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国泰君安陈奥林:MSCI中国A股指数抗压性优势显著

加入日期:2019-8-27 9:32:56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19-8-27 9:32:56讯:

   明晟公司(MSCI)年内第二次扩容A股的调整,即将在8月27日收盘后正式生效。

  根据此前计划,MSCI将新兴市场指数中的中国大盘A股纳入因子由10%增至15%,至此,中国A股在MSCI中国指数和MSCI新兴市场指数中的权重分别为7.79%和2.46%。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11月份,MSCI还将进一步扩容A股。届时,MSCI将把指数中的所有中国大盘A股纳入因子从15%增加至20%,同时将中国中盘A股(包括符合条件的创业板股票)以20%的纳入因子纳入MSCI指数。

  根据中金公司的测算,此次纳入预计将为A股带来220亿美元(约1600亿人民币)的新增资金,今年11月底的扩容,还将带来420亿美元(约2900亿人民币)的新增资金。

  MSCI年内多次扩容A股,这将给A股市场带来哪些影响?此外,针对MSCI推出的MSCI中国A股指数与沪深300、中证500等指数相对比,有何明显优势等偏投资类的问题,也引发了市场关注。针对这些问题,新京报记者近日采访了国泰君安证券首席金融分析师陈奥林,并获得详细解答。

  新京报:MSCI今年多次扩容A股,这将给A股市场带来哪些短期及长期的影响?

  陈奥林:MSCI扩容从直观上看,对外资引入以及提升A股在市场上的重要性都有影响。

  第一,随着A股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外资流入其实是相对长期的事件,参考韩国市场,外资配置比例基本在15%~30%,按此测算,这次扩容只是外资流入A股的开始,未来依然有约5到10倍的上升空间。

  第二,随着外资流入,外资定价权有比较明显的提升。所谓定价权分两种,一种是交易性定价权,也就是某只股票是否会根据买卖的方向产生相应的价格变动。另一种是投资性定价权,也就是股票转化为投资者的持仓之后,这只股票相对于市场是否有明显的超额收益。

  而国内机构更多拥有的是交易性定价权,而不是投资性定价权。随着外资的进入,比较直观的感受是,它买什么股票,什么股票就上涨,或者说超额收益变得非常稳定。其次,定价权不一定与资金量有关,有时候定价权强的个体或主体,买入某只股票的时候,即使资金量小,但也仍然对市场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所以,MSCI扩容对于A股国际化进程有加速、稳定的作用,在加速的背景下,市场的定价模式及投资者模式上都会发生很明显的变化。

  新京报:MSCI中国A股指数成分股与沪深300、中证500都有重叠,那么,与这些指数相比,MSCI中国A股指数有哪些明显优势?

  陈奥林:一个指数编制最核心的目标有三点。第一,这个指数必须是具备非常强的代表性;第二,整个指数需具备很强的可投资性;第三,可连续。

  这其中,第一点是最重要的。从这一点来看,MSCI中国A股指数相对于沪深300和中证500而言,在风格和行业上更加均匀。例如,沪深300绝大多数权重都集中在金融股,导致了风格分布极其不均匀,但MSCI这个指数,它相对于沪深300更多增配了类似于医药等股票,而降低了金融股的权重,所以在风格和权重上均价均衡。

  其次,MSCI中国A股指数涵盖了上市主板和深市主板不到25%的股票,但是这些股票占的流通市值的比例却高达65%及70%,因此该指数有非常强的代表性。

  再次,从编制规则来看,MSCI的机制更加灵活,其对市值域的选择非常宽泛,所以股票只数并没有那么确定,调仓频率也更高,这使得指数更能适应市场及环境的变化。此外,沪深300、中证500更多用的公开数据,但MSCI指数还会跟整个的行业专家进行磋商,这就使其所用到的自由流动市值数据与真实数据更加接近,这就使其更加有效。

  同时,外资的持续流入,会让整个A股市场的定价理念跟外资的理念更加接近。而外资理念有几个特点,一是更偏向于价值投资;二是对整个市场的定价效率上升有帮助。A股的定价效率在最近几年有明显提升,超额收益越来越难做,在这一背景下,更适合做被动投资,所以指数也变得更加受重视。

