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股灾 元凶曝光 国家队紧急护盘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创业板股灾 元凶曝光 国家队紧急护盘

加入日期:2017-1-17 8:39:28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道达投资手记:“国家队”紧急护盘行情见底了吗?
  昨天,A股市场的表现实在是凶险!下午,一波猛烈的跳水,沪指一度大跌近70点,最大跌幅达2.17%。不过,最后半小时,“国家队”资金紧急进场护盘,最终沪指仅下跌9.33点,顽强守住3100点整数关。而沪指日K线也收出一根带长下影线的阴十字星。另一方面,中小创跌得更惨些,创业板指数最大跌幅一度高达6%,最后反弹了一些回去,但最终跌幅还是高达3.64%。

  当然,现在大家最关心的,无疑是大盘跌了那么多,昨天“国家队”资金又护盘,那么经过昨天的惊心动魄之后,行情是否见底了?

  从昨日14:25开始,市场出现了盘中最为猛烈的一波“跳水”,当时沪指从3083点开始,迅速下跌到了盘中最低点3044点。短短5分钟,沪指跌了近40点。而创业板指数,也在此时跌到了极致,最大跌幅高达6%。

  对于昨天盘中市场的一度大跌,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在达哥看来,就是关于新股发行过快的影响,在昨天被市场放大了。

  不过,“国家队”很可能就在下午进场护盘了。从上证50指数的走势来看,下午已经显著回升,而14:30之后更是强势走高,最终逆势大涨1.27%。上证50指数的成分股,都是银行、保险、石化等大盘蓝筹股。这些个股的强势上涨,自然带动上证指数收复了不少失地。

  现在,我们来看看,就上证指数而言,是否见底了。从沪指日K线看,昨天长达60点的下影线,从历史上看是非常罕见的。而这种K线形态,也是一种典型的止跌企稳的信号。另外,再加上“国家队”资金进场护盘,以及上证50指数的强势表现,我认为短期沪指是有见底可能的。

  只不过,“国家队”顾得了大盘股,就顾不了小盘股。深成指昨天跌幅达2.95%,中小板指数跌幅2.81%,创业板指数跌幅高达3.64%。对于创业板的大跌,似乎有些超出预期。前天,达哥曾经在“道达号(微信号:daoda1997)”上指出,由于昨天乐视网(300104)复牌后可能会强势反弹,因此有可能对创业板是好事。但是,乐视网昨天早盘高开高走一段之后,最终反而是跌了回来。乐视网低于预期的表现,对整个创业板的打击是比较明显的。

  那么,小盘股是否也跌到位了呢?从创业板指数来看,昨天最低跌到1783点。这个点位,距离2015年“股灾”之后,创业板指数创下的低点1779点,也只有4个点。要知道,创业板指数1779点这个低点,是在一种极端恶劣的市场环境下出现的,因此具有非常重要的市场意义,这也可能会成为创业板指数的一个重要支撑位。如果连这个低点都跌破了,那么对创业板而言,无疑将是又一场“灾难”。

  所以短期来看,我认为创业板市场同样也面临技术支撑。不过,中长期趋势依然不太乐观。

  最后,说一下如何应对。细心的读者肯定会记得,上周二(1月11日),达哥已经在“道达号(微信号:daoda1997)”上,给大家作出了减仓的建议。现在来看,上次的提前减仓,是非常及时的。而昨天,又一个减仓条件达到,也就是中证流通指数跌破了120周均线(5137点),且还继续下行超过2%(5034点),最终以4931.98点报收。由于这个减仓条件,是一直在长期跟踪。所以,虽然昨天大盘尾市有所回升,沪深300指数几乎收了红盘,但达哥认为,沪深300指数仓位参考依然有必要再降低一成,回到三成仓位。对于后市,可以等市场稍微稳定之后,在考虑重新提升仓位的事情。

  (张道达)
  沪深300指数仓位参考昨日仓位:三成(中证流通指数下跌触及减仓条件,昨日自动减仓,由四成减仓为三成)
  今日仓位计划:三成
  特别提示:
  一、本仓位是结合趋势研究,设置的非实盘仓位参考,不作为买卖依据,请注意投资风险。

  二、本仓位跟踪标的为沪深300指数,以实现对指数量化跟踪,避免持仓个股差异影响效果。(每.日.经.济.新.闻.).

