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股指期货 >> 文章正文

今日重点关注:原油、股指、油脂、铅。美PPI增速低于预期,佐证通胀见顶判断

加入日期:2022-11-16 10:09:17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2-11-16 10:09:17讯:

  01

  原油、股指、油脂、铅

  原油:昨夜,内外盘油价波动较大,一度大幅下挫,但尾盘均收回跌幅。其中,SC走势在人民币大幅升值的情况下近期明显弱于外盘。美国PPI数据不及预期引发市场风险偏好再次改善,美元延续弱势继续下跌,大类资产普涨情况下油价最终守住支撑再次反弹。我们暂时维持9月25日以来各类周报、晨报里对油价走势的判断不变,即认为油价近日回调有限,上行风险仍然存在,外盘两油四季度仍有可能阶段性回升至100美元/桶。并且,对于未来几周,我们认为油价或步入有色系后尘开启补涨,上行风险较此前提升。

  期指:多单持有但需防回调。逻辑:目前影响市场的几个因素中,经济基本面与企业盈利仍未出现实质性的改善,驱动市场上涨的主要还是风险偏好的修复。其背后体现为美国通胀超预期的回落,国内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稳地产政策的持续强化及数据不好带来的政策宽松预期。但基于美通胀回落程度的不确定,国内近期新增病例的连续走高以及地产修复仍需时间的预判,叠加上涨的缺量,我们认为后期仍不排除再度向下调整的可能。因而,多单持有的同时仍需谨慎。

  油脂:菜油高估值可能被修正。近期国内菜油走势较为独立,显著强于豆油和棕榈油,主要原因有:现货基差较高,临近交割月有较强的基差修复动能;加拿大菜籽到货较之前预期推迟两周以上;菜油期货持仓较小,价格波动更大。后期我们判断菜油和豆油、棕榈油的价差可能缩小,驱动力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全球油籽油料种植利润较好,供应前景普遍改善;二是加拿大、澳大利亚、欧盟2022/23年度的菜籽产量增加;三是国内前期订购的菜籽11月下旬陆续到港;第四,过高的菜油价格可能对下游消费形成抑制,更有利于豆油和棕榈油的消费替代。豆菜棕油价差消费的时间点可能是12月中下旬以后,短期内菜油偏强格局难以缓解。

  铅:关注上沿压力,逢高沽空。近期铅价重心抬升,下游蓄电池企业接货意愿受到显著抑制,散单市场成交寡淡。同时,再生铅与原生铅价差不断走阔,再生铅贴水350元/吨以上,再生铅价格优势凸显,或将挤占原生铅需求,限制铅价上方空间。铅价高企背后为现货跟涨乏力及再生铅深度贴水,预计后续存在一定的回调压力,以试空思路对待。

  02

  美PPI增速低于预期,佐证通胀见顶判断

  观点分享:美国10月PPI月率录得0.2%,低于预期的0.4%;美国10月核心PPI月率 0%,预期为0.3%。此前10月CPI数据下滑被初步认定为美国通胀下降的拐点,PPI数据放缓进一步佐证了这一判断。数据公布后,市场对美联储转鸽的信心愈发坚定,美元指数盘中大挫创下三个月新低,美股集体高开,原油、贵金属等期货快速上涨,但在波兰境内遭到导弹袭击的消息传出后,市场情绪受到短线冲击,美元指数重回107上方,美股尾盘转跌。

  03

  04

  期指:或延续震荡偏强

  期债:MLF、PSL 维持市场宽松流动性

  黄金:高位震荡

  白银:震荡止涨

  铜:库存回升,压制短期价格

  铝:窄幅震荡,万九仍偏谨慎

  锌:库存较低,价格高位运行

  铅:关注上沿压力

  镍:外盘资金面扰动,进口资源流入受限

  不锈钢:成本底部支撑,钢价区间震荡

  锡:伦锡带动内盘拉升

  铁矿石:短期偏强震荡

  螺纹钢:减产提振,偏强震荡

  热轧卷板:偏强震荡

  硅铁:宏微博弈延续,高位震荡

  锰硅:产业压力仍存,宽幅震荡

  焦炭:需求仍具韧性,偏强震荡

  焦煤:需求仍具韧性,偏强震荡

  动力煤:需求提振有限,价格弱势运行

  PTA:成本偏弱,1-5反套

  沥青:震荡延续,弱势难逆

  尿素:多空博弈,震荡格局

  苯乙烯:做扩利润

  纯碱:上方有压力 趋势仍偏弱

  LPG:仓单增加压制盘面

  PVC:短线震荡走势为主,关注减产与库存

  燃料油:仍受原油拖累,关注中东燃料油需求与美湾炼化需求

  低硫燃料油:高低硫价差延续收窄趋势,长期关注成品油与天然气走势

  棕榈油:高位回落 尝试短空

  豆油:关注实际供应增量

  豆粕:美豆收涨,或反弹

  豆一:或反弹震荡

  白糖:跟随走高

  鸡蛋:维持区间震荡

  生猪:情绪偏强,多单继续持有

  原油:回调有限,仍有上行风险

  05

  10月我国产销摩托车160.68万辆和155.12万辆,大排量同比快速增长

  11月15日讯,摩托车商会15日发布数据显示,10月,我国共产销摩托车160.68万辆和155.12万辆,环比下降22.28%和25.95%,同比下降21.47%和24.11%。10月摩托车出口环比、同比皆出现下滑,但从近年来看,仍处于较好水平。总体来看,我国摩托车产业运行基本平稳,但传统中小排量燃油摩托车国内市场近年来下滑较为明显。

