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公司信息 >> 文章正文

上市首日股价上涨148.87% 玻纤龙头国际复材正式登陆创业板

加入日期:2023-12-26 19:05:01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3-12-26 19:05:01讯:

    本报记者 冯雨瑶

    12月26日,国际复材在深交所创业板正式上市,发行价格为2.66元/股。上市首日,公司股票开盘报价8.14元/股,截至收盘报6.62元/股,涨幅达148.87%,总市值249.63亿元。

    募资24.81亿元抢抓市场发展契机

    资料显示,国际复材成立于1991年8月27日,是重庆市大渡口区企业,主要致力于玻璃纤维及其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具体来看,公司玻璃纤维产品包括粗纱和细纱,单丝直径9微米及以下的为细纱,单丝直径9微米以上的为粗纱,玻璃纤维制品则包括细纱制品和粗纱制品,可应用于风电叶片、汽车制造、轨道交通、电子通信、家用电器、工业管罐、建筑材料、航空航天等领域。

    公司计划募集资金24.81亿元,投向年产15万吨ECT玻璃纤维智能制造生产线项目、F10B年产15万吨高性能玻纤生产线冷修技改项目、高性能电子级玻璃纤维产品改造升级技术改造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国际复材相关负责人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公司需要积极新建大型池窑,并不断对现有生产线进行冷修技改,以充分利用公司的研发和技术优势,抓住玻纤行业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满足市场需求。”

    据悉,玻璃纤维行业具有资金投入多、技术壁垒高的特点。在资金投入方面,以粗纱为例,每万吨玻璃纤维所需固定资产投入约为1亿元。同时,在技术储备方面,玻纤企业需要掌握池窑设计、节能燃烧、玻璃配方、漏板设计与制造、表面处理、纤维成型等多项核心技术才能进行规模化生产。

    高投入、高技术门槛的行业特点使得全球和中国的玻璃纤维生产企业均具有高集中度、寡头垄断的产能分布格局。根据Wind统计,2020年中国巨石、OC、泰山玻纤、国际复材、NEG、山东玻纤、JM七家公司的玻璃纤维合计产能占全球产能的72%。

    数据显示,2012年至2022年,国内玻纤总产量由288万吨增加至687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9.08%。玻纤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展和下游行业的市场容量提升是玻纤行业增长的直接原因。

    上述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此次上市后,公司不仅可以使用募集资金进行技术改造和新建产能,还可以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平台进行多种方式的融资,改变融资渠道单一的情况,有效避免因资金紧张而失去市场机会和发展契机。”

    锚定“玻纤—复合材料一体化”战略目标

    时至今日,国际复材已在玻纤领域深耕30余年。目前,公司产能规模占全球产能的10%,位居全球前四;占国内产能的13%,位居国内前三。

    数据显示,2023年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收入84.44亿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04亿元。

    近年来,国际复材在研发上的投入持续加大。2020年至2022年,公司研发费用投入分别为2.03亿元、2.59亿元、2.9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0.07%。

    “公司的研发费用逐年增长,主要得益于我们对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以及产业链延伸等方面的持续投入。”公司相关技术负责人向记者表示。

    伴随着玻璃纤维性能的不断提升以及应用领域不断拓展,玻璃纤维下游领域仍在不断扩大中。当前,国际复材不断在向复合材料领域延伸,以实现“玻纤—复合材料一体化”的战略发展目标。据了解,在原有业务基础上,公司已逐步发展起拉挤板材、光伏边框、聚氨酯节能门窗等复合材料领域。

    “未来,我们还将积极拓展玻璃纤维及复合材料的应用领域和市场,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风力发电、航空航天等新兴领域。另外加强与相关企业的合作与交流,推动玻璃纤维及复合材料在更广泛的领域应用,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上述技术负责人谈道。

    谈及公司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上述技术负责人对记者指出,除了通过上市筹集的资金扩展产能,持续加大技术创新和研发外,公司还将积极拓展国际市场。

(编辑 张钰鹏 孙倩)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