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海外市场展望:警惕三大转变拥抱三大策略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2017年海外市场展望:警惕三大转变拥抱三大策略

加入日期:2016-12-26 16:30:26

  2016年是狂乱且刺激的一年。

  全球政治格局动荡不已,英国退欧公投、美国大选及意大利修宪公投等扎堆来袭。重点是,其事件结果几番与主流观点背道而驰,导致2016年的政治事件几度掀起金融市场巨浪。

  因此,经历过2016年的投资者都变得谈资颇丰:美国股市突破历史高位,强势美元创14年新高,英镑跌至31年最低,各国债市崩盘愈演愈烈等等。

  自2008年金融海啸扫荡全球经济之后,外围事件从未如2016年这般汇聚众人目光、狂搅全球市场。这使得投资者对“黑天鹅”三个字不仅超越了字面认知,更是切身参与了每一场“黑天鹅”盛宴。

  2016年,以美国在12月迎来的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的第二次加息作为全球最后一件重大经济事件收尾。此次加息,也巩固了市场对于美国候任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胜出将在未来提振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的增长的预期。

  随着美国经济的增长,以及新兴市场经济体的逐步稳定,2017年全球经济将呈现复苏态势。但是摩根士丹利也警告,因为特朗普意外获选,英国意外脱欧这两大政治事件的影响将在未来12个月里显现,政治风险也有可能破坏全球经济增长趋势。

  随着政治事件风险的日渐崛起,卡梅伦的离场、特朗普的当选、伦齐的辞职等只是开端, 2017年的国际市场将更加风起云涌。

  面对全球几大央行的联动加剧,各大经济体的暗中较劲,金融市场间彼此的刺激和压制也愈发明显,2017年,外围风险规避注定成为的一个重要主题,海外资产配置也将更具挑战。下文将为投资者综述2017年全球市场的几大风险和投资策略。

  一、宏观

  关键词:三大转变

  1.1 货币刺激 → 财政刺激

  在美联储加息后,与主要发达国家央行的政策分歧越发明显,尤其是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为继续刺激起色不大的经济仍紧抱量化宽松的“护身符”不放。市场已经开始猜测,这些主要央行是否会继续通过量化宽松或者降息等传统货币政策手段来刺激经济?

  据摩根大通一份统计报告显示,自2008年雷曼兄弟破产以来,全球50家主要央行已经累计降息690次。尽管这一数字意味着每三个交易日就有一次降息,但摩根大通资管公司全球市场策略师Alex Dryden警告称,全球央妈们可能很快会“耗尽弹药”。

  高盛资管在其2017年投资展望中认为,2017年全球央行的政策分化将会加剧到一个新的高度。不过,考虑到货币政策宽松空间的日渐逼仄,且大西洋两岸的经济体都面临着增长压力,财政宽松将取代货币宽松成为市场的焦点。

  这是因为无论是美国还是欧洲,都已经维持了多年的财政紧缩政策,并且基础设施都亟待升级。而这一转变是值得期待的,因它可能会更好的促进增长,提振公司盈利,并且大幅提高债务和通胀水平,增加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资产的波动性。

  美国:

  2016年被美联储主席耶伦“牢牢把控”的联邦基金利率吊足了全球投资者的胃口,终于在12月实现了年度第一次加息。尽管耶伦随后预计2017年加息三次,考虑到美联储一度“用嘴加息”将近一年,部分经济学家并不买账。

  在12月FOMC会议后,从利率期货看,市场认为政策制定者在2017年兑现三次加息这个预测的几率为46%;据芝加哥商业交易所FedWatch期货市场数据显示,2017年6月加息的概率仅为50.4%;英国《金融时报》调查也显示,美联储在再次加息之前将等待6个月。

  也有积极呼应美联储的机构如CIBC World Markets预计,美联储2017年将加息3次;高盛预计,2017年年底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将维持在1.25%-1.50%的区间;荷兰银行甚至认为当前市场普遍预计可能略低于曲线,美联储加息次数可能高达4次。

