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避险资金大举进入中国?陆挺:即使有也规模有限

加入日期:2023-3-26 12:52:29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3-3-26 12:52:29讯:

  3月美联储议息会议可谓是最吊人胃口的一次。最终,通胀风险的优先级仍高于局部金融稳定风险,美联储不仅加息25个基点,而且继续缩表,终极利率预测仍剑指5.1%,且2023年无望降息。

  受此影响,隔夜美股大跌,三大股指均跌1.6%左右,国际金价大幅走高,美元指数、美债收益率跳水。亚太市场则基本消化了此前的海外风险事件冲击,23日收盘,香港恒生指数大涨逾2%,人民币对美元涨超600点。这之前,由于硅谷银行倒闭、瑞信被收购,市场一度预期美联储会暂停加息,但美联储此次仍加息25BP,此后,英国央行也如期加息25个基点,欧美的此轮货币政策操作基本符合市场共识。尽管在应对银行倒闭风险方面,美联储等机构反应迅速,但是之后的蝴蝶效应是否会停止,没有人能给出肯定的答案。

  硅谷银行引发的金融稳定风险最终会蔓延到什么程度?通胀、金融市场稳定,多重困难交错,美联储如何应对?美国经济会“软着陆”吗?接下来的加息幅度和节奏如何?美国银行的风险事件是否会影响到欧洲及其他经济体?避险资产会进入亚洲吗?中国如何应对海外的溢出风险?第一财经《首席对策》专访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

  陆挺的主要观点:

  从低通胀切换到高通胀部分机构风险管理能力远远不够

  加息未停止风险还存在

  美联储的政策速度和力度比雷曼危机时更大

  从官方到市场到民间都过于漠视印钞风险

  大幅加息背景下美经济软着陆是小概率事件

  全球金融系统需要进行风险排查

  加息节奏将调整 50点加息已经不可能

  全球金融市场密集程度远超40年前鲍威尔面临的局面更复杂

  银行体系信用水平下降直接影响实体经济

  风险事件将进一步波及金融系统

  避险资金大举进入中国?即使有也规模有限

  应为中国央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操作点赞

  从低通胀切换到高通胀 部分机构风险管理能力远远不够

  加息未停止风险还存在

  第一财经:陆总好,非常感谢这次的专访,首先看这次美国的硅谷银行银行危机,您认为它最终会蔓延到一个什么程度?

  陆挺:好的,要蔓延到什么样的程度,确实很难判断,这是对我们很多人来讲的话都是一个很新的事物。但有一点我想几乎是可以肯定的,它在一定程度上还会蔓延,也许在隔一段时间以后。一个背后的原因是什么?“雷曼危机”以后,欧美国家经历了多少年的低利息,还有低通胀的一个时代。那么后来的这样一个高通胀的到来的话,对很多人来讲,包括对美国欧洲的央行来讲的话,都是有点措手不及的。央行到最后不得不采取可以说是非常严厉的一个措施,拉高政策利率,控制货币量的供给。

  对有些机构来讲的话,它的风险管理水平比较高,所以能够安然的度过这样的一个加息的过程。但对于有些金融机构来讲的话,因为经历了这么多年的低通胀和低利息,它的风险管理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们看到实际上很多人都说SVB是不是一个转折点,真正的转折点这一点是去年的9月底在伦敦,伦敦的一些养老金,实际上也是因为这样的一个资产错配。所以加息的步伐可能还没有完全停止,所以后面的风险还存在。

  第一财经:能不能说现在这个时点或者节点是美国经济受过去12个月紧缩影响最严重的时候?

  陆挺:最严重从过去12个月来讲的话肯定是这样的。但是是不是从今年的角度来讲的话,我们应该说还是要对未来风险和它要有足够的一个敬畏。

  我并不是说以2008年来比喻今年,但是我们要看到未来的不确定和我们对很多事物的认知程度的有限,使得我们在目前这个时点做判断的时候,需要足够的谦卑和谨慎。

  美联储的政策速度和力度比雷曼危机时更大

  从官方到市场到民间都过于漠视印钞风险

  第一财经:我记得去年大概4月份的时候,我们就聊过,那个时候美联储已经开始加息了,您那时候认为美联储面临着两难的局面,一方面通胀,一方面紧缩之后对市场的压力也很大。今年又出现了硅谷银行事件,现在面临三难的局面,甚至更多。您认为现在他们面临的困境有什么解决的办法吗?

