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发文再评IPO 监管层维持IPO速度或是不得已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新华社发文再评IPO 监管层维持IPO速度或是不得已

加入日期:2017-1-18 8:41:45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业内人士:更多资金将转向IPO
  与2016年上半年相比,当前A股市场新股发行与再融资节奏正发生变化,IPO发行节奏明显加快,再融资则有所放缓。数据显示,2016年,沪深股市IPO和再融资规模合计达1.33万亿元,同比增长59%,IPO家数和融资额创近五年来新高,再融资规模更是创下历史新高。

  数据还显示,新三板挂牌公司接近翻番,突破1万家,全年融资1405亿元;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较活跃,涉及交易金额2.39万亿元,有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国有企业改革;沪深交易所债券市场融资也出现大幅增长,非金融企业全年累计发行债券2.87万亿元,同比增长1.7倍。

  业内人士表示,2017年监管层对A股再融资行为将更严格,特别是重组上市(借壳)、跨界收购与高溢价收购,将引导更多资金转向IPO市场,新上市企业数量有望快速增长。

  IPO火力全开
  2017年1月6日,证监会核准14家企业首发申请,作为新年第一批新股,数量同比增加100%,环比增加180%,表明证监会对新一年IPO发行释放出积极信号,但本批新股融资总额环比仅增加84.65%,同比仅增加19.26%,新股平均融资额稳中有降。

  实际上,在去年下半年,控再融资放IPO趋势已显现。自2016年11月以来,A股市场IPO发行节奏明显加快,从此前一个月两批次逐渐提升至一周一批次,月均筹资规模达200亿元以上,IPO堰塞湖问题也获得一定程度的解决。

  银河证券表示,融资额总量调控下,需降低对上市公司资本运作节奏的预期与重新评估资本运作过会概率。

  数据显示,去年上半年,证监会每月核发IPO批文家数分别为7家、9家、15家、14家、9家、16家;下半年下发批文家数明显增加,7月至10月分别为27家、26家、26家及28家,但11月这一数字达52家,12月过会企业也有46家。

  然而,再融资却遭到调控。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1月中旬,158起定增方案获得发审委审核通过,26家未通过,停止实施的有148家,而证监会核发批文的仅有89家,10月仅发放3家再融资批文。

  业内人士表示,从数据上看,调控融资总量意图较明显,选择放IPO更多是综合考虑了IPO企业经历较长筹备期、资质较好及过去的并购乱象,对于二级市场而言,需降低对上市公司资本运作节奏预期,以及重新评估资本运作过会概率。

  小额融资或是大势所趋
  德勤中国此前发布的报告指出,在假设2017年1月会有38家已过会企业成功上市,以及目前有超600家企业在等候上市审批的情况下,预计2017年将有380家到420家公司上市,共融资2500亿元至2800亿元。按此预期,新股上市数量和融资额均有大幅增长。

  上海一券商人士表示,由于IPO速度不断加快,新股层出不穷,后续新股小额融资或是大势所趋。另外,低市盈率也可能是未来的重要趋势。数据显示,上述第一批14只新股,根据预计发行价格计算出来的市盈率均控制在23倍以内。

  值得注意的是,打新市场也在发生变化。自去年初以来,打新机构及账户数量节节攀升,2016年第24批与第1批相比,A类、B类及C类平均账户数分别增加68.94%、27.4%及1327.91%。A股打新账户不断增加主要归因于C类账户迅速增加。其中,由于第24批新股申购门槛提高,而申购上限又全部下调,使得打新机构及账户数量突然减少。

  打新门槛的提高也使得有资格申购的账户数大幅下降,进而提高整体配售率。由于沪市打新机构数进一步减少,导致沪市配售率更高。此外,A类、B类及C类投资者的配售率也逐步分化,其中A类投资者配售率最高,C类投资者配售率最低。业内人士表示,随着新股申购门槛的不断提高,配售率可能出现不断上升趋势。

 


