股权,为公司控股股东。董事长金诗玮通过中天泽集团、智能装备基金合计控制公司53.49%的股权,控制公司股东大会55.49%的表决权,系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经营方面,报告期内(2019年-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1,714.34万元、22,803.04万元和35,727.00万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分别为1,246.26万元、5,836.17万元和9,359.22万元,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保持增长趋势,呈现良好的盈利能力和成长性。

  上交所在问询函中要求比特技术说明公司向主要客户销售的产品的主要用途,主要客户是否均为终端客户;公司获取客户订单的方式以及报告期各期不同订单获取方式的销售金额及占比等。

编辑: 来源:和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