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股市测评 >> 文章正文

基金经理在担忧什么?公募犀利预判:3月很关键这一板块基本面拐点确认

加入日期:2023-3-2 11:51:59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3-3-2 11:51:59讯:

  A股3月喜迎开门红!

  3月1日,两市3479只个股上涨,Wind主题行业指数中有62个上涨。但也正因为板块轮动过快过多,即便2023年春季行情涨势明显,但依然无法打消投资者内心深处的担忧:开年已有两月,却还没看到明显的投资主线,近年来A股3月表现并不理想,今年会不一样吗?

  但记者了解到,今年公募基金经理的预判普遍比往年乐观。他们认为政策会在“稳增长”和“促消费”方面释放利好信号。投资机会上会围绕着经济复苏展开,今年以来有所复苏的消费板块,依然具备投资机会。目前消费行业的基本面拐点目前已经基本确认,后续主要关注恢复的节奏和强度。投资布局会往出行链、地产链竣工端、酒类和食品等细分赛道持续深入。

  “目前还没看到明显投资主线”

  截至3月1日收盘,万得全A指数2023年以来涨逾8%,沪指累计上涨逾7%,超过创业板指4.14%的涨幅。从板块情况来看,通讯、金融、消费等蓝筹板块在2023年的回归,成为市场人气回暖的主要贡献。

  但在3月行情展开之际,有基金经理对记者表示出了他的担忧:“虽然市场行情回暖,但开年已过两个月,目前还没看到明显的大的投资主线,去年底提前布局的部分大资金,似乎有所动摇。”该人士分析,2023年的开年行情,有不少资金是在2022年底开始布局,目前浮盈幅度基本超过10%。但和往年不同,2023年的回暖行情已基本反映了此前的预期。目前大家都在等待新的预期差出现(全年主线也有可能随之出现),所以3月是个很关键的月份。但3月有重要会议召开,从过往几年看,A股在3月份的行情并不理想。

  数据显示,2022年3月3日大盘跳空高开,但随后进行了两个月的阴跌,沪指从3500点跌到2860点左右。2021年3月4日,大盘跌破60天均线短期暴跌近百点。2020年3月6日大盘同样出现大跌,随后股指K线的M头成型,点位从3052点下挫到2640点左右。2019年3月初大盘在历经短期震荡上行后同样遭遇打压,在随后的快速下跌中跌到了2800点附近。

  但与往年不一样,今年基金经理的预判普遍比往年乐观。博时基金权益投资一部基金经理冀楠表示,3月A股将进入重要会议时间,相关会议内容将会成为市场关注热点。经济修复是今年的主旋律,国内经济和资本市场很重要的一个主题是内需的修复,基于疫情防控政策的变化和各个领域稳增长政策的落地。冀楠说到,她最关注的是内需层面拉动的相关政策和表述;同时由于产业政策、各个领域的安全和自主可控是中长期产业政策的重要落脚点,也是最关注的方向。

  恒生前海港股通精选混合基金经理邢程以港股举例说,此前港股市场的盘整更多是反弹过程中的暂歇,而并非趋势逆转。接下来在风险溢价修复结束和估值修复接近完成后,盈利预期将对接下来市场的反弹路径和上涨空间起到更为重要的影响。“尽管在港股市场向上修复的过程中可能仍有波折,例如经济向上修复的节奏与幅度等不确定性,但我们认为后续国内经济增长动能恢复带动企业盈利回升,将为更为持续性的上涨提供支持和催化。”

  后续投资围绕经济复苏展开

  冀楠认为,年内政策会围绕经济恢复的进展在“稳增长”和“促消费”两条主线上相机抉择,保持经济稳健恢复是主要目标,政策承担的作用更多是保驾护航。“因此投资机会上,我们还是围绕着经济复苏展开,无论是基于消费场景恢复的疫后复苏还是围绕经济稳增长的总量复苏。”

  邢程的乐观预期源于宏观经济数据表现。他表示,2月PMI数据超预期,市场投资信心回升。2月制造业PMI生产指数为56.7%,较上月上升6.9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为54.1%,较上月上升3.2个百分点。非制造业方面,2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6.3%,较上月上升1.9个百分点。数据显示2月制造业景气明显回升,产需两端同步改善,非制造业复商复市节奏加快,商务活动指数处于较高水平,表明国内经济恢复速度较预期更快,打消了此前市场对国内经济恢复力度的担忧,投资信心明显回升。

