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关注 >> 文章正文

中泰证券副所长转会国盛证券下一个天风在路上?

加入日期:2017-12-28 20:50:31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17-12-28 20:50:31讯:

  最近券商研究所的员工们有点“闹心”。快过年了,领导却一个接一个的跳槽走了,不留下一片云彩。

  仅仅就这一个月的时间,就有至少三位研究所所长宣布离职,在方正证券(行情601901,诊股)联席研究所所长、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转战恒大集团,民生证券副总裁、研究院院长管清友创业做智库之后,今日,新财富白金分析师、中泰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杨涛宣布已经离职,并正式履新国盛证券,主管研究所和机构销售业务。

  据中国基金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就有包括任泽平、管清友、潘向东等约5位左右的券商研究所所长相继找到新东家。

  不过,虽然所长们的“跳来跳去”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但是基金君发现,这些所长们跳槽都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律:不转行的,多是从大券商跳槽到机制更灵活的小平台;转行的,那就是像任泽平一样做实业研究或者智库,或者直接从卖方跳到买方做投资经理。

  加盟国盛证券负责研究所和机构销售业务

  今日上午,中泰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杨涛在微信自曝,已经在昨天和中泰证券研究所解除劳动合同关系,并在今日正式加盟国盛证券,负责研究所和机构销售业务。记者随后证实。

  

  值得玩味的是,在离职的说明中,杨涛表示,在中泰的一年多时间有太多遗憾,都将留待下一个平台实现,并强调因为微信容量问题,他不得已删除老同事微信。

  “遗憾”“删除同事微信”,这一切说辞似乎让人不免产生联想。事实上,杨涛是2016年8月16日头顶安信证券建筑工程行业首席分析师的光环加盟中泰研究所任职副所长的,这才过了一年多的时间就要换新东家。从其工作经历来看,除去去年5-6月曾短暂在天风证券任职一个多月时间以外,无论是在中信证券(行情600030,诊股)呆了6年还是在安信证券做了2年,都比在中泰研究所的时间要长。

  “公开资料显示,杨涛2008年加入中信证券研究部从事建筑工程行业研究,2014年加入安信证券研究中心,任建筑工程行业首席分析师。2011-2015年连续获得新财富最佳分析师建筑和工程行业第一名,完成五连冠。今年新财富评选,他带领中泰证券摘得建筑与工程行业的第一名。

  

  “杨涛的管理能力和资源运作能力较强”,这是其加盟老东家中泰证券研究所时,有业内人士如是评价。而在履新国盛证券之后,杨涛将主要负责研究所和机构销售业务,依旧是他的老本行,也是他的强项,只不过,这次他是领头人,在其发布的朋友圈里,杨涛这么描述国盛证券研究所接下来的“大动作”:“国盛研究所即将汇集十多个王牌研究团队和三地销售……这里将很快成为激情,充满新思想的正能量集体。”

  这也就意味着,过年之后,还会有更多的券商研究所研究团队离职的事情发生。

  国盛证券如此大肆挖角颇有些当年天风证券到处高薪揽人的意味。去年原安信证券研究所所长赵晓光组建天风证券研究所,并大手笔挖来数十位新财富明星分析师加盟,这似乎和杨涛的离职有点“相同的配方”味道。

  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天风证券研究所也在赵晓光的带领下,今年上半年,天风证券公募基金佣金分仓收入达1.43亿元,飙升至行业第七名。

  不知道杨涛此番组建国盛证券研究所,是否是赵晓光模式的复制。

  年内多位卖方研究所所长跳槽

  券商研究所人来人往早已是行业常态,据统计,今年以来已经有任泽平、管清友、潘向东等券商研究所所长相继转换了平台。更灵活的激励方式、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等或是造成这个行业频繁流动的主要原因。

  值得关注的是,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跳槽的研究所所长(含联席所长/副所长)已约有5人。加上去年离职的原海通证券(行情600837,诊股)副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安信证券研究所所长赵晓光等人,证券业明星分析师流失的现象已经愈演愈烈。

  

  最近引发市场关注的莫过于任泽平转战恒大集团,老板许家印开出年薪1500万元的事,虽然各方艳羡,但终归是按实力说话。

  从各位卖方大佬跳槽去向来看,像任泽平、管清友这样离开卖方去从事实业研究的属于少数。其较多一部分去了激励机制更为灵活的中小型券商,或转去新的机构担任高管,不过依然从事着卖方的工作。

  除了所长,卖方的首席分析师或者经济学家也是“香饽饽”。比如原国泰君安(行情601211,诊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现任华安基金首席经济学家;还有的选择自主创业,譬如从银河证券离职的首席策略分析师孙建波,选择创立了一家名为“中阅资本”的私募机构,其本人则担任该私募总经理一职。

  所长跳槽为哪般

  所长跳槽忙,今年尤其多。虽然所长们的“跳来跳去”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但是基金君发现,这些所长们跳槽都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律:不转行的,多是从大券商跳槽到机制更灵活的小平台;转行的,那就是像任泽平一样做实业研究或者智库,或者直接从卖方跳到买方做投资经理。

  那么,所长们为何频频跳槽,或许这些人的观点可以为这个现象做出注脚。

  管清友在离职后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指出,目前整个卖方分析师行业面临着很明显的问题是:产能过剩,泡沫化情况比较严重。

  潘向东在“券商研究业务发展模式”里也提到,目前的大环境并非遵照研究定价的模式,包括IPO等,分析师并没有定价权。二级市场上,研究部门可以服务的只是机构客户,但二级市场并非机构客户为主的市场,这也导致了众多研究机构要去分食“一小块”机构市场蛋糕的局面。此外,对于此前没有研究部门或者研究部门能力不强的券商,如果涉及这块业务布局,往往会用高价挖明星分析师。对于分析师而言,在“内有压力,外有诱惑”的情况下,做出跳槽选择也在情理之中。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