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黑马点睛 >> 文章正文

上市企业扎堆跨界新能源

加入日期:2023-1-5 7:57:18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3-1-5 7:57:18讯:

  有企业逆袭 有企业破产

  讯 记者张晓菡报道 随着新能源赛道的景气度持续提升,2022年中,不少上市公司纷纷选择跨界新能源。记者注意到,跨界企业原主业涵盖非常之广,包含食品饮料、珠宝首饰、直播电商、教育培训、互联网、房地产、养殖等多个领域,其中不乏一些公司因跨度过大与项目不合理从而受到了监管部门的关注与问询。而在跨界企业中,有些企业凭借跨界成功逆袭,而有些企业的股价却出现了节节败退走低。

  超20家公司收监管函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去年有超20家公司因跨界新能源收到了监管部门的问询函,其中,是否具有跨界经营的能力,是否存在炒作蹭热点行为成了监管部门关注的重点。

  2022年3月,主营水处理相关业务的环保企业力源科技,因宣布进入氢燃料电池领域时宣称“在燃料电池系统产品领域具备优势”引起上交所关注。随后,力源科技坦言“目前公司不存在明显人才、技术优势”。

  2022年10月,食品企业黑芝麻) href=/000716/>黑芝麻(000716)拟对天臣新能源有限公司增资5亿元,随后,深交所向黑芝麻下发关注函,要求其说明是否在“蹭热点”;同月,职业教育企业ST开元(300338)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长沙麓元能材科技有限公司拟以1200万元参与投资长沙开元商业储能有限公司,持股40%,跨界进入能源领域,深交所对其新设公司的各项资质、跨界经营的能力,以及是否炒作股价等提出质疑。

  2022年12月,互联网企业三五互联(300051)宣布跨界光伏,随后深交所对其下发关注函,要求其说明是否存在迎合热点炒作股价的情形。

  有业内人士表示,企业跨界打造第二业绩增长点虽然合理,但也存在一些玩文字游戏炒作股价和涉及利益输送及交易内幕的“假跨界”,投资者应仔细辨别。

  跨界企业表现各不相同

  据悉,在跨界新能源的企业中,靠新能源完成翻身的并不少见。作为跨界新能源的老牌企业,杉杉股份) href=/600884/>杉杉股份(600884)最初以著名服装企业的身份被人熟知。1999年,杉杉股份开始调转方向进入锂电池赛道,成为国内第一家从事锂电池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研发生产的企业。得益于“锂电+偏光片”双赛道布局,2021年度杉杉股份归母净利润达到了33.40亿元,同比暴增2320%,创历史新高。

  而在近几年跨界的企业中,值得一提的是环保企业双良节能) href=/600481/>双良节能(600481),其业绩在跨界后出现了一飞冲天。2022年前三季度双良节能实现营业收入87.45亿元,同比上涨285.69%;归母净利润8.3亿元,同比上涨368.83%,超过了2019-2021三年净利润之和。对于营业收入的快速提升,双良节能表示,主要系“双碳”政策推动,多晶硅设备和单晶硅片销售增长所致。截至1月4日收盘,双良节能股价报12.92元/股,较2022年1月4日上涨27.92%。

  除双良节能以外,机床企业上机数控) href=/603185/>上机数控(603185)、玻璃企业金刚玻璃、自行车企业绿亮集团等企业均在布局新能源后业绩得到了提升。

  不过,并不是所有企业均可借助跨界翻身。“养猪大户”正邦科技) href=/002157/>正邦科技(002157)曾于2022年6月宣布跨界参与400亿元新能源项目,随后其收到深交所下发的关注函后才说明“跨界变收租”,如今正邦科技已被申请破产重整;轨道交通企业新筑股份) href=/002480/>新筑股份(002480)在宣布跨界新能源后,股价反而出现了“跌跌不休”,截至2023年1月4日收盘,新筑股份报5.29元/股,较2022年1月4日的股价下降26.43%。

  不难看出,跨界新能源确实可为企业打造“增长点”,但也并不是所有企业均有能力完成“跨界”。与此同时,新能源也开始进入细分赛道口,中信证券研报指出,锂电材料环节龙头企业地位将持续巩固,产业格局初步形成,2023年行业新增产能集中开始释放,可能面临竞争加剧的风险;光伏供应链瓶颈将逐步消除,释放装机增长潜能,硅料供应短缺问题将逐步缓解。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