 

  大跌不能怪IPO 监管层与股民要一起反思
  1月16日,A股再上演惊魂一幕,创业板一度大跌逾5%,创出一年多的新低;主板即便有权重股的“维稳”,跌幅一度达到2%,个股则是哀鸿遍野,即使是尾盘收复一半失地,仍有一千多只个股跌幅超过5%。算上这一天,创业板以连跌8个交易日,去年12月以来跌幅超过16%,尤其是这种大跌发生在宏观经济出现向好趋势、市场资金和上市公司盈利均未明显变化下的情况下,因此引发的关注和讨论尤其多。

  从股民的反应和部分专家的解读来看,不少将大跌的原因归咎到最近IPO发得太快。首先必须承认IPO发得太快这个事实,数据显示,2016年7月份至12月9日证监会核发IPO批文的数量每月分别为27家、26家、26家、28家、52家、51家。而到了今年1月份,监管层则以每周一批、每天3家左右的节奏推进新股发行,这种速度在A股二十多年的历史上,无疑是极高的。因此,不少解读认为,新股发行过快,导致市场“失血”,以及对于未来市场扩容引发估值下移的担忧,是此次下跌的主要原因。

  新股加速发行也是刘士余主政证监会“暗推”注册制的举措。去年初,刘士余上任伊始时对注册制作出表态:“作为资本市场顶层设计,股票发行注册制要搞,但这需要一个较长时间,不能单兵突进。”随后的近一年时间,刘士余主要在以行政手段整治资本市场各类乱象和恢复A股融资功能两方面发力。所谓恢复股市融资能力,也就是加速发行新股。

  那么是不是可就此认定大跌因为IPO?答案无疑是不能,或者讲这种说法欠妥。首先从A股属性和定位来讲,为企业提供融资场所,乃资本市场最重要的功能。而且,决定价格者在于价值,也就是说,影响股价更深层的原因在于估值,市场容量这种供求关系的变动,只是影响因素。

  当然,市场对于新股发行速度加快的质疑,以及众多股民和专家认为IPO发太快导致市场大跌,也有其缘由,并不是无端指责。

  首先,加快新股发行,作为刘士余主政证监会“暗推”注册制举措,旨在在一级市场推行市场化,很容易陷入“孤军深入”或“单兵突进”,因为A股市场化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从目前情况看,除了新股发行速度这一项之外,一级市场的行政管制尚有不少。新股发行市盈率、首日涨跌幅限制均在其列。

  以发行市盈率限制为例,证监会在2014年1月恢复新股发行时曾发布《关于加强新股发行监管的措施》,对新股发行的市盈率进行限制,这在业内被称为“23倍”红线,近三年发行的新股市盈率也未有超过23倍者。这样一来,由于目前中小板、创业板整体市盈率在50倍左右,因此新股发行要么导致市场估值下移,要么引发恶炒新股,而加速发行的结果,大概率就是估值下移。

  实际上,早在2009年证监会推进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时,就曾承诺不干预新股定价,也不搞所谓的“窗口指导”。数据显示,2011年281只新股首发市盈率平均值为47.49倍,2012年上市的155只新股平均发行市盈率为30.19倍。干不干预孰是孰非暂且不论,只是在市场化面前,重要的是一视同仁,而不应“单兵突进”。

  其次,IPO加速发行,市场急速扩容事,A股的退市制度却迟迟未能完善,因为“有退有进”才符合市场化趋势。刚刚过去的2016年,A股仅ST博元和欣泰电气退市,二十多年以来,沪深两市因不符合上市条件而退市的公司也不过80来家;与成熟市场年均退市率7%左右相去甚远,如美国从1998年到2012年即有7769家上市公司退市,约一半为达不到上市要求而退市,其中纽交所年均退市率6%,纳克达斯市场年均退市率约8%。