  陆挺:应该说没有特别好的一个解决的办法。在一些危机的事件发生的时候,我们很明显的看到美联储处理这些问题的速度和力度明显是非常大的,是远远超出于“雷曼危机”的时候。

  比方说在2020年的3月份和4月份,当时因为疫情,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从2020年的3月份到5月份差不多翻了一番,我们可以看到这肯定是因为吸取了“雷曼危机”之后的这样的一些教训。但是问题就在于我们也许是以为我们吸取了以前的教训,所以我们在2020年的时候乃至2021年,美国经济已经复苏的一个情况之下,还采取了非常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他们已经忽视了有些事物的规律并没有发生改变。

  当你用庞大的印钞的能力去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它也会带来无论是从政府管理机构,还是到金融市场到民间,它都会对有些风险就有点过于的漠视,以为我们总会有这样的央行来去帮我们解决这样的一个问题的心态,它会使得有些问题就会累积起来。当我们看到了这次SVB这样问题的发生,说简单也简单,本来是不应该发生的。

  大幅加息背景下 美经济软着陆是小概率事件

  全球金融系统需要进行风险排查

  第一财经:以为有些事情不会发生,那接下来还能达到“以为的”会软着陆吗?

  陆挺:从历史上来看的话,要在通胀水平这么高的一个情况之下,在加息幅度这么大的一个背景之下,要达到软着陆,不是说完全没有可能,但这是一个小概率事件。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有的时候不仅仅是说我们可能达不到我们想要的软着陆,甚至可能着陆这个过程是非常硬的。

  目前我们通过对整个这样的一个美国,比如说欧洲,还有全球的一些金融市场的这样的一些风险的这样的一个排查,世界各国央行有个很好的这样的合作,在金融稳定这个方面有非常好的应该说是一个应对的措施,然后能够及时的化解一些风险。然后一些大的银行,就是管理风险管理水平比较好的一些银行,也能够及时的能够组团起来,出手帮助那些风险管理水平比较差的一些小银行,那么也许我们能够接近软着陆这样的一个状态。但是真正我们希望看到的不发生任何的金融的这样的一个动荡,然后经济增长水平又能够维持在0以上,不发生衰退,我认为这个概率是非常小的。

  加息节奏将调整 50点加息已经不可能

  第一财经:所以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的话,接下来的加息的节奏、规模还会有一些相应的什么样的调整?

  陆挺:首先SVB这个事件发生以后,我想加息的节奏肯定是需要调整的,在我看来已经是确认的这个事情。要么就是不加息,要不就是只加25点,但是我想加50点,已经是不可能了。

  那么后面究竟是怎么样?我想对于美联储来讲的话,现在就是一个走一步看一步,甚至在一定的时候会不会出现降息。我认为取决于几个方面:一个就是通胀的水平,第二个的话一些经济的数据。但是在未来这几个星期更重要的是什么呢?是美国还有其他国家,尤其是欧洲的金融市场和某些金融机构的表现。

  全球金融市场密集程度远超40年前鲍威尔面临的局面更复杂

  第一财经:保罗·沃尔克当美联储主席的时候他是非常强硬的,劳动者都已经抗议到门口了,我该加息该强硬,怎么能控制通胀就怎么来,但是好像感觉鲍威尔他经常是在一个鹰派或者是鸽派之间或者某些政治正确之间去摇摆的,这样会不会造成最后市场更加混乱的这种预期?

  陆挺:这是一个非常有挑战性的问题。因为毕竟这个事件事情已经过了40多年了,我们要比较这两位人物其实不太容易比较的。那么相对于沃尔克这个时代的话,应该说现在的美联储它实际上有更清晰的一个目标,在很多工具方面的话也更为完善。对整个金融市场的一个监管的话,应该说能力也更强,尤其是经历了“雷曼危机”之后。

  而且另外一点,相对于沃尔克时代,其实现在的通胀已经降到了6%左右了,而在1979年沃尔克刚刚开始接手的时候,美国的通胀是百分之10左右,而且10%已经持续了一段这个时间。沃尔克面临的问题实际上要比应该说现在面临的通胀问题要严重得多。

  但是对于鲍威尔来讲的话,他可能面临的有一点要比当年沃尔克当年要复杂的一点,就是现在的金融市场要比那个时候要复杂。整个的全球的金融市场,全球化的这样的密集的程度,远远超出1980年的这样一个时候,这也给鲍威尔带来了很多不确定性的一个因素,包括就像类似于像SVB这样的一些机构,可能在1980年那个时候这样的机构是不存在的。

