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科创板 >> 文章正文

南芯科技获准科创板IPO注册,办公大楼深夜灯火通明,禁令之下国产芯企突围

加入日期:2023-2-24 14:09:23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3-2-24 14:09:23讯:

  2月21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上海南芯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南芯科技”)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的批复,同意公司科创板IPO注册。这意味着,又一国产芯片企业获准登陆科创板。

  关于此次获批登陆科创板对公司的意义和影响,《》记者向南芯科技发去采访函并多次致电,截至发稿,未收到任何回复。

  事实上,成功拿到上市通行证对南芯科技来说只是迈出了漫漫长征的第一步,国产芯片想要在全球舞台上彰显“中国力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近年来,努力赶超的国产芯片企业一边面临技术的制约,一边又在经受美国的“无理”制裁,那么国产芯片未来的出路究竟在哪里?

  南芯科技获准登陆科创板

  2023年2月21日晚,证监会网站披露,同意南芯科技等三家科创板企业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的批复。

  灯火通明的办公室似乎预示着员工对公司即将上市的重视和期待。2月22日晚8点,《》记者实地探访位于上海浦东新区盛夏路的南芯科技本部,整栋楼16和17楼层全部亮灯,而亮灯楼层均为南芯科技公司办公区域。

  公开资料显示,批准在A股上市的南芯科技成立于2015年,总部位于上海浦东新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盛夏路,是一家模拟和嵌入式芯片设计企业。根据最新招股说明书,南芯科技主营业务为模拟与嵌入式芯片的研发、设计和销售,专注于电源及电池管理领域。其现有产品已覆盖充电管理芯片(电荷泵充电管理芯片、通用充电管理芯片、无线充电管理芯片)、DC-DC芯片、AC-DC芯片、充电协议芯片及锂电管理芯片,主要应用于手机、笔记本/平板电脑、电源适配器、智能穿戴设备等消费电子领域,储能电源、电动工具等工业领域及车载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充电管理芯片是南芯科技主要的收入来源。招股书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1年,南芯科技充电管理芯片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平均比重超75%。其中电荷泵充电管理芯片更是占比最多的业务,该类产品的收入在2021年度和2022年1至6月份分别占据公司总收入的60.41%和72.47%。

  在业绩上,2019年至2021年,南芯科技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07亿元、1.78亿元和9.84亿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60.96万元、-1407.24万元、2.37亿元。可以看到,2021年是公司业绩的主要转折点,当年营收大增452.81%,扣非归母净利润扭亏并多赚2亿元。这部分业绩的增长主要来源于荷泵充电管理芯片带来的营收。

  作为扛起营收大旗的主要业务,南芯科技的电荷泵充电管理芯片是否拥有较高技术壁垒?未来公司又将如何确保该类产品的可持续性业绩增长?对此,《》记者向公司发送采访函,但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对于其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地位,南芯科技在招股书中指出,公司是国内在电源及电池管理领域少数能与国际大厂直接竞争并实现高端产品国产替代的公司之一。在手机等消费电子应用领域,可直接与同行业国际大厂竞争,并取代了部分国际大厂市场份额,助力芯片国产替代。在以充电管理芯片为代表的产品中,公司部分型号的关键技术指标已具备了与国际大厂相竞争的性能或超越国外竞品的性能。

  根据招股书内容,南芯科技此次冲刺科创板拟募资16.58亿元,用于“高性能充电管理和电池管理芯片研发和产业化项目”“高集成度AC-DC芯片组研发和产业化项目”“汽车电子芯片研发和产业化项目”“测试中心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国产芯片的漫漫长路

  成功拿到上市通行证对南芯科技来说只是迈出了漫漫长征的第一步,国产芯片想要在全球舞台上彰显“中国力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近年来,努力赶超的国产芯片企业一边面临技术的制约,一边又在经受美国的“无理”制裁。

  2019年5月,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将华为公司及其70家附属公司列入出口管制的“实体清单”,拉开了美国对中国科技产业制裁打压的大幕。随后,美国多次升级制裁手段,指向半导体行业。

