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板业连亏两年存退市风险保壳希望在新收购公司_公司信息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公司信息 >> 文章正文

太空板业连亏两年存退市风险保壳希望在新收购公司

加入日期:2016-12-1 7:51:08

  太空板业连续两年亏损存在退市风险

  公司保壳希望寄托于新收购公司

  ■本报记者 夏 芳

  临近年底,对于ST公司来说最重要的任务是保壳。但是,作为资本市场中的一个重要板块,创业板公司的退市不像主板公司那样有缓冲期,只要符合条件则直接退市,因此,对于那些可能被暂停上市公司创业板公司来说,唯有在业绩上做文章,以避免退市。

  11月29日,太空板业发布公告称,公司2014年、2015年已经连续两年亏损,若2016年度审计报告最终确定为亏损,深交所可能暂停公司股票上市。

  《证券日报》记者查阅太空板业的公告,一连串的股票可能被暂停上市的风险提示公告。

  连续两年亏损

  公司存在退市风险

  根据规定,创业板公司不像主板上市公司,如果存在暂停上市及退市风险,创业板上市公司并无风险警示期,符合条件的将直接暂停上市直至退市。

  由于没有*ST或ST缓冲期,对于连续两年业绩亏损的创业板公司而言,只有改善业绩来避免退市。

  而根据太空板业发布的今年三季报业绩显示,公司前三季度扭亏为盈,实现营业收入1.9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41.29%;实现归母净利润704.06万元,同比增长118.45%,去年同期归母净利润为-3816.49万元;前三季度基本每股收益为0.03元,去年同期为-0.16 元。

  在三季报中,太空板业表示,公司于2014年和2015年连续两年亏损,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的规定,最近三年连续亏损,交易所可以决定暂停公司股票上市。如果公司2016年度不能扭亏为盈,公司股票面临暂停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太空板业三季度实现净利润虽然为正值,但是,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902.8万元,同比增长51.65%;其中,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为2564.46万元。

  不过,从太空板业的对外表态来看,公司对于今年业绩扭亏的决心很大。

  公司在三季报中表示,“公司已采取各项经营措施促进公司基本面的好转。公司2016年第三季度报告中公司2016年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04.06万元(第三季度报告相关财务数据已经审计机构审阅)。2016年四季度,公司根据制定的经营计划有序开展各项工作,完善内部管控,降低成本费用,力求2016年扭亏为盈。”

  新收购公司

  被寄厚望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一家建材类企业,太空板业的业绩表现与大环境不景气不无关系,为此,公司自去年开始运作重大资产重组,公司试图通过转让资产、对外收购等方式来实现业绩的反转。

  根据太空板业的公告显示,公司于9月13日发布公告称,拟将持有的常州绿建板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常州绿建”)80%股权转让于上海梦冉投资咨询服务中心,交易金额为8075万元,转让后,公司不再持有常州绿建的股权。同时拟将公司持有的“一种别墅式建筑物结构”等 18 项发明专利以普通许可方式授权常州绿建实施,交易金额为987万元。

  在业内人士看来,转让常州绿建可以优化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减轻公司的盈利负担,有助于推动公司的战略转型,从而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事实上,面对大环境的改变,调整业务结构,谋求战略转型,成为太空板业的出路之一。

  2016年4月,太空板业公告重大资产购买预案,公司拟合计作价4.32亿元收购东经天元、互联立方各80%股权,溢价93倍。通过本次并购,太空板业将在现有的太空板主业基础上,新增工程建设行业软件销售业务和BIM(建筑信息模型)咨询服务业务。对此,两家公司承诺2016至2018年度的净利润合计数不低于5000万元、6500万元、8450万元。

  10月14日,公司出资5560万元收购元恒时代100%股权。

  资料显示,元恒时代是 Microsoft、Symantec、Trendmicro、Adobe、Vmware国内代理商,其中微软是主要供应商。

  对于太空板业的动作,联讯证券在研报中表示,太空板业全资收购元恒时代,拓宽BIM业务发展空间,盈利能力进一步增强。此前,太空板业通过收购互联立方切入BIM领域,此次收购完后将拓宽公司在BIM领域的发展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太空板业收购元恒时代时双方同时签订了业绩承诺,交易对方承诺元恒时代2016年、2017年、2018年扣非净利润分别为600万元、650万元、745万元。

  对于元恒时代的业绩增长及业绩承诺的实现,公司表示,不仅来自于其现有业务的稳定增长,同时还来自于元恒时代被并购后与太空板业现有BIM业务的结合和协同效应的发挥。

  通过收购,为公司的业绩扭亏带来了希望,而在分析师看来,公司的暂停上市、转型进程不达预期、子公司业绩承诺兑现等风险仍需注意。

编辑: 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