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登新检讨A股:任何改革不应被股民骂停_股市名家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股市名家 >> 文章正文

董登新检讨A股:任何改革不应被股民骂停

加入日期:2017-6-23 15:11:11

  检讨A股:任何改革不应被股民骂停
  ——港股拟建真正国际板与创新板,令人感慨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教授
  
  内地A股市场也应该学习港股,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检讨一下近5年、近10年、近20年的股市成绩与教训。往事不堪回首,内地股民朋友们,曾记否?教训是可以变成经验的,请记住!

  一、上交所首推国际板:“虎头蛇尾”、不了了之
  (1)在大牛市中:上交所首提建设“国际板”。

  2007年5月,上交所发布《2007年市场质量报告》,首次提出“国际板”构想。报告指出:在条件成熟时允许外国公司在内地上市,在境内开设国际板,以提高股市的流动性和效率。不过,该设想只是搭建一个外资股挂牌交易平台,并不涉及具体融资。应该说,这是上交所首次提出“国际板”概念,也是“国际板”思想的萌芽时期。同年12月,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公开表示,将鼓励H股公司和境外公司自主选择到A股市场发行上市。

  (2)在大熊市中:内地国际板建设持续推进。

  2008年,“国际板”建设被写入上交所当年的工作重点,并设定国际板可以融资。

  2009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08年国际金融市场报告》,其中明确提出:进一步研究红筹企业回归A股市场以及推进国际板建设的相关问题。

  2009年4月29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该文件明确提出:逐步加强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主板地位和市场影响力,适时启动符合条件的境外企业发行人民币股票。

  (3)步入加速期:内地国际板呼之欲出。

  2010年4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若干意见》发布,意见支持符合条件的外商投资企业境内公开发行股票。同年12月,上交所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战略规划(2011~2020年)》,推进国际板市场建设被列为上交所近期战略目标(2011~2013年),上交所表示将积极研究和推动国际板建设,并已初步完成了有关国际板上市、交易等业务规则和技术方面的准备工作。

  2011年1月,中国证监会国际合作部成立了推进建设国际板领导小组。

  2011年3月10日,全国政协委员、上海证券交易所理事长耿亮表示,国际板发行办法、交易规则、上市规则和结算规则等四大法规目前已有初稿,但何时推出没有时间表。

  2011年5月,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2011陆家嘴论坛上表示,“我们离推出国际板越来越近了”。中国证监会办公厅副主任王建军也表示,推出国际板的条件快要成熟了,目前没有具体的时间表。国际板将以人民币计价。对此,香港交易所行政总裁李小加在论坛上表示,对国际板的建设,代表香港表示支持、高兴、期待。这一切表明技术制度准备基本到位,国际板呼之欲出。

  然而,当时中国股市正处弱市格局,于是有人借机动员弱市悲观情绪来妄断国际板,他们盲目而武断地认定:国际板就是让外国企业到中国来圈钱,分流股市资金存量,压低A股估值水平,这与“肥水不流外人田”的中国古训相违背。为此,他们极力煽动股民反对国际板。

  2012年1月30日,国家发改委公布《“十二五”时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规划》,规划提出:推进上海证券市场国际板建设,支持符合条件的境外企业发行人民币股票。同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八部门出台的《关于加快培育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指导意见》,提出“适时试点境外企业到境内发行人民币股票”。

  (4)不可思议:建设6年的国际板被内地股民喊停。

  2012年9月上证综指跌近2000点整数关口,2013年6月上证综指最低跌至1850点,其间,股民反对设立国际板的声音潮起云涌、声势浩大,并将股市下跌全部归罪于“设计”中的国际板,他们利用网络暴力谩骂国际板“圈钱”、“卖国”,他们说谁主张设立国际板,谁就是与人民为敌。实际上,他们背后却是市场利益集团的操纵。因为他们认为引入境外优秀企业,就会拉低A股估值水平,他们坚决不答应。后来,这一事件逐渐演变为谁提国际板、谁就会遭到人身攻击,“国际板”三个字成为了A股市场的禁忌,不允许提,谁也不敢触碰。结果,国际板胎死腹中!

