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天价虾”被全民戏谑之后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评论:“天价虾”被全民戏谑之后

加入日期:2015-10-9 21:03:55

  新华网北京10月9日电(记者 刘欢 李云路 刘斐)刚刚过去的这个“十一”黄金周,引爆中国舆论的除了屠呦呦和TPP,还有一盘来自青岛的“天价虾”。

  即使事发后青岛市有关部门已经拿出补救措施——对“宰客”饭店处以高达9万元的罚单,但网络上各种冷嘲热讽、吐槽戏谑愈演愈热,其背后是许多人对长期以来国内旅游市场管理不规范的积怨。“天价虾”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天价虾”事件的涉事大排档,曾多次被游客举报“宰客”,只是这次因被媒体报道之后才有“9万元罚款”的重手。如果监管能早些跟上,特别是惩罚手段能更加有力,就不会有今天民众的百般戏谑。

  “被宰”是长假期间游客的一个槽点,其背后反映的依然是中国旅游市场管理水平和服务意识的提高速度难以跟上游客的增长速度。

  也许青岛这次真的很冤,黄金周人那么多,管得过来吗?但对于任何一个旅游城市而言,人流密集的黄金周既是挑战更是机遇。

  解决之道不外乎及时受理游客投诉、大力惩治不良商家,从法律、行业规范等多方面约束从业者,净化市场环境。

  从人文到自然,中国拥有的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并不输于世界其他国家。中国世界遗产总数目前已达48项,稳居世界第二位。然而,国内旅游体验不佳,引起不少国人共鸣。

  不可否认,自1999年确立黄金周制度以来,已经走过16年的中国长假旅游市场,管理水平是在逐步提高的。今年“十一”假期,是中国实施长假制度以来第一个流量调控的黄金周。故宫每日接待量限定在8万人次,七天游客较为均衡合理,然而,“拥挤”仍是今年长假的常态现象。

  单纯的“限流”虽然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热门景区的拥挤程度,但更多只是景区安全的保障措施,对于改善旅游舒适度效果有限。“限流”之外,如何让人流“多而有序”,进一步改善游客体验,是热门旅游城市和景点管理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拥挤之外,景区“乱涨价”也在困扰许多游客。虽然国家三令五申严禁景区门票违规涨价,然而频频出现的“园中园”门票、动辄上百元的景区交通费等“捆绑性消费”,仍让游客觉得“堵心”。

  从更大范围看,旅游旺季各大景区能否做到不“宰客”、不“涨价”、不“拥堵”,需要的是旅游、物价、交通、公安等部门的协调,带薪休假制度的落实,以及严厉打击扰乱旅游市场行为的多措并举,而非简单的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一禁了之”。

  只有这样,“天价虾”事件才能成为对中国旅游市场的一个深刻警醒,在严查严惩、通报督导、全面管控下,让国内旅游收获全民“点赞”而非“戏谑”。

  作者:刘欢 李云路 刘斐

编辑: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