  在机构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A股目前的机构化特征变得非常明显。有一个数据说,2007年个人投资者持仓占比是45%,而目前只有不到25%。但是还有另一个数据,A股成交金额的70%依然是由个人投资者贡献,所以个人投资者持仓占比是大幅下降的,但是交易占比并没有大幅下降,所以,从持仓结构来说,现在A股已经逐步由个人投资者向机构投资者进行转换。

  因此,配置性思维将成为未来五到十年,或者至少三到五年内的一个比较主流的思维,这一思维与投机性思维有三个区别,从时间上来说,配置性思维相对偏长期,而投资性思维相对偏短期;从定价上说,配置性更多是总量思维,投机性思维更多是偏边际思维;从整个逻辑来说,配置性的思维更多是偏总量层面的配置,边际投机思维则更关注的是边际信息上的变化或者超预期的体现。

  新京报:今年1季度,港交所发布公告称,已与MSCI签订授权协议,拟在获得监管批准后并因应市况推出MSCI中国A股指数的期货合约,未来若如期成行,将对A股市场产生哪些影响?是否会强化MSCI中国A股指数在MSCI类指数中的优势地位?对相关产品又有哪些影响?

  陈奥林:理论上说,参与期货合约交易的有三种人,第一种是投机的人,投机的人固然会有,但这个期货是港交所推出的,通常来说,在成熟的市场上,期货合约只作为一种工具,投机人数量的多少,与工具推不推出并没有必然联系,所以并不是说推出了这个工具,就会对股市有较大的波动影响。

  第二种是套利的人,因为要保证整个期货合约的级差与整个标的的尺度在一个比较合理的范围内,所以会统一进行套利交易。但是在进行套利交易的同时,比较好的地方是会给市场提供非常强大的流动性。

  第三种是套保的人,这是市场最应该重视的一类人,因为套保的量,包括参与机构的数量和比例都比较大。而且整个期货合约推出之后,最大的意义是给予机构投资者,尤其是很大资金量的投资者一个比较好的套保工具。

  其实,MSCI中国A股指数与沪深300、上证500比起来,抗压性已经体现出比较明显的优势,但如果能推出期货,则进一步提升指数的流动性,所以它的抗压性会得到更好的提高。

  如果从指数基金的角度来说,一只指数基金的好坏,更多是反映在底层标的流动性数量和流动性表现上,所以流动性越好,这个标的质量就越高。反过来说,这个期货推出来之后,也有助于MSCI挂钩的产品的表现更好,或者说投资适应性会更高。

  新京报:是否能将MSCI中国A股指数期货类比A50指数期货?两大期货有何差别?

  陈奥林:首先,两者的发行方式不一样,A50指数期货是在新加坡发行的,MSCI的期货则是港交所推出的,因此,它们所针对的投资者是不一样的。在香港推MSCI的期货,可能引入的投资者更多是偏A股本身定价属性或者比较熟悉A股定价模式的,而A50指数期货与美股市场或者海外的定价模式是很接近的。

  本身指数标的的属性也不一样,A50和上证50的期货或者上证50的成本差不多,但是MSCI的指数在行业及风格的分布上更加均匀。而外资对于市场上定价的第一偏好是ROE(净资产收益率),首先要这家公司盈利,第二偏好才是PB(市净率),但是外资并不是根据PB去选择标的,PB只是择时工具,并不是择股工具,所以外资需要对价值股、成长股以及任何有ROE产生能力的公司进行买入,在这个配套功能之下,需要根据股指期货的标的进行套保,所以MSCI股指期货的推出能够更好满足外资实际投资需求。

  反过来说,A50的指数最大的问题是,它在市值上偏50只市值最大的股票,因此风格上也极大地偏向地产、银行、非银金融,它作为金融股或者作为大金融大板块的对冲工具是非常有效的,但很难对整个市场或对整个成长类的股票进行套保,这是两者最核心的区别。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