  与谨小慎微的耶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新当选总统的特朗普,其一系列激进的财政扩张政策计划迅速吸引全球资本目光,不仅燃爆了年末的美股市场,也如一记惊雷炸响在全球市场上空。

  特朗普也因此登上了《福布斯》“2016年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榜单第二名,和法新社“2016年年度最具影响力人物”榜首。

  因美国政策决策者的人员更替和风格转换,其货币政策效用未来很可能将不如财政政策立竿见影。正如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 AG)首席美国经济学家Joe LaVorgna所言,特朗普是“游戏规则改变者”。

  2017年,将是特朗普的一系列扩张性财政政策落地和贯彻的关键时刻。耶伦的“三次加息”是拦路虎还是纸老虎,特朗普承诺的让美国GDP增速回到4%何时达到,及其让“美国再次伟大”的美好愿望能否实现,均备受全球瞩目。

  日本和欧洲:

  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已经注意到,货币政策再宽松的成本和收益正在改变。

  加码宽松上最为激进的日本央行最早传递出模糊不清的信息。2016年9月21日,日本央行宣布利用收益率曲线控制来实施新型质化和量化宽松政策,也就是量化宽松的目标从“量”转到“价”,因此量化宽松空间依然是日本央行需要面对的问题。

  可见在2017年中,关于日本央行是否要提高收益率目标仍将存在争议,反映出货币当局处境的两难。日本已经长期陷入了流动性陷阱,因此摩根大通认为,日本央行货币政策可能会受限,市场关注的焦点也将从货币政策转向财政政策。

  同样实施QE的欧洲央行也于2016年12月8日宣布,决定继续维持欧元区现行的零利率政策不变,同时将原定于2017年3月到期的QE政策延长至2017年底。法兴银行认为,欧洲央行的决定是缩减宽松政策,欧洲央行暗示“是时候开始放慢”刺激步伐了。

  事实上,货币宽松对欧洲的刺激作用非常有限,且负利率使银行业经营雪上加霜。意大利、爱尔兰、葡萄牙银行业不良率都超过10%,希腊更是接近35%。

  在实施了史无前例的QE后,欧洲和日本都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上遭遇瓶颈,体现在日元和欧元上就是均大幅贬值。

  欧洲和日本都还是处于通缩之中,这说明所有的货币都导致了供应的更加过剩,对于货币政策将扭曲金融市场的怀疑越来越多,寻求财政政策的突破和路径清晰的改革可能更为合适。正如欧洲央行管委魏德曼所言,在经济复苏的问题上,货币政策很大程度上是无力的。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基也曾表示,我们需要更强有力的财政政策处方。

  1.2 低增长 → 再通胀

  如今低通胀和低增长的经济预期已经开始改善,中国和美国两个全球最大的经济体的CPI明显反弹,几个发达经济体的通胀水平也初现端倪。

  通货膨胀一词在2008年危机后几乎被人遗忘了,不过这次有可能复辟归位。以高盛为代表的多家投行祭出的2017年交易几乎无一例外都押注了抗通胀主线。

  首先,12月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美国的失业率创九年新低,可见发达经济体的下行风险已经减少,而上行风险正在增加。

  其次,自2月触底后一路飙升的石油价格会在2017年成为物价上涨的一个动力。2016年底 OPEC八年首次达成减产协议,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压力再次浮现。

  同时,投资者押注当选总统特朗普的新政也是部分原因,其一系列财政刺激政策的实施将会拉动大宗商品需求,支持大宗商品价格,进而在全球范围内推升通胀。

  因劳动力市场的回暖,能源价格上涨效应显现,再加上潜在的财政刺激预期,这三点因素导致通胀水平已经开始从低位快速上升。因此高盛预计,2017年美国的经济增长范式预计将从长期停滞转向通货膨胀。