  新股发行提速 保荐代表再现300万黄金身价
  新股发行提速,受冷落的保荐代表一时间又成多家券商争抢的香饽饽。

  第一财经记者发现,近期保荐代表招聘信息频现,更有机构开出300万的诱人年薪来挖保荐代表。有市场人士表示,IPO提速是保荐代表身价变高的主要原因,而且当前急需保荐代表的多是小型券商,多是因为它们手头上承接了IPO的项目,但无人签字,才高薪聘保荐代表。

  但保荐代表出现黄金身价或仅是昙花一现,仅2016年全年保荐代表就增加了400余人。首创证券研发部总经理王剑辉也据记者表示,保荐代表的春天其实已经不再了,即使当前有券商开出高薪来抢人,这和保荐代表扩容有很大关系。
  IPO提速是主因
  在某招聘网站上,有包括九州证券、华金证券、中山证券等超过10家金融机构发布保荐代表的招聘信息,年薪少则40万多则上百万,更多大型券商开出的条件则是年薪90万至150万元,还有某券商开出150万至210万年的年薪,更有甚者开出300万年薪来挖保荐代表。

  保荐代表的春天似乎回来了。有资深保荐代表表示,自2003年12月28日保荐制推出伊始,保荐代表人资格的含金量就被市场及时发现了。2004年的时候,就已经有券商开出50万以上的年薪开始挖人;到了2006年股改后新股恢复发行时,保荐代表人的固定年薪普遍已经达到了70万~100万的水平;而经历了2007年IPO业务的火爆和2009年创业板及询价制放开带来的投行行业性爆发两次高峰,税后100万的年薪+100万转会费的报价在行业内已经不鲜见。

  某大型券商的投行人士据记者表示,保荐代表薪资一般包括基本工资+保代津贴+签字费。按照级别不同,基本工资不同,一般级别基本工资为1万到2万元,而保底津贴一般为每月5万到6万元,签字费大约在40万至60万元之间不等。保荐代表的薪资待遇和所承接项目的多少关系密切,在保荐代表稀缺的前几年,很多券商会以津贴养保荐代表,一年保证他们税前能有几十万元的收入。此次开出的百万年薪应包括了签字费和保代津贴。

  IPO提速,一时之间,保荐代表的黄金身价再一次显现。根据本报统计,IPO提速从2016年8月份开始就非常明显。2016年全年共审核275家IPO申请,通过247家,其中11、12月份就审核了97家,通过84家,月审核数量从上半年的10~20家上升到了年底的30~60家。2016年全年证监会共核发IPO批文280家,11月份以来核发速度从每月两批提速到每周一批,月核发批文家数从上半年的10~20家上升到了年底的50家。

  保荐代表即企业上市的推荐人,他们是整个繁复上市过程的统筹者和领导者,更为重要的是,按照当前的投行保荐规则,一个IPO项目签字保代必须满足两人数量,且一个保荐代表签字的还未过会的项目不能超过两个,这使得保荐代表重要性陡增。

  其实,当前急需保荐代表的多是小型券商。2016年注册制即将推行的认知在市场上风行一时,很多大型券商经济实力雄厚养得起保荐代表,已提前挖走了一大批保荐代表。当前新股提速,对它们的影响并不大。前述投行人士说。

  现在券商急需保荐代表,多是因为它们手头上承接了IPO的项目,但无人签字所引发的。某一小型券商投行负责人对本报表示,他们此前即是此类情况,前段时间开出了80万元签字费的薪资来挖保荐代表。

据记者统计,截止到目前,国信证券、广发证券、中信建投、中信证券、国金证券海通证券招商证券、国泰君安的保荐代表数量分别为166人、163人、163人、158人、122人、114人、109人;有25家券商保荐代表数量低于10人,其中西藏证券、网信证券、万和证券、大同证券的保荐代表均为4人;中邮证券、中山证券、联讯证券、国开证券、大通证券、川财证券和财达证券的保荐代表均为5名。

  与此同时,保荐代表的流动性十分常见。当前保荐代表分为公司制和团队制。中金、中信和华泰等大型券商是以公司制运作,项目由公司最高的领导层来调配,大多数券商是团队制,其人员构成更加不稳定。公司制下的IPO业务即使较差,还有其他业务可以补充,大家的薪资不会受到太大影响。但在团队制下,保荐代表需要自力更生,如果1到2年均没有项目,大家只能好聚好散了。前述投行人士表示。

  保荐代表高薪仅是昙花一现?
  高薪挖人,保荐代表重温过去旧梦,但这场梦是否能够长久?