  银行体系信用水平下降 直接影响实体经济

  风险事件将进一步波及金融系统

  第一财经:欧洲以及新兴经济体市场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陆挺:我想对于欧美经济来讲的话,接下来有可能面临着下行的风险要更大一些,为什么?因为发生了这样的一些事情之后,你就会发现整个的这些欧美的金融系统,它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就可能会降低。

  SVB的问题一出来之后的话,我们很快就能找到就跟SVB有些方面是比较接近的一些银行,股价出现了暴跌的情况。这些银行的话它的存款就会面临收缩,它存款会转移到那些大的银行里面去。那么它面临存款收缩的时候,它在信贷这个方面它也必须要收缩。而那些大银行虽然存款是过来了,但它实际上不大可能在很快的一段时间里面去扩大它的信贷业务。这就会导致什么?就会导致一个很经典的在发生一些银行危机、金融危机的时候,整个社会的信贷供给水平会下行,那么就会影响实体经济。

  08年底到09年,为什么当时全球的衰退,尤其是在美欧那边的衰退,美国那边衰退有这么严重的,就是因为经济中间最重要的动脉,这样的一个金融系统,它某些方面的功能不起作用了,那么就会对实体经济有损害。那么我认为我们会在未来一段时间里面多多少少会看到这方面的一个情况。如果它蔓延下去,如果它超出了美联储和美国联邦政府干预的这样的能力,形成了特别比方说糟糕的这样的一个螺旋式下降,那么对美国经济的打击,对全球经济打击都会是比较大。

  避险资金大举进入中国?即使有也规模有限

  第一财经:您认为避险资产会进入亚洲、进入中国吗?

  陆挺:我觉得不能绝对的说会还是不会,这个问题也实事求是说,我认为是非常复杂的。

  首先我大概先讲一点,我觉得给定目前这个情况,要指望大量的资金流入,因为欧美的这样的一个风险而流入中国,我认为这个可能性不是特别大。即使有这个规模也是有限的,为什么?其实我们也看到了欧美它金融市场的方面,毕竟还是应该说是一个老大,它毕竟还是一个全球金融市场的中心。美元作为一个特殊的全球储备货币的能力,在发生全球金融动荡的时候,往往会出现这样的一个情况,就是最后美国的金融市场是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但冲击完了之后,你会发现它修复的能力特别快,而美元在这个过程中间甚至会作为一种避险货币,其实这两天美元是上涨的。

  如果另外一个比方说一个规模较大,但不是美国这样的国家发生这样一些问题,我们基本上可以判断资金会从这个国家流出,这个国家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贬值是吧,但是用到美国身上,我们应该说要更谨慎一些。原因真的就是特别简单,因为这是二战以后美国和美联储还有美元处于一个非常特殊的有特权的地位。

  应为中国央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操作点赞

  第一财经:我们中国的金融体系有什么应对的方式?

  陆挺:其实对我们来讲,保护我们最好的一个方式就是一方面看到这些国家发生的问题,我们就不希望不要发生在我们自己国内的金融机构方面。当然我们过去的几年,我们国内的货币政策应该说是非常的稳健,我们并没有出现那种像美国那样大幅度的印钞,那么从这个角度上来讲的话,确实应该说要给我们中国的央行要点赞。

  而且在过去的几年,其实我们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已经处理了一些金融风险,包括我们有些地方的村镇银行,包括其实有些是跟金融风险相关的,包括去年就像保交楼的这样的一些风险,我们在过去的几年我们也处理了一些城商行的这样的风险。所以对我们来讲的话,我觉得我们第一个,他们别的国家的经验和教训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值得我们去复盘,认真的去思考。一个就是我们避免它,第二一旦我们国家发生类似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个什么样的措施去解决,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的话,我们怎么样根据我们国内自己的一个情况去监控,去管控我们国内自己的金融风险。之所以我们没有以像SVB这样的一个方式显现出来的话,是因为我们国内的监管的能力确实很不错,另外一方面也跟我们的整个的银行业的金融业的体制和架构是有一定的关系的。

  我们不能因为它今天发生的一些问题,就以为银行或者说整个硅谷的金融系统就是怎么样,很糟糕的,绝对不是这样。我们要看到他们好的一面,但另外一方面我们要看到我们整个的这样的一个系统也有我们的缺点的一面。然后要看到我们虽然在过去的几年没有像美联储那样大量印钞,但是我们的信贷扩张也是不慢的。我们的一些信用风险的累积,尤其是在房地产这个行业,这是我们需要在未来的我觉得几年是要高度重视的。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