  花旗也称,此前几轮的货币政策刺激都是由通缩和增长疲弱引发,而发达经济体核心通胀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将会上涨,并很有可能在2017年春季涨至平均2%的水平,刷新2012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鉴于利率和通胀上行压力,预计2017最大的赢家将为对通胀和财政扩张敏感的资产,例如股市;而在全球零利率政策中受益的资产投资收益则很可能垫底,正如债市已经“首当其冲”遭遇了抛售潮。

  根据摩根大通发布的数据,自11月初以来,全球债市已经连续七周呈现资本外流趋势,价值萎缩了3万亿美元左右。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四季度全线飙升。

  特朗普当选后愈演愈烈的债券抛售达到了高潮,加上美联储2017年将加快加息步伐的前景,让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将赌注押在高增长和高通货膨胀上。

  1.3 自由贸易 → 逆全球化

  当前最大的转变就是全球化主流思潮正在转向,商品和人力资本的跨境流动开始受到质疑。高盛表示,由于过去几年全球经济的低速增长和贫富差距扩大,逆全球化执政者,或者所谓的民粹主义政党,的支持率正在稳步攀升。这些政党通常主张宽松的财政政策,移民制度改革,贸易保护主义等。

  2016年,这种逆全球化思潮获得了两场重大胜利:英国公投退欧和美国特朗普当选总统。逆全球主义的兴起意味着更大的保护主义风险,大量保护主义措施不仅会破坏全球贸易的复苏,还将破坏全球供应链,限制劳动和资本的流动。

  欧洲即将拉开2017年史无前例密集选举的序幕,高盛表示,2017年“民粹主义思潮可能对欧洲产生重大影响,并催生更多贸易保护政策,我们将对此保持密切关注”。

  凭借着欧洲各地高涨的反全球化情绪,右翼政党正在欧洲政坛异军突起。右翼政党的共同特点在于反难民、反移民、反欧元、反欧盟,特朗普的胜出无疑给了他们一剂强心针,因此德国、法国与荷兰的大选可能进一步挑战现状。

  荷兰有极右翼自由党的候选人Geert Wilders,法国有国民阵线党的极右翼候选人勒庞(Marine Le Pen),德国右翼民粹主义政党“另类选择党”联合领导人Frauke Petry.

  此外,2017年本无选举议程意大利很可能提前进行大选。因修宪公投被否已经导致总理伦齐辞职,疑欧政党五星运动(5 Star Movement)上台的可能性很大。若真的当选,欧盟第四大经济体意大利举行脱欧公投的可能性将大幅增加。

  除了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欧盟也岌岌可危,美国也在加码保护政策、积极设置贸易壁垒。

  “购买美国制造,雇用美国人民”作为特朗普的战略计划之一正在逐步开展,2016年12月21日,特朗普宣布组建一个白宫国家贸易委员会,并任命“对华强硬派”纳瓦罗(Peter Navarro)为委员会主席。

  除中国外,特朗普提出的贸易保护措施涉及还加拿大和墨西哥,而这三个国家是美国重要的贸易伙伴,三国与美国的年均贸易总值共计可以达到19000亿美元,若2017年政策落实,采用贸易壁垒恐伤及美国自身。

  特朗普撕毁贸易协定、开展贸易战及关闭边境的反全球化计划短期内或将利好股市,但长期而言,会制约贸易和企业利润,束缚经济增长。

  二、汇市

  关键词——强势美元

  回顾2016年最后三个月乃至半年的外汇市场不难发现,美元在全球主要货币中,几乎呈现了一枝独秀的局面。时隔一年,美联储以加息25个基点的方式为2016年画上句号,美元指数强势上涨,不仅一举刺穿102的技术阻力,甚至刷新了14年高位。