  中国证券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保荐代表人队伍在2016年继续大幅扩容,队伍数量已从2016年年初的2781人增至3210人,92家保荐机构中,保荐代表人净增加的有64家,人数下滑的仅有15家。一年保荐代表数量增加约430人,这样的增幅很大。首创证券研发部总经理王剑辉据记者表示,保荐代表的春天其实已经不再了,即使当前有券商开出高薪来抢人。这和保荐代表扩容有很大关系。
  在过去13年中,保荐代表地位的沉浮和监管政策密切相关据记者统计,2004年当年考试报名2760人,483人成绩合格,通过率仅为22%。当年两次考试通过了过千人。此后由于IPO和再融资业务双重火爆,各投行开始大肆招人,大量其他行业的人员也带着暴富的心理进入投行,投行队伍实现了第一次大扩容,2008年的考试报名人数增加到3688人,当年通过人数为642人,这在当年创了历史纪录。在此之前,总的考过人数也只有1588人。需要注意的是,这次考试出现了大放水,这为保代资格的贬值埋下了伏笔。

  2009年启动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投行从业人员迎来最黄金的时期。由于一个保荐代表人可以同时签发行部和创业板部两个项目,保代的可利用率大幅提高,再次带动了保荐代表人薪酬的上涨,而2009年的涨薪,是保荐代表人最后一轮集体大幅涨薪,很快即将进入下降通道。

  需要注意的是,在过去13年中,保代执业质量问题引发市场和监管层的注意,而这些问题事实上从保荐制开始推行时就已存在。

  2012年前后,新大地、天能科技、万福生科案发,保荐代表人被推上风口浪尖,一系列监管新政开始给保代降温,加之IPO暂停,保荐代表的含金量加速贬值,保代动辄百万的年薪令许多投行入不敷出,于是开始纷纷裁员减薪。2013年开始,保代考试又由一年一次变更为一年两次。2014年6月,IPO重启,形势并未发生明显好转,当年证券业协会网站挂出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保荐代表人管理的通知》和《2014年保荐代表人胜任能力考试公告(第2号)》,从报考条件、考试科目等方面进行了大幅调整,报考门槛大幅降低。当时媒体纷纷发文称,保荐代表的春天将逝。

  此次高薪聘请保荐代表,也只是权益之计,保荐代表扩容已是近年来的一大趋势,好日子已经到头了。前述投行人士说。(.一.财.网.)

 

  新股暂别高收益 机构网下不悲观
  IPO提速与新股收益率下降并行出现,网下打新投资者配置的市值底仓在近日市场下行中也面临考验。分析人士表示,目前A类打新投资者的年化收益率仍在13.3%附近,部分C类非受限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下降到4.7%附近,短期来看或不及资金成本;不过此部分直接影响到的底仓资金在400亿元左右,绝对资金量不大,对市场影响更多体现在预期层面。中长期而言,对新股市场不必过于悲观,在谨防上述变化带来的短期风险的同时,可继续关注网下打新基金在2017年的表现。

  新股神话悄然失色
  2016年11月以来,A股IPO保持提速状态。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月12日,证监会受理首发企业732家,其中,已过会44家,未过会688家。未过会企业中正常待审企业635家,中止审查企业53家。在快速的新股核发节奏下,IPO堰塞湖压力持续缓解。

  但新股收益率的下降趋于明显。相比2016年,近期部分新股首次开板前收获的连续一字涨停板个数明显减少,太平鸟仅收获3个涨停即开板,成为2016年以来封板个数最少的非金融类新股。

  中金公司首席策略分析师王汉锋表示,新股涨幅下降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是近期新股发行节奏持续加快,对新股稀缺性带来一定负面影响;二是在市场估值持续下行过程中,新股估值中枢也受到影响,与近期中小市值股票的表现形成负循环,即中小市值表现疲软压制市场对新股估值预期,新股表现不佳反过来影响中小市值股票表现。

