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基金掀起自购潮!现在是“抄底”的时候吗?

加入日期:2022-3-19 8:24:40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2-3-19 8:24:40讯:

  3月16日,在国务院金融委专题会议召开后,证监会表示全力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提出包括引导基金公司自购份额在内的多个工作重点。随后,多家基金公司立即作出反应,掀起了一波基金自购潮。

  不过对于近期基金的自购行为,央视财经评论员王超表示,投资者决不能简单地刻舟求剑,认为只要发生基金自购潮,就是市场筑底的信号,就是投资者买入的信号。

  基金行业掀起自购潮

  今年来已自购近22亿元

  3月18日,中欧基金发布公告称,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信心,公司将于公告之日起30个交易日内使用固有资金自购旗下偏股型基金及基金中基金(FOF)合计1.5亿元。

  根据公告,在完成上述投资后,公司今年以来自购旗下偏股型基金及FOF总金额将达到2.6亿元。中欧基金表示,将秉承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的理念,一如既往地争取为基金份额持有人创造长期价值。

  今年以来,受地缘政治冲突等复杂因素影响,资本市场出现了罕见的非理性波动。针对近期市场行情,中欧基金表示,当市场进入“因跌而跌”的负向循环时,通常反映了最悲观者的预期。但极端情绪终会散去,市场也终将回归基本面,回归到对中国经济增长趋势的普遍预期。作为专业的资产管理机构,我们一方面看到了“市场先生”近期的极度悲观,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了好公司的投资性价比在此过程中不断提升。

  据中国基金报报道,本周,还有天弘、易方达、交银施罗德、睿远、嘉实、永赢、海富通基金等近10家基金公司出手自购。Choice数据统计,如果算上3月18日公告的自购金额,今年以来已经有54家基金管理人自购总金额超过近22亿元,创下了历史同期的最高水平。

图片来源:央视财经

  在业内人士看来,基金打开大额申购,一方面可以为基金补充弹药,利于基金经理逆势布局,一定程度上也可避免基金业绩受到赎回的冲击;另一方面也是看好A股中长期走势,引导基民理性投资。

  沪上一位权益投资总监对中国基金报表示,从历史情况看,不少优秀的权益基金在一些关键时间点打开申购,其实是一个市场关注的标志性事件。基金投资管理需要做好规模和业绩的平衡。比如,在股市上涨期间,大量资金买入会摊薄存量投资者的收益;而在股市下跌期间,资金的集中赎回,可能会被动地让持股仓位走高,存量投资者亏损更大。基金公司有效控制规模,就是为了做好产品的投资管理,公平对待投资者。

  基金自购潮就是“大底”?

  财经评论员:不能“刻舟求剑”

  对于近期基金的自购行为,财经评论员王超对此作出解读。

图片来源:央视财经

  基金自购,简单讲就是基金公司用自己的真金白银买入自家发行的产品,和其他基金持有人一起享受基金净值的涨跌进退。从2005年基金自购诞生至今,已经有17年的时间了。近些年,随着公募基金规模的逐渐壮大,基金自购的年度规模也都维持在了20亿元以上,2021年甚至达到了58亿元之多。

  基金为什么要自购?什么时候爱自购?通过一个例子说明:2020年春节之后,受突发疫情影响,A股市场经历了一波急跌、重挫,当时易方达、汇添富、广发等20多家基金公司一天就宣布认购了20亿元基金,随后市场在多方的呵护下展开了持续的反弹。

  由此可以得出,每当市场出现出现重挫,甚至出现恐慌情绪时,基金便容易出现自购潮。这样做的好处有两个:一是稳定市场信心,纠正市场因恐慌情绪导致的非理性波动;二是逢低抄底,用较低的价格买入具备长期投资价值的优质资产,为自身牟利。

  当然,虽然本轮基金自购潮同样出现在一轮市场急跌之后,但和2020年春季相比,两次市场杀跌的背景和逻辑、政策呵护的方式和方向,都是有很大区别的。因此,投资者不能单纯地刻舟求剑,认为只要基金出现自购潮时,就是市场大底到来、投资入场的信号。

图片来源:央视财经

  事实上,通过回测数据可以发现,每当公募基金开启自购潮时,市场有可能就此筑底,但并不是每次都是底。因此,投资者应理性看待基金的自购行为,要更多地把它看做是机构投资者对目前市场具有长期配置价值的、优质资产的估值的认可,而不是盲目地把它作为简单的炒股择时风向标。

  什么时候可以抄底?

  业内人士:时机还未成熟

  据中国基金报报道,平安基金FOF投资总监代宏坤表示,展望后市,市场经过前期一段时间的下跌,风险有了较大程度的释放,在外围风险因素逐步得到缓和,以及政策的呵护下,市场快速反弹,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修复,预期市场在反弹后可能会进入相对平衡的状态,波动会相对变小。

  创金合信基金FOF投资一部负责人尹海影认为,当前中国经济虽然出现了下行的压力,海外的地缘政治环境和通胀流动性环境也存在不确定性。但中国的产业转型升级和制造业产业链重塑的大格局并未发生本质改变,这也正是中国在过去三年中支撑市场不断获得结构性收益的基础。另一方面,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又存在诸多变数以及市场基本面分析无法囊括的外延范围。

  展望后市,在外生性因素不影响国内产业发展和基本面本质逻辑的前提下,从中期或中长期的维度看,市场具有充足的发掘配置价值的基础。具有长期优势品质的标的在过去数月的调整中,处于更有吸引力的估值水平,也存在低估值介入的投资机会。

  农银汇理基金资产配置部总经理、FOF基金经理李松阳表示,从国内经济基本面来看,经济数据彰显稳增长效果,金融委会议召开打消市场担忧;外部风险来看,金融委会议表态中美沟通良好,俄乌局势缓解释放压力。市场超跌下迎来反弹,短期有望从急剧下跌重回震荡摩底状态,中期趋势转好仍有待盈利底确认,趋势性的机会还需要等待。

  银河基金FOF基金经理蒋敏表示,短期来看,市场前期的低迷情绪随着指数大幅回调和周三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专题会议的积极表态都得以改善,同时A股很多宽基指数和行业的估值均来到历史均值下方甚至更低的位置,因此从性价比的角度来讲,A股的配置价值相对年初有所提升,但经济下行的压力尚未有效缓解,整体来看上市公司业绩增速下降,再加上疫情反复对生产生活的影响,A股反弹过程中仍面临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因而至少上半年我们对市场仍保持相对谨慎的态度,下半年届时需要根据稳增长政策的效果和企业盈利的改善情况判断是否更乐观。

(文章来源:每经头条)

文章来源:每经头条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