  2022年1-10月汽车制造业工业增加值较快增长

  11月15日讯,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10月,汽车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7%,高于同期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7个百分点。1-10月,汽车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比1-9月提升1.2个百分点,高于同期制造业4.7个百分点。

  兰格钢铁:十一月份粗钢日产或将延续回落

  11月15日讯,

  ①11月份,国内钢材市场正处于传统淡旺季交替的时间节点,虽然部分区域存在赶工需求的释放,但随着秋冬季的深入,有效施工的时间逐渐减少,终端需求的释放力度也将减缓,同时钢厂也面临着成本端和需求端的双重挤压,钢厂亏损压力依然较大,从而也压制了钢厂的产能释放。

  ②从供给端来看,虽然由于稳增长政策不断加力和落地,市场的信心和预期有所增强,但面对传统淡季需求端的明显转弱,“冬储”这个传统话题已经再次展现到眼前,钢市也已经慢慢转向了“冬储”逻辑,由于原料成本端的“跷跷板”效应,钢厂有限的利润空间也被原料成本逐渐蚕食,钢厂面临着市场份额和检修减产的矛盾,同时也承受了成本压力和成材盈亏的制衡,因此国内钢市可能会形成“一强三弱”的局面,即强预期、弱需求、弱供给、弱价格。因此预计11月份国内钢铁产量将呈现延续回落的态势。

  中国10月粗钢产量同比增加11%,但环比下降8.3%

  11月15日讯,据外媒报道,国家统计局周二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10月粗钢产量环比下降8.3%,原因在于需求受抑促使一些钢厂提早停产检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10月粗钢产量为7976万吨,低于9月份的8695万吨,但较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1%,这是因为当时限电限产曾导致日产出降至多年低点。据计算,10月日均粗钢产量为257万吨,9月日均粗钢产量为290万吨。Steel Home数据显示,中国港口进口铁矿石库存自10月中旬以来一直增加,截至11月11日达到1.36亿吨。与此同时,需求不振施压于钢铁价格,冬季电价上升导致生产成本增加,进一步扩大钢厂损失。分析师和钢企表示,许多钢厂降低产能利用率,或是提前启动检修。

  全球首个大规模基于岩石的热储能系统投运

  11月15日讯,意大利能源集团Enel公司日前在意大利托斯卡纳市启用了一个基于岩石的热储能系统(TES)。该储能系统采用以色列储能开发商Brenmiller Energy公司提供的热储能技术,能够利用岩石储存多余的能量,然后再释放热能以产生蒸汽发电。据了解,该储能系统容量为24MWh,持续时间约为5小时。

  江苏洋口港今年LNG接卸量成功突破600万吨

  11月15日讯,11月14日,在江苏海事局的全程维护下,全球最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船舶“麦肯尼斯”(MEKAINES)轮装载11万吨LNG顺利靠泊江苏如东洋口港,至此,洋口港2022年LNG接卸量成功突破600万吨,在江苏省接卸量排名首位,全国排名前三。(央视新闻)

  商务部:阿根廷对华橡胶气球发起反倾销日落复审调查

  11月14日讯,据商务部,2022年11月8日,阿根廷经济部发布2022年第801号公告,应阿根廷玩具工业协会(CAIJ)申请,对原产于中国的橡胶气球启动反倾销日落复审调查。涉案产品的南共市税号为9503.00.99和9505.90.00。公告自发布之日起生效。案件调查期间,现行反倾销税持续有效,本案倾销调查期是2021年7月至2022年10月,利害关系方应自收到调查问卷起30天内递交答卷,于2023年1月17日前提交案件相关材料。

  冷空气横穿美中部抑制冬小麦生长

  11月15日讯,全球气温方面,澳大利亚中北部炎热天气不退,普遍出现35~37℃的高温,局地日最高气温超过40℃。来自北极的冷空气本周开始将穿过美国中部,从新墨西哥州东北部到伊利诺伊州中部均已发布了冬季天气警报,气温普遍将下滑8~10℃,远低于往年同期水平,对冬小麦生长起到抑制作用,部分小麦可能会进入冬眠状态。本轮冷空气还将带来零星的雨雪天气,但仍不足以改善密西西比河流水位的下降势头。全球降水方面,美国东部和北部、五大湖地区、阿拉斯加、东欧西部和南部、西伯利亚等地有较强降雪。东南亚诸岛、欧洲中西部、南美洲中北部有明显降雨。(Mysteel)

  指数月报:纺织需求较弱,棉价持续回落(10月)

  11月15日讯,10月,美联储货币紧缩政策延续,加剧了全球经济衰退预期,国际大宗商品承压运行,带动国内外棉价弱势走低。受新疆疫情导致新棉加工进度缓慢、疆棉出疆运输受限等因素影响,内地皮棉价格坚挺,中国棉花价格指数跌幅低于郑棉期货。月内纺织行业旺季不旺,企业开机率下降,新增订单大单较少,成品价格大幅下跌,去库存缓慢,原料采购维持随用随买。同期,国际棉价因需求转弱而大幅下跌,月底已低于国内棉价,内外价差继续收窄。(中国棉花信息网)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