  2022年,拜登签署了价值高达2800亿美元的《芯片和科学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根据该法案,美国将为芯片产业的研究提供巨额资金支持,但同时,法案中不少条款也明确限制了有关芯片企业在中国开展正常经贸与投资活动。

  2022年12月15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公告,将36家中国实体列入美出口管制“实体清单”,其中包括寒武纪、合肥兆芯电子、长江存储及其日本子公司等芯片、半导体制造企业。今年2月10日,美国商务部再次发布公告,将6家中国实体列入美出口管制“实体清单”。

  在这种背景下,国内芯片企业情况不容乐观。根据统计信息,2022年国内注销、吊销的芯片相关企业数量高达5746家,比2021年数量增长了68%。

  而与此同时,我国芯片大量依靠进口。数据统计显示,2022年,我国芯片进口金额达到4156亿美元,这已经是第二年超过了4000亿美元。而全球芯片规模去年为5735亿美元,我国进口的芯片占比就达到了72.5%。

  在上海浦东张江科技园区一家芯片公司工作的王毅(化名)坦言,自己深切感受到了芯片企业的“寒冬”。他对《》记者表示:“首先感受到的是裁员潮,去年开始不仅是芯片大厂大量裁员,我们公司上海分部也走了将近六分之一的员工,一部分是被裁掉的,还有一部分是主动离职的。另外,也有一些芯片企业集体降薪。我们公司虽然没有降薪,但是额外支出明显被缩减了。”

  但利好消息是,各地政府加大了扶持芯片产业发展的力度。

  1月16日,上海市发布《2023年市重大建设项目清单》,多个芯片制造重点项目赫然在列。不仅包括中芯国际12英寸芯片项目、中芯国际临港12英寸晶圆代工生产线项目、格科半导体12英寸CIS集成电路研发与产业化项目等与集成电路生产研发直接相关项目,还涵盖了上游材料设备制造端,以及下游电子、轨交、防务等对国产芯片存有海量需求的重要领域。

  1月16日,深圳市宝安区发展和改革局就《深圳市宝安区关于促进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其中明确了对制造、封测、装备、材料、EDA等多环节的具体补助支持。

  此外,北京、江苏、浙江、安徽、湖北等地也纷纷发布了加快推动集成电路产业链提升发展的利好政策和重点项目计划。

  聚焦优势立足长期增长

  谈及美国对中国芯片产业科技遏制带来的影响,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樊纲在近期一场经济大会上表示,从长期来看,大国博弈的“修昔底德陷阱”或将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较大影响,尤其是科技“卡脖子”问题可能会使我国长期潜在增长率减少1—2个百分点。

  他进一步分析,美国对中国的芯片制裁切断了中国芯片企业学习、引进、消化、吸收发达国家科技知识、先进技术的各种渠道,打断了我们过去一直比较成功的后发优势。“对(某些领域)比较落后的国家来说,最重要的是要发挥后发优势,即用较快的速度和较低的成本学习掌握(在这一领域中)发达国家积累的知识和技术。中国在过去40年就是这么做的,通过改革开放、留学生、科技交流等方式,取得了今天的成就。但是美国对这种渠道的切断,再加上美国自身加快科技创新的步伐,拉大了我们国家同掌握芯片先进科技国家的差距。”

  在樊纲看来,美国对中国芯片企业的科技遏制和打压不仅会对企业出口产生影响,也将对中国经济产生影响。长期来看,这是影响今年中国经济增长的一种重要风险因素。

  面对美国芯片禁令,中国芯片企业的出路究竟在哪里?

  对此,樊纲强调,不能总是纠缠在弱势,更多要聚集在优势上。当前,我国在人工智能等行业具有一定先发优势,是值得期待的增长点。重要的是自己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努力实现长期的增长。企业要学会如何在这些困难条件下看到更多的积极因素,看到更多新的增长点。

编辑: 来源:和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