  换言之,监管层应该反思放任IPO加速发行“单兵突进”的时机及影响,因为市场一旦出现恐慌性下跌,危及金融系统安全,靠拉抬大盘股“维稳”并不能奏效,利用证金公司救市这样的举措,既不现实,也不应该重复。真正要做的,是协调推进A股市场化改革。

  对于股民而言,近些日子可能损失不少,特别是A股投资者历来青睐小盘股。实际上,无论监管层对于注册制如何表态,A股市场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以往靠炒作、赌徒心态炒股,以后或许不再奏效,因为随着市场的扩容,垃圾股将不再有资金去光顾,堵重组、博概念等等思维,终将摒弃,随着市场化建设的深入,价值投资将成为唯一且主流的方向。

  而A股投资者“快进快出”的散户心态,如今已到了不得不反思的时候。(第.一.财.经.许.云.峰.)

 

  “疯狂IPO”引爆大盘 中小创涨不起来是有原因的
  临近春节,A股却撞上了“黑色星期一”。

  沪深两市16日低开低走,14时开始越走越低,并在14时20分左右出现“跳水”,创业板跌幅一度超过6%,创出10个月新低。在金融等蓝筹股收盘前护盘下反弹,沪深两市指数尾盘探底回升。面对再次出现的“百股跌停”,投资者已然不安,IPO加速成了“众矢之的”。

  在业内人士看来,IPO加速是股指下跌的催化剂,特别是对创业板高估值中小创的资金分流有明显影响。不过,IPO发行节奏虽然加快,但与流通市值相比,融资规模较为有限。趋势逆转的根本原因,是宏观、微观的多重因素。

 


  新闻配图
  “IPO提速从2016年8月份开始就非常明显,11月从一周两批提到一周一批,但当时大家还在预期市场会出现‘业绩牛’。”一家大型券商首席分析师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在经济低速增长、防控风险为主的背景下,泡沫化问题一触即发,IPO提速只是导火索。

  对于周一市场出现大幅下跌,清和泉资本策略师赵宇亮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一方面是证监会上周五未如部分投资者预期暂停下发IPO批文,另一方面有媒体发声认为IPO提速支持实体经济,再加上周末有关证监会召集机构听取IPO相关意见的消息,使得投资者担忧进一步提升。

  争议IPO
  证监会每周五的例行发布会受到市场高度关注,而上周五,投资者最关注的不是证监会处罚了多少企业,而是会后是否还会继续公布IPO名单。

  1月13日20时15分,比通常情况晚了两小时,但2017年第二批IPO名单还是公布了。

  “又有IPO。”上周五晚间一位私募人士看到新股信息后,不乏担忧。他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市场走势向下,但监管层似乎没有要控制的意思,IPO继续发,数量还不少,10家。”

  随后,市场传出消息,称证监会召集部分机构听取有关IPO、再融资及新三板方面的相关意见。会上透露出三大信号:管控再融资、继续加速IPO、限制壳资源。

  第一财经记者向证监会求证上述消息,截至发稿未获回应。事实上,监管层2016年的政策方向已经在沿着上述三个方面进行。

  IPO方面,2016年全年共审核275家IPO申请,通过247家,其中11、12月份就审核了97家,通过84家,月审核数量从上半年的10~20家上升到了年底的30~60家。2016年全年证监会共核发IPO批文280家,11月份以来核发速度从每月两批提速到每周一批,月核发批文家数从上半年的10~20家上升到了年底的50家。

  在一些机构人士看来,IPO发行提速导致新股供给增加,对成长股的“稀缺性”造成负面影响,降低了壳资源价值,因此中小创、次新股在偏弱的市场情绪下都有负面反应,创业板此前凭借“稀缺性”长期享受估值溢价的局面也将面临改变。