  在强势美元之下,非美货币则集体承压。加之2016年众多国家的政治及政策变动,墨西哥比索、日元、欧元等下跌幅度尤其显著。

  由于美联储主席的乐观讲话暗示2017年会更频繁加息,美元跌势受限。目前,不少投行甚至已经展望起了2017年美元可能走出的大好蓝图。

  西太平洋银行研究小组日前表示,未来有更多因素支持美元持续走强,强势美元可能持续到2017年,主要原因为:首先,特朗普政府可能出台新的国内投资法案,允许跨国公司收回离岸收入;其次,新一届美国政府可能更换美联储主要成员,令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立场更加鹰派;此外,一系列欧洲政治事件,如2016年12月的意大利公投,2017年荷兰、法国和德国选举等,都会进一步凸显美元的避险性质。

  而面对未来美元的升息路径,非美货币情势依然不容乐观。多数投行均预计欧元兑美元跌破平价似乎也成为了时间问题。荷兰银行(ABN AMRO Bank)资深外汇策略师泰奥(Roy Teo) 也预计由于新加坡元和人民币容易受到更高的美元收益率和美国贸易潜在中断的潜在干扰,亚洲货币将继续表现不佳。

  但受益于外汇市场的反向交易功能,2017年的外汇市场依然充满机遇。下图为各大机构的2017年汇市交易策略。

  三、股市

  关键词:布局抗通胀主题

  自特朗普当选以来,受特朗普经济刺激政策将提振美国经济以及美联储加息预期走高影响,美元资产受捧,美国三大股指同时大放异彩。而同期新兴股市,尤其是一些亚洲新兴股市承压,新兴股市出现资金外流现象。

  不过,11月下旬以来,由于美元涨势趋缓以及一些新兴经济体对汇市进行了干预等原因,新兴市场货币颓势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时至2016年终,美国三大主要股指目前都处于历史高位,与全年整体表现优异的新兴股市一同在2016年全球股市中脱颖而出。

  根据摩根士丹利的预测,全球经济在2017年和2018年将分别增长3.4%和3.6%,高于2016年3%的增速。而其中主要归功于美国经济增长的加速,美国当前的经济增速1.6%,而该投行预计这一数字在未来两年将增加至2%。而新兴市场的增速在未来两年预计在4.7%到5%左右,高于现在的4.1%,这主要是建立在石油出口国巴西和俄罗斯的经济可能会恢复增长的基础之上。

  随着美国经济的增长,以及新兴市场经济体的逐步稳定,再通胀背景之下,市场上股热债冷的特点十分清晰,权益类资产盈利增长可能会面临加速,股市或将连续第二年表现优于固定收益资产。

  中金公司认为,特别像美国股市盈利增长在2017年有可能实现双位数的增长,美国股市2017年可能迎来“小牛市”,中国市场盈利预计也不会像过去两年那样低迷。

  高盛预计2017年最有增长动力的将会是亚洲股市(但不包括日本),料回报率达12.5%,远高过2016年的3.8%。不过,日本股市的回报率或在2017年跌3.7%,低过2016年的5.2%。

  2.1 新兴分化向好:

  “新兴市场教父”麦朴思(Mark Mobius):

  新兴市场整体面临的风险可能正在上升,但仍有很多机会,未来一年有些板块可能将得益于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

  消费者板块——“消费者相关以及信息技术行业中的公司尤其具有吸引力,”麦朴思表示,该板块中的有些股票不仅可以提供对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的有效敞口,同时还将得益于生机勃勃的消费者阶层的支出增长。

  信息技术板块——“虽然我对许多中国互联网类股价迅速上涨势头持谨慎态度,但新兴市场信息技术板块看起来依旧很有价值,”麦朴思指出。

  亚洲小市值股票——其估值通常会强于小型股预计应有的增长,但鉴于亚洲市场上有成千上万的小市值股,因此发现那些被错误定价的股票的机会经常都会是很多的。 麦朴思认为,这些股票可以满足区域经济增长的需要。

  惠誉国际(Fitch Group):