  上述逻辑反映在二级市场上,就是中小板和创业板指数连续下行,次新股破位后持续杀跌,打新投资者中签后收益率预期一致降低,打新机构提早卖出仓中新股,进一步加剧这种负循环的运行。体现在盘面上,新股震荡加剧,涨停被很快打开。以1月12日在上交所上市的海利尔为例,其第三个涨停板在1月17日早盘即一度打开,盘中放出巨量后,当日龙虎榜数据显示机构已大肆离场。

  业内人士指出,IPO发行速度在未来一段时间仍可能影响新股表现。1月13日再有10家企业获IPO批文,募资额41亿元,相比上一批48亿元募资额略有下降,其中定价类新股有4家。随着每日申购新股家数的放开,新股上市流程整体仍较快。

  C类打新阵营现分化
  2016年以来,网下打新申购由于新股上市后涨幅巨大,以及100%的申购入围概率,成为部分投资者的稳定收益来源。目前,依据配售比例可将参与网下打新的投资者分为三类,其中,A类投资者包括公募基金、社保基金;B类投资者包括企业年金、保险;C类投资者包括个体、私募、其他。配售比例情况一般为:A类大于B类大于C类。

  三类网下打新投资者中,C类投资者的优势最不突出。机构人士介绍,一是2016年10月底以来80%以上的新股下调了网下投资者的申购上限,带来结构性影响。二是一些发行商进一步提升了A类投资者的配售比例,由40%提升至50%至55%。三是网下申购市值门槛也进一步提升,进一步分化了C类打新者阵营。

  王汉锋指出,受新股表现不佳影响,市场对于今年打新收益率预期在下降。按最近两周新股165%左右的新股开板涨幅测算,A类投资者年化收益率在13.3%左右,C类非受限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下降到了4.7%。

  打新门槛的提高、打新份额的降低、打新收益率的下降都可能导致部分C类投资者撤离市场,并影响二级市场短期资金面预期。据了解,目前部分专门打新产品的成本线在6%左右,由于目前静态测算下来的C类投资者年化收益率可能无法覆盖专门打新产品的成本线,这可能导致一些C类投资者确认撤离打新市场。

  门槛提高 网下打新仍被看好
  在上述因素叠加背景下,2017年网下打新如何演绎被进一步关注。

  根据新股申购要求,参与网下打新的投资主体需要持有一定规模的股票仓位,也就是市值底仓。机构人士介绍,2016年初,2000万元市值就可同时参与沪深两市的网下打新,但随着网下打新蛋糕被看好,众多投资者跟风涌入,2016年8月底,5家新股开始将打新门槛从1000万提高至2000万。再后来沪深两市变成3000万元的市值门槛,个别新股网下申购市值门槛进一步提升至5000万元。进入2017年,根据法兰泰克公告的参与网下询价投资者标准,前20个交易日持有沪市非限售股票的流通市值日均值要求为6000万元(含)以上,创出新纪录。

  沪市打新门槛在2017年三季度可能达7000万元,四季度将达8000万元。福建滚雪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林波预计。至于打新门槛不断提高的原因,业内人士表示,主要是因为随着询价队伍不断扩容,参与网下申购的投资者不断攀升,让承销商不堪重负。

  打新市值底仓门槛提高,带来两个隐忧。一是底仓市值持续上调,将给基金经理的组合管理进一步增加难度,基金仓位持续提高,会增加因选股不慎导致亏损的可能,抵消打新收益。二是逐步提高的底仓使参与者被迫配置了更多蓝筹股,当二级市场环境或者打新政策发生变化时,底仓可能存在被抛售等风险,或进一步引发市场震动。

  华创证券分析师汤雅文指出,在现有制度下,市值底仓不断上调可能是一个趋势,不太可逆,但市值上调的速度也不会非常快。底仓的上调确实给组合管理造成难度,加上底仓波动性也会加大。对于普通公募基金来说,底仓对冲确实有一点难度,不考虑期指贴水,20%权益仓位限制也使得对冲效果有限。