  “一年多来A股已经将可以炒的素材都炒了一遍:从年初的成长股、新能源汽车、价值股、PPP到国企改革。”上海一家公募基金中小盘股基金经理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IPO提速肯定有影响,但是它的“抽血效应”有多大是需要讨论的。

  据证监会主席助理宣昌能1月7日披露,2016年,IPO、再融资(现金部分)合计1.33万亿元,同比增长59%,IPO家数和融资额创近5年来新高,再融资规模创历史新高。但是,其中280家IPO企业首发融资规模总计仅约1843亿元。

  2017年证监会核发两批IPO,其中1月6日核发14家,1月13日核发10家。虽然放行数量依然延续,但融资规模有所控制,两批分别48亿元、41亿元,而2016年11月发行的四批新股中有两批募资规模都分别超过了百亿元。

  “监管层放开了发行数量,但是融资规模一直是没有放开的。不过也可以看出,目前投资者希望监管层进行调整,从情绪上给市场一点信心。”北京一家知名私募研究总监对第一财经记者称,2016年8月份以来大小盘估值不断拉近,成长股进一步下跌,大盘股进一步上涨,说明市场已经“阅读”到监管意图。

  再融资趋紧
  证监会2016年有两大动作:提速IPO、加强监管。监管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事中监管,对借壳上市、再融资、跨境并购等收紧审核;二是事后监管,对市场操纵、伪市值管理、内幕交易等主要扰乱市场的违法行为进行打击。


  新闻配图
  去年年中以来,证监会并购重组的监管基调开始从放松监管、强化信息披露转回实质性审核,审核尺度趋于严格,并推出一系列政策抑制题材炒作与市场套利驱动的并购交易,引导市场回归理性。

  据华兴资本统计,2016年证监会重组委共审核275起并购重组交易,其中有条件通过121起,无条件通过130起,否决24起,重组委否决率从2015年的6%上升到9%。尤其在2016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否决率一度高达10%以上。同时有条件通过案例在全部通过案例中的占比也从2016年第一季度的59%下降到第四季度的36%,重组委审核关注点逐渐突出,减少有条件过会中间地带。

  除在重组委层面进行交易否决外,监管层从交易所问询、证监会反馈等多个层面对不符合要求的案例进行劝退或否决。2016年A股市场共有354起并购交易宣告失败或终止,相比2015年增长68%,并购重组失败终止案例飙升。

  打击违法方面,安硕信息(300380.SZ)、欣泰电气(300372.SZ)等都受到顶格处罚,机构操纵特力A(000025.SZ)、万福生科(300268.SZ)等股票案件也遭到严惩,以并购重组为主要内幕信息的内幕交易受到严格监管。2016年,证监会处罚183起案件,罚没款43亿,同比增长288%,创历史新高。

  上述趋势在新的一年仍将继续。

  元旦假期后第一天,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在调研稽查部门时就表示,2016年查处了一批大要案件,对各类违法违规形成强大震慑,净化了市场环境、维护了市场秩序,新的一年还将继续严惩“资本大鳄”,“逮鼠打狼”。

  “中小创涨不起来,我们分析主要是制度层面的原因,即‘一放一压’,放IPO、压再融资。”赵宇亮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中小创提升估值的主要逻辑,就是依赖并购重组、再融资,但是监管越来越严格,抑制炒作、限制“讲故事”,导致中小创估值提升的动力没有过去那么强烈。

  当然,除了监管趋势的逆转,投资者的想法也出现了逆转。有业内人士分析,目前备受关注的乐视网(300104.SZ)实际上就是一个典型案例。投资者对于股票市场当中的“故事”,信心在下降,不再相信很多故事的逻辑,以及故事对估值的推动逻辑,哪怕是像乐视这样“认真讲故事”的。

  信心依然脆弱
  IPO发行未减速引发市场一定程度的恐慌,或许是监管层始料未及的。无论宏观或是微观,当前市场环境依然较为脆弱。

  2016年底短暂的“钱荒”之后,流动性依然维持“紧平衡”,短期货币环境预计不会发生太大变化。与此同时,金融监管全面“防风险”,“一行三会”近期分别召开会议,部署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提到的“防风险”要求,控制资金脱虚向实,严格监管互联网金融,提高保险资金投资股市的要求,以及继续严打市场操纵等违法行为。