  对新兴股市尤其是亚洲新兴经济体前景表示乐观。2017年亚太地区经济活动将会增强,经济增长速度将会提升。这意味着经济基本面的向好将会给该地区金融市场带来利好。

  瑞银财富管理(UBS Wealth Management):

  鉴于全球及地区经济基本面持续改善,对2017年的风险偏好持乐观看法,看好新兴市场股票等资产的表现。美元走软、发达市场低利率、GDP增长以及大宗商品价格企稳等,将在2017年利好新兴市场股票。

  尤其目前亚洲企业市盈率较发达市场有20%的折价,估值具有吸引力。瑞银财富管理在最新报告中建议投资者未来6个月战术增持亚洲市场(除日本外)股票,尤其是中国和印度股票。

  富国银行(WELLS FARGO):

  上调了对2017年新兴股市的展望,将2017年新兴股市的整体评级从“减持”上调至“持股观望”。预计新兴经济体2017年的GDP增长速度将会达到4.4%,高于2016年的4.1%。该行认为,虽然新兴市场企业的盈利自2011年一直都呈现出下降趋势,但现在看起来增长前景正在变得稳定。

  澳洲知名券商IG Group:

  对印尼,印度和菲律宾的股票表示看好,因为在2017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贸易形势的不确定性持续增加的背景下,国内基本面强劲的经济体将面临相对较好的发展前景。“只要雅加达综合指数跌至接近5000点水平,就是投资者入场的最佳时机。”

  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和贸易增长的放缓以及政治不确定性,韩国市场是IG Group看跌的市场之一。

  2.2 美股强者恒强:

  加拿大皇家银行资本市场(RBC Capital Markets):

  企业税降低很容易就可以让企业未来的年利润增加5%或者7%。美股还有至少10%的上涨空间。现在进场从大选后的股市反弹中获利仍然为时未晚中获利。

  美银美林(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

  标普500指数确实有可能在2017年年底涨至2700点,即较现在上涨20%。押注通缩的交易和在全球零利率政策中受益的资产将是最大的输家,对通胀、普通民众和财政扩张敏感的资产将表现良好。银行股、通胀挂钩债券和美国住宅开发商的股票将获得优异表现。

  巴克莱资本(Barclays Capital):

  预计美股大盘2017年底时将较当下上涨7%,其中标普500指数2017年底时将上涨到2400点。在连续两年止步不前之后,相信每股盈利将在2017年重归增长轨道。

  卫生保健将成为标普500指数当中最亮眼的板块。因为相对于标普500指数而言,该板块的市盈率目前正处于五十二周最低点,其2017年潜在的上涨空间当然也要好过其他板块。

  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

  如果企业税率降至25%,其他条件不变,标准普尔收益将增加10美元,支撑标普500指数在2017年底上涨至2300点和2400点之间。

  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

  随着全球经济站稳阵脚及油价自二月低位反弹,美企明年将走出“收入衰退”,料标普500成分企业明年每股经营溢利升10%,标普500明年底目标为2200点。

  法国巴黎银行(BNP Paribas):

  美国小型股自2013年以来表现滞后,特朗普执政下,其可能面临比大型股更有利的基本趋势。

  “新债王”、对冲基金双线资本创办人冈拉克(Jeffrey Gundlach):

  建议持有股票房地产按揭贷款ETF,卖出公用事业,因估计特朗普会扩大举债规模,兴建基础设施。此外看涨金融业:首先,利率走势不断上行,这对金融业是积极的信号;其次,特朗普当选意味银行的监管压力降低,这有利于金融业拓宽业务。

  总结全文,展望2017,警惕三大转变,拥抱三大策略,

  三大全球趋势性转变为:

  货币刺激 → 财政刺激

  低增长 → 再通胀

  自由贸易 → 逆全球化

  三大海外市场交易策略为:

  强势美元施压,非美机会犹存

  权益优于固收,布局抗通胀主题

  新兴分化向好,美股强者恒强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