  2013年10月10日,有媒体报道有关部门已经同意上海证券交易所在上海自由贸易区设立分支机构,设立相关交易场所,允许境外公司在此上市。当天中午,上海证券交所通过官方微博发布公告称,上交所至今既未考虑、也未研究利用上海自贸区推出国际板。目前,国际板的推出仍无时间表。

  二、上交所再推战略新兴产业板,又变成半拉子工程
  2014年3月4日,全国政协委员、上海证券交易所理事长桂敏杰首次公开表示,上证所正在研究设立“战略新兴产业板”。2015年初,上交所将有关战略新兴产业板的创设方案上报至证监会。

  2015年6月12日,上证综指最高5178点标志着本轮疯牛的结束,随后股市开始暴跌。2015年6月1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并明确提出:推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建立战略新兴产业板。2015年6月30日,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金兴明表示,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战略新兴板已获国务院同意。

  然而,直至2015年8月下旬股市止跌,上证综指抵达2850点,针对上交所正在筹备的战略新兴产业板,股民开始转而攻击、谩骂战略新兴产业板,他们同样将股市大跌归罪于战略新兴产业板的“构思”。2016年1月,上证综指跌至2638点,股民怨声载道、喊爹骂娘。大概是为了股市“维稳”考虑,2016年3月发布的十三五规划纲要修订草案中指出,根据证监会意见,删除了原先“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板”的相关内容。

  显而易见,在中国股市,任何改革政策只要在熊市推出,都会遭遇股民对证监会主席的谩骂与网络暴力攻击,并直接绑架证监会,最终导致证监会作出妥协让步,以致原本正确的改革政策常常虎头蛇尾,甚至胎死腹中。这种网络暴力阻止改革的办法在A股熊市中屡试不爽,他们屡屡得手,已形成惯性,一发而不可收。这是A股市场的一种悲剧。

  三、港股拟建真正国际板与创新板
  今天,在香港回归即将20周年之际,香港交易所果断出击,2017年6月16日,香港交易所(HKEX)发布咨询文件《检讨创业板及修订创业板规则及主板规则》(以下简称“咨询文件”)。咨询文件提出了在香港股市创建真正的国际板和创新板的方案设想。这意味着在A股市场不敢推出国际板和创新板后,香港市场即将填补内地股市的空缺。这是港股的战略,也是港股的机遇。

  港股一直重视国际市场的推广,并希望上市公司来源更多元化,也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例如,2011 年上市的 Prada及新秀丽;不过,这些公司多是与中国有密切关系的公司。过去10 年在香港上市的国际公司仅占总市值的 11%,而这一指标在伦敦交易所为55%、纽约交易所为30%、DASDAQ为20%。正如香港金发局所指:成绩斐然,固然足以自豪,但香港与真正“国际”IPO中心、成为全球各地计划公开集资的高素质公司之必然首选的既定目标,仍有一步之遥。因此,香港交易所希望将港股打造成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板”。

  与此同时,香港股市还要针对A股市场进行竞争性改革,比方,在现行主板(大市值板)与创业板(实为中小板)的基础上,香港交易所将另外新建两个市场:一是创新板,二是私人市场(也译作私募市场)。

  其中,创新板又划分为两个子市场:一是创新主板,相当于上交所设想中的“战略新兴产业板”,它主要负责对接现行主板不能包容的新经济大公司,如阿里巴巴、京东等;二是创新初板,它主要负责对接现行创业板不能包容的新经济中小公司,它将直接与内地创业板短兵相接、互补竞争。

  此外,香港私人市场作为场外市场,类似于内地的新三板,但它只提供股权展示、登记托管,不设交易功能。这同时也是内地新三板最基础性的市场功能。香港私人市场将成为创业板及创新初板的孵化器及IPO后备平台,这一吸引力将可能对内地新三板同样构成互补竞争关系。

  最后,我们不要忘了A股四次闯关MSCI指数的艰辛与尴尬,变教训为经验,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因此,我们强烈呼吁:明年6月即将进入MSCI指数的A股市场,请尽快加大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改革力度。加速改革是A股市场的唯一出路,切莫继续停留在注册制改革与证券法修订的口水战、犹豫不决、左右摇摆、彷徨不前!切莫浪费时间、总在原地打转!再次提醒监管层:注册制改革与证券法修订,切莫再被股民骂停!!!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