  “从周一市场盘面可以看到明显的‘国家队’护盘痕迹。”赵宇亮表示,上午沪深两市走势较弱,连续两波小跳水。午后,因为恐慌跟踩踏叠加,又出现一波比较明显的跳水。但是,上证50和沪深300指数随后不断走高,尤其是银行、券商、保险这些国家队重仓的板块在上涨,中小创则继续下跌。


  新闻配图
  投资者再次“叫停”IPO,反映出市场的一种担忧情绪。在赵宇亮看来,既要坚持市场化改革不倒退,又要维持市场稳定性,可以适当缩小发行规模,并向市场传递明确预期。

  “每每市场跌得比较厉害的时候,市场总会去诟病IPO,希望监管层控制节奏。但我认为意义不大,市场有其运行规律。”上述基金经理表示,随着新股的发行,市盈率逐渐市场化,新申报企业的预期会回归理性。为了一时涨跌去暂停IPO,可能造成的市场副作用要更大。

  有机构人士提醒,与IPO相比,A股一个潜藏的风险是解禁减持。广发证券一位分析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最近两年再融资规模急剧扩大,因主要形式是定向增发,这意味着如果发行对象到期集中解禁减持,对A股市场的冲击远大于新股发行。

  第一财经记者统计发现,在过去五年中,定向增发稳步攀升。2012年共有156次定向增发,募资总额为3611亿元。2013、2014年募资规模分别为3440亿、6819亿,但是到了2015年,定增数量急剧爆发,一年完成857次定向增发,募资总额达到1.37万亿元。2016年继续延续了这一趋势,虽然受到严格审核,依然有732次定向增发,共募资1.52万亿元。

  “短期大家针对IPO希望监管层有所动作,这也是市场情绪的正常反应。不过如果后面没有新股,而股市依然不上涨,‘IPO造成股市暴跌’的说法可能就会被证伪。”上述首席分析师说,当前市场环境依旧脆弱,缺的只是一个“导火索”。(第.一.财.经.杜.卿.卿. .赵星.巍. )

 


  真是被IPO吓坏了?这五大被忽视的重要数据,告诉你市场到底怕什么
  创业板连跌八日!

  今日,创业板盘中暴跌近6%,最低跌至1783.74点,与2015年创下的1779点股灾底仅差毫厘,沪指也被拖累跌逾2%,市场的恐慌情绪可想而知。好在尾盘有资金护盘,上证50指数瞬间被拉至1%多,最终两市跌幅有所收窄。然,创业板指仍大跌3.64%。

  ▼创业板遭遇无情碾压▼
  一时间,创业板八连跌的重要原因全都指向了IPO加速。

  对于创业板大跌是IPO加速拖垮行情的观点,中金王汉锋认为,这只是表层原因,解禁和减持压力、春节资金面仍紧等也造成利空。此外,还有人猜测与再融资有关,有媒体报道称今年监管层或将再融资规模压缩一半左右,届时很多中小盘股依靠定增收购讲“故事”的模式将不再延续。

  为何都说是IPO把市场给吓坏了,到底市场到底在怕什么?券商中国记者整理了2016以来A股融资全数据,为大家揭开这些谜团。

  IPO规模到底有多大?
  数量上来看,2016年A股市场全年发行248只新股,新股发行数量在A股历史上排第三,仅次于2010年的348只和2011年的277只。仅就这一数字要想说明IPO节奏太快、牵制市场资金并使得行情失去活力也不尽然。


  再从资金规模上来看,其实国内大部分的大型企业在2011年以前已经完成上市,而2011年以后上市的公司虽然数量较多,融资规模却不大。特别是最近两年的IPO融资规模仅占A股总流通市值的0.4%,而在2011年以前该比例都在1%以上。