  至于蓝筹底仓存在多大风险,从打新角度来说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业内人士表示,一是打新主体对2017年新股涨幅的预期,二是如果部分投资者退出打新,所持蓝筹底仓对市场的影响。

  王汉锋认为,中期来看,考虑新股估值与目前大多数行业的估值水平相比依然偏低,且部分新股多有市值小、成长预期高的特点,新股表现在经历了这段时间的低迷期后会逐渐恢复。从打新市场来看,新股表现不佳会抑制投资者继续进入新股市场,市值门槛的提升幅度在节奏上会出现比较明显的放缓,部分投资者的撤离也有助于缓解打新收益率的下降。因此对于目前的新股市场不必过于悲观,但需要防范这种变化带来的短期风险的提升。

  目前,简单估算网下打新底仓规模约6500亿,考虑60%申购来自C类投资者,假设其中有10%属于专门打新产品,则直接影响底仓资金在400亿元左右,绝对资金量不大,对市场预期的影响可能要大于直接资金面的影响。

  一位私募基金人士指出,新股发行约90%在网上配售,仅10%可以线下参与,这10%中,公募、险资等占比高于其他投资者,因此包括私募基金在内的C类投资者分切的蛋糕很小,大约只有4%。综合来看,打新底仓波动对市场的影响并不大。鉴于目前许多机构对2017年A股市场行情依然看好,可继续关注网下打新基金在2017年的表现。

  汤雅文表示,新股发行节奏加快可能会对涨幅有一定影响,但在可控范围之内,很难降到历史均值以下太多。更大的影响在于二级市行情对新股涨幅的影响,众所周知次新股为弹性最大的板块,与二级市场紧密相关。基于对2017年权益市场并不是很悲观,新股涨幅也不会很悲观。(中国证券报)

 

  新股一字连板数量打一折 从30到3 捡漏倒计时?
  2016年上半年打新我还中过签,现在新股发行速度越来越快,数量也越来越多,反而一只新股都没中过,次次都申购,次次都落空。个人投资者任先生表示。

  不仅中签率降低,新股发行的赚钱效应也大打折扣,最令人大跌眼镜的就是太平鸟三连板后便打开涨停,这与2016年11月11日上市的海天精工形成鲜明反差,该股上市后一鼓作气收出30个涨停板。而新股一字涨停板数量之所以打一折,分析人士认为是新股发行提速以及市场弱势之中承接力度减弱。春节前预计市场震荡加剧,分化可能加速,投资者可关注短期错杀的交易机会。

  海天精工到太平鸟连板打一折
  赚钱效应的下滑,不仅仅是投资者的感觉,也是事实的存在。1月9日新上市的新股太平鸟连续3个交易日一字涨停后,第四个交易日便开板,12日至昨日累计涨幅仅12.15%。成交更是大幅放量。在一字板打开之前,太平鸟成交额在百万级别,而近四个交易日的成交额则均在10亿元之上,表明向来对新股惜售的持有者开始争相出逃。

  太平鸟折翼之外,近期上市的景旺电子、赛托生物、常熟汽饰、天铁股份和中原证券等,也是连续拉出4-7个涨停板后便开板。

  这与2016年新股涨停情况形成鲜明对比。数据统计显示,2016年新股平均涨停板数量为13个,尤其是11月11日上市的海天精工,该股上市后连续拉出30个涨停板,涨幅高达1090.63%。

  从2016年最多的30个涨停板到2017年开年最低的3个涨停板,新股上市涨停板数量打一折,这是何原因?

  新时代证券研发中心研究总监刘光桓表示,新股发行速度加快、供给增加是新股上市后连续拉板减少的最主要原因。2016年11月前后一周两次发行新股,而此后新股发行速度明显加快,到了12月份以后,一周每天都有三只新股发行,使得新股应接不暇,刚刚上市的新股很快变成次新股,开板的速度也明显加快。

  有数据统计显示,2016年全年发行248只新股,新股发行数量在A股历史上仅次于2010年的347只和2011年的277只。2016年12月IPO数量高达45家,目前新股单月发行量是自1997年以来月度最高。对此,多家机构表示,2017年新股发行节奏或将进一步加快。中金公司指出,随着A股IPO加速,预计2017年将消化500家左右IPO存量,融资规模在3000亿元左右。

