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保护亦须忧民生 莫让遗址成遗憾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重保护亦须忧民生 莫让遗址成遗憾

加入日期:2014-11-25 11:18:45

  新华网郑州11月25日电(记者刘雅鸣、双瑞)位于世界文化遗产殷墟核心地带的“农民别墅群”曾震惊世人,私搭乱建使殷墟遭受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破坏。痛心之余深究原因,却是文物保护政策制约下住房紧缺的现实难题。文物保护与改善民生,正成为各地文化遗址普遍面临的困境。

  记者近期走访安阳殷墟、三门峡仰韶遗址、偃师二里头夏商遗址、漯河贾湖遗址等河南境内多个重要文化遗存发现,生活在遗址区的居民除了文化自豪感,对发展现状的怨气也在慢慢累积。

  由于不准建工厂、不准深耕、不准批宅基地等保护要求,遗址所在村落经济发展水平与周边相比普遍处于中下等,住房、婚姻、养老等一系列现实问题难以解决。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百姓对民生改善的期待越来越高,遗址区经济社会发展迟滞不前滋长了群众的不满情绪,也威胁着遗址保护的质量。

  作为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文化遗址凝聚着先民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创造力,对于传承民族文化、连接民族情感纽带具有无可替代的意义,毋庸置疑应尽力保护其免受破坏,遗址村也为此贡献良多。

  保护祖先的文化遗产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但也要保障群众的现实利益。处理好文物保护与地方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的关系,寻求最佳平衡点,考验的是政府的工作智慧和为民情怀。

  一些文物保护专家建议,可将殷墟等重要大遗址纳入文化主体功能区规划,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对于因保护遗址蒙受损失的村庄,建立相应的补偿机制或予以政策倾斜;或发挥遗址本身的资源优势,通过文化旅游项目为周边居民带来收益等等--这些都不失为寻求矛盾破解之道。

  事实上,文物保护与民生改善是相辅相成的。基层群众尤其是遗址区居民无形中承担着大量的遗址保护工作,若长期无法安居乐业,参与文物保护的积极性势必难以持续保持,甚至可能产生负面效果。因此,重保护也须忧民生,莫让遗址成遗憾。

  作者:刘雅鸣 双瑞

编辑: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