  所以说,从数量和资金规模上来看,IPO背的这个“黑锅”确实有点冤。昨日新华社发布的《IPO常态化可以“给力”实体经济》中也提到:对于目前每天都有2、3只新股发行的“新常态”,无论是对比A股50多万亿元的总市值,还是近期单日3、4千亿元的日均成交金额,这些新股所占用的资金可以说是微乎其微的。

  再融资规模完爆IPO从募资规模来看,IPO募资金额在近10年中排列第五,规模总体上是适宜的、可控的。并且,去年由于取消了新股申购预缴款,全年无巨额资金冻结,IPO对市场资金平衡的扰动大为降低。

  而值得注意的是,从2007年至2016年IPO融资规模占全年整体融资规模的比例不断下降,已连续4年低于10%的水平。与之对应的是,股权再融资规模不断扩张,2015和2016年增发及配股合计募集资金均超过10000亿元。


  如此可见,与股权再融资规模相比,IPO的规模已不值一提。

  特别是在2011年后,增发实际募资金额开始大于IPO的融资规模。2015年后随着定增市场的火爆,两者差距进一步拉大,到2016年增发实际募资已经是IPO实际募资数额的10倍多。

  市场到底在怕什么?
  看完数据,我们再一起看看市场到底怕什么?

  1、中小盘股不再稀缺大家可以注意到,在新股发行加速的同时,跌幅最大、影响最大的是创业板,主板似乎并不在乎它的存在。其实,原因只有一个,中小盘股不再稀缺。

  本轮新股发行的最大特点就是“小而多”:“多”是指发行家数多,“小”是指募集金额低。十几家公司一起拿到IPO批文,但累计募资金额不超过六七十亿的场景却司空见惯。

  如此一来,流通盘在二三十亿左右的个股已不是稀缺资源,创业板此前能够“笑傲”A股的最大优势荡然无存。如今,A股市场上,1800多家上市公司的流通市值不高于100亿元,而流通市值低于50亿元的股票也有500多只。如果,要挑出一只市值40亿以下的小盘股,也要从接近200只股票中挑选。

  2、A股估值势必回归正常有一个事实大家必须承认,从全球股市来看,A股的估值是偏高的。就拿香港市场与A股市场对比,同一家公司同时在A股和港股上市,那在A股的价格基本上都是高于港股价格的。

  理论上来说,同一家公司的股价在不同市场上的价格应该是相同或相近的。因为,假设该公司在其中一个市场的价格偏高,便会导致投资者抛售该公司股票而去买另一市场购买该公司股票,最终会使价格趋同。

  然而,为何AH股总会存在较大价格差异呢?其实,主要原因有两个:
  1、A股市场的IPO门槛较高,能够上市的公司都会存在一定溢价。

  2、相比成熟市场,A股的开放程度并不高。

  而如今,第一个因素正在改变,每日3只新股的发行速度,让“上市”这件事情变得没有以往那么稀缺,从而让A股上市公司因IPO门槛较高而获得的溢价有所松动。

  因此,在A股市场不断发展、不断成熟的过程中,上市公司的高估值必将走向正常。

  3、看不见的新股禁售股从新股募资金额来看,1600多亿的融资规模确实不多。但是,市场最为担心的则是那些“看不见”的新股禁售股。

  据券商中国记者统计,自2016年以来,共有255只新股上市交易,这255只个股共募集到1677.86亿元资金。但是,以发行价格计算,那些“看不见”的新股禁售股的市值高达8051.51亿元。

  这8000多亿的市值只是以新股首发价格来计算的,而新股上市后绝大多数都实现了翻倍行情,粗略统计这部分市值至少有2万亿!虽说,这部分限售股都有一定期限的限售期,但在大小非减持司空见惯的A股市场,这部分市值的存在才是投资者们最大的担忧!