  新股连板数锐减,核心原因还是市场情绪重新回归理性,新股发行的市盈率,是以行业平均市盈率来计算的,因此过度连板往往是包含了市值较低引发的壳价值溢价和市场情绪的效应。随着新股发行速度加快,壳价值溢价和市场炒新情绪双降。2015年上市的新股,也曾出现大面积上涨和大面积跌破连板的情况,表明泡沫最终会被市场抹平。就目前情况来看,新股仍在去泡沫过程中,上海银行也离发行价仍有25%的差价。诺鼎资产总经理曾宪钊表示。

  市场承接力度减弱
  新股连板数骤减,说明一方面新股的赚钱效应大大递减,不再成为稀缺资源,另一方面说明市场的承接力度也有所减弱。刘光桓表示。

  去年高净值投资者削尖脑袋申请网下打新,市场为之疯狂,那是因为这种网下打新高峰时最高年化收益率超过50%,这是非常不正常的,它必然有一个回归理性的过程,太平鸟3连板就开板,就是上述不正常现象回归理性的表现。中信证券深圳分公司首席投资顾问符海问认为。

  诺鼎资产总经理曾宪钊表示,这个现象折射了A股投资人仍不够理性,习惯利用新股上市筹码不集中的现象进行炒作。新股的提速可以有效降低泡沫,加大向实体企业注资的速度。当然,新股发行如果是渐进式改革,会让挤泡沫的时间更为缓和一些,毕竟资本市场中的适度泡沫也有利于资本市场的活跃,如果在市场建设中,能尽量避免参与者利用制度的漏洞进行恶意套利,更有利于保护各方利益和长远发展。

  对于未来市场建设,刘光桓提出四点建议。一是新股节奏可以适当减速。周一市场一度出现恐慌性暴跌,主要原因还是创业板估值过高、泡沫巨大造成的,不能完全怪罪新股发行提速。不过考虑到市场的承受能力,不妨适当减缓一下新股的发行速度与规模。同时大幅度减少再融资行为,对定向增发的规模应该严格控制,鼓励配股。二是退市制度应大大提速。A股市场不能只进不出,在新股发行速度加快的同时,垃圾股的退市更应该加速,成熟市场一般每年都有2%-10%左右的劣质公司退出市场。三是要进一步打击借壳、炒壳等市场隐性的违规违法投机行为,防止投机者在市场巨额套利。四是加大市场惩处力度,提高市场的违法成本。

  关注错杀股捡漏机会
  就目前的新股发行来讲,一周3只新股发行,按此速度,一年将发行约750只新股,相当于一年就完成之前10年甚至更长周期的新股发行量,这一预期无疑使市场压力山大。因此,新股发行安排最好能给市场稳定预期,有计划进行。这样才不至于造成市场的非理性波动。符海问表示。

  清和泉资本研究部认为,新股发行提速对市场带来的影响链条,大致有两种:一是新股发行加速后,壳资源价值降低、次新炒作下降、创业板整体稀缺性降低以及高估值面临压缩;二是次新炒作下降--打新收益率降低--负反馈打新基金-间接影响蓝筹。

  展望后市,清和泉资本研究部预计1月沪指将呈现区间震荡,而中小创难以反弹。接下来预计市场震荡加剧,分化可能加速,建议关注短期错杀的交易机会。

  市场风格方面,其认为,2017年整体价值蓝筹股与中小创的估值仍将进一步拉近,同时成长股将大幅分化,而改革相关主题将反复活跃。首先,价值蓝筹股估值或上修,主要因未来经济预期波动收敛,叠加增量资金性质(养老金+保险资金+MSCI+沪港通+深港通)驱动。其次,成长股估值或分化,主因为巨额解禁压力、IPO放行再融资收紧、互联互通压缩估值。真正持续增长+行业景气度高+估值经过消化+行业壁垒提升的优质成长股将走出来。壳资源、高估值、题材炒作等个股将渐渐被遗忘。第三,改革主题或持续活跃。(中国证券报)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