  银华基金的基金经理贾鹏认为,预计重要会议之后可能会有一系列提振经济增长的措施落地。市场情绪的波动呈现周期性,投资者会逐步期待重要会议后的利好政策,“我们对中期的市场走势也仍然持比较积极的看法。”

  “预计政策对经济发展目标的设定会更加稳健,更多着眼于需求侧的恢复。”长城创新驱动基金经理杨维维说到,接下来会比较关注以扩大内需为抓手的稳增长措施,尤其是促消费、稳地产方面的政策;以及针对科技和制造层面的产业政策,加快产学研落地措施等。“对接下来的市场偏乐观,因为经济基本面企稳向上,且经济周期的位置比较低,叠加估值并不贵,后续市场会寻找基本面真正趋势向上的方向。”

  居民消费复苏是大概率事件

  金信基金的基金经理杨超分析到,2020年疫情以来居民消费增速明显放缓,阶段性甚至出现了负增长。但另一方面居民超额储蓄不断增加。尤其是2022年人民币存款同比大幅增长,其中住户存款贡献了绝大部分的增量,同比多增接近8万亿元。虽然不同定义下的“超额储蓄”的规模并不一致,但疫情期间,居民累计了相当数量的超额储蓄是不争的事实。

  “超额储蓄的增长,也意味从资产端的角度来说,居民的消费潜力有较大幅度地提升。预计随着疫情后的快速复工复产,今年经济增速回升有望带来居民可支配收入快速提升,而居民的消费的增速还非常有希望超过收入的增速。从海外经验来说,韩国在疫情期间也累计了一定的超额储蓄,疫情放松后出现明显下降,其中一部分预计转化为了消费。因此,预计2023年居民消费相对2022年出现明显复苏是大概率事件。”杨超直言。

  贾鹏表示,消费行业的基本面拐点目前已经基本确认,后续主要关注两点:一是恢复的节奏,二是恢复的强度。整体疫情的影响会逐步减小,因此行业有望震荡向上。结构上更加关注毛利上行、符合消费升级的方向,以及场景消费恢复带来的机会,消费中的造纸、家居板块后续会适当提高关注度。

  博时基金指数与量化投资部的基金经理唐屹兵认为,在经济复苏、线下经济活动和消费全面恢复的大背景下,2023年消费行业的业绩有望迎来确定性的修复。唐屹兵说到,中国当前人均GDP刚突破1万美元,未来人均收入提升仍有很大空间,在政策东风及疫后经济复苏共同推动下,消费行业有望迎来新一轮发展契机。

  出行链景气度还有望进一步提升

  在消费板块的后续布局上,杨超表示重点关注的是出行链领域,包括航空、酒店、旅游等。“从近期的数据来说,商旅出行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复苏,部分航线票价已经超过2019年水平。部分一线城市的酒店,无论是平均房价还是入住率,已经恢复到2019年90%以上的水平。预计随着二三季度经济的复苏,出行链的景气度还有望进一步提升。”

  其次,杨超认为地产链竣工端也值得关注,主要包括消费建材,家电,家居用品等,这一领域消费复苏的概率也比较大。房地产行业经过这几年的调整,房地产销售触底回升概率较高,并且在保交楼政策的驱动下,竣工端的潜力预计会更大一些。此外,包括医疗,教育,休闲食品等也都会受益消费复苏。

  唐屹兵则提到了酒类和食品这两个细分赛道。

  唐屹兵针对白酒板块指出,该板块在2022年不利的市场环境中业绩仍然取得了双位数增长,彰显了板块的抗风险能力和经营韧性。2023年随着消费者信心的恢复,以及经济活动的增加,白酒板块迎来进一步发展契机。其中,高端白酒格局稳定。次高端白酒在价格带扩容升级的逻辑下业绩将体现更高的弹性。

  啤酒板块方面,唐屹兵认为,2023年受益于线下消费场景的恢复,啤酒行业收入端迎来确定性修复。同时,受益于原料及包装成本的下降,板块净利率在2023年将出现改善,净利润增速有望快于收入增速。此外,过去几年啤酒板块内的产品结构升级大方向不会改变,龙头企业市场份额有望持续增长。

  针对食品板块,唐屹兵认为,疫情期间食品板块内出现分化,居家消费场景为主的公司相对受益。但整体看,食品板块受疫情影响比酒类更明显,在宏观需求疲软的情况下,食品板块消费升级的逻辑受阻。品类创新、渠道变革成为食品板块新的增长逻辑。2023年在需求恢复和成本下降的共同推动下,预计食品板块今年在业绩好转的推动下整体估值迎来有效修复。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