  4、解禁市值凶猛据wind资讯报道,2017年定增机构配售股解禁合计达到1464.57亿股,涉及657家上市公司,加上首发原股东限售股、股权激励股份等解禁,2017年必然是个解禁数量庞大的一年。


  5、再融资趋紧此前中国证券报曾报道过,预计接下来监管层将调整A股市场融资结构,对再融资中并购重组属于借壳上市、跨界并购和高议价收购的情况严格监管,将更多资金引到IPO市场,未来三到五年将是IPO的黄金机遇期,规模有望大幅增长。

  而今日又有一则类似的消息,据一接近监管层的人士透露,今年监管层可能会将再融资的规模控制在2016年规模的一半左右。由于上市公司再融资的资金很大一部分去投资,并没有应用于实体经济的发展,因此从实质上来看,上市公司很大程度上并不缺钱。

  由此可见,今年的再融资规模不会再像去年那般疯狂。这对于小盘股来说,依靠定增收购讲“故事”的模式将不再延续,炒作预期势必降温。(.券.商.中.国.)

 


  该贪婪还是恐惧?大数据告诉你创业板指八连阴后会怎么走?(附绩优股)
  创业板指八连阴之后,该贪婪还是恐惧?历史不会简单的重复,但是借鉴历史上创业板指数连续大跌之后的表现,或许对于当下的投资者会有所启发。

  史无前例,创业板指数收出八连阴。

  今日乐视网复牌,引燃市场资金对于创业板指数复苏的期待。然而,创业板表现并不理想。截至今日收盘,乐视网下跌1.12%,创业板指数跌幅达3.64%,收出八连阴。

  值得注意的是,尾盘在保险、银行、证券等相关个股的拉抬之下,沪指小幅回暖,创业板指数亦出现小幅回暖的态势。

  经历了八连阴之后的创业板指数是否已经触底?回顾历史数据,或许更有利于投资者对下一步的行情进行判断。

  创业板指连阴之后上涨概率大创业板上一次连续下跌的记录,要追溯到2011年。2011年的10月11日,创业板指数经历了七连阴,报收在786.15点。次日,创业板指数强劲反弹3.81%,此后一周之内,创业板指数反弹2.6%。

 

  统计显示,自创业板诞生以来,创业板指连续5个交易日(或以上)的阴跌,历史上有16次(不含本次)。而连续阴跌止跌之后,一周内创业板指数上涨的记录有13次,占比81.25%。其中,2011年10月21日的六连阴之后的一周内,创业板指数上涨9.19%。

  整体上看,创业板指数连续下跌之后的一周,迎来走势修复是大概率事件。在此情形之下,随着本次创业板指数的连续下滑,有哪些绩优且安全边际高的个股,可能被市场错杀呢?

  21只创业板股安全边际高且绩优数据宝统计显示,创业板已有159股披露了详细的年度业绩预告数据,从行业分布上看,电子24股、计算机20股以及化工19股排名前三。今年以来电子板块下跌5.34%、计算机板块下跌8%以及化工板块下跌4.55%,同期创业板指数跌幅达6.69%。

  一般而言,每股净资产高的个股可视为安全边际较高,而最近三年的盈利表现则可以体现上市公司的业绩。基于此,小编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来梳理当前创业板安全边际高且绩优的股票:
  1、每股净资产大于6元;2、2016年、2015年净利润连续增长;3、剔除2016年以来上市股票。

  统计数据显示,沪深两市共计有21股满足上述条件。其中,长海股份梅泰诺以及和晶科技每股净资产均大于10元。从年度业绩预报表现来看,1月13日,长海股份公告预计实现净利润2.5亿元至3亿元,同比增长17.07%-40.49%;1月6日,梅泰诺预计2016年实现净利润1.07亿元至1.24亿元,同比增长90%至120%;和晶科技则是在去年的10月29日,预计全年实现净利润同比增幅超200%。

  截至今日收盘,长海股份今年以来下跌10.66%,梅泰诺下跌7.8%、和晶科技下跌12.21%,跌幅均大于同期创业板指数表现,显示出在创业板指数下跌过程当中,安全边际高且绩优个股也因市场的恐慌情绪遭到抛售。(证.券.时.报.网.孙..树.冠)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