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FII行为分析:低估值蓝筹的终极拥护者_个股点评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个股点评 >> 文章正文

QFII行为分析:低估值蓝筹的终极拥护者

加入日期:2014-11-23 20:46:31

  本周沪港通正式拉开帷幕,A股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距离又拉近了一步。沪港通的开闸,意味着新的投资机遇到来,如何在新派发的“蛋糕”中抢得先机,那些在海外市场中经过长期历练的成熟机构投资者又是如何对A股进行配置的,我们不妨从近几年的QFII持股中找寻一下答案。
  QFII偏爱A股蓝筹
  自从2003年7月以来,QFII投资于A股的规模逐年增长,渐渐成为A股市场中不可轻视的力量。截至2014年三季度末,QFII重仓股的持仓市值已从2003年底的7.58亿元上升至1058.85亿元。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最新公布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投资额度审批情况表》,截至2014年10月30日,外汇局累计审批QFII额度已增至640.61美元,获批机构增至258家,QFII在A股的账户总数达到764个,其中164个为今年以来新开账户。早在2002年试点推出初期,QFII的总额度仅为100亿美元。
  QFII是具有较长运营历史、资产规模较大的全球性金融机构。这些国际金融机构投资理念成熟,投资决策程序规范,更加关注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因素。2003年以来的持仓数据分析表明:QFII投资者注重基本面分析,更多持有资产规模大、成长性高、估值合理、市场流动性好的蓝筹股,而投资行为上则趋于稳定,偏向长期持有,不通过频繁交易获利,特别是资产管理、养老基金等长期资金类型的QFII,资产配置中股票长期保持较高比例,波动幅度较小。随着沪港通的正式开闸,市场普遍认为QFII和RQFII对于A股投资需求将会有所增加,而监管部门目前对这些产品额度的管理也越来越宽松,这意味着跨境资产将为封闭的A股带来更多的流动性。
  长期重仓银行、家电、食品饮料
  《红周刊》重点统计了近5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中QFII的持股情况,对QFII持仓进行分析,结果虽然并不完全准确,但却可以帮助我们了解QFII资金的投资偏好。
  数据表明,自从2010年以来银行一直是QFII的重仓板块,尽管近年来银行板块监管日趋严格,净利润增速持续下降,股价已经跌至“白菜价”,但QFII仍然不改初衷,在资金配置上银行股永远占据QFII首位。食品饮料类个股也是QFII的“心头好”,数据显示2010年至2014年三季度,19个报告期,仅有2011年一季度末食品饮料暂时离开QFII前三重仓行业。2010年、2011年,除了银行和食品饮料股之外,医药生物、非银金融、建筑材料、家用电器等板块也曾经挤进过QFII重仓前三位的行业名单,其中医药生物类个股的持仓时间最长,自2010年年末至2011年年末连续5个报告期在重仓行业第二位和第三位之间轮换;2010年二季度末至三季度末,非银金融类个股也蝉联了两期QFII最青睐行业;而2010年和2011年的一季度,重仓行业前三的最后一个行业则分别为建筑材料和家用电器类个股。
  值得注意的是,家用电器股虽然此前只是在2011年一季度的重仓行业前三位中昙花一现,但自2012年就开始了长期被QFII重点持仓之旅,除了2012年中期暂时位居重仓行业第三名之外,其余10个报告期均仅次于银行股,成为QFII第二大看好的行业,而自2012年三季度末至今,QFII重仓前三大行业均为银行、家用电器、食品饮料类个股。
  观察近几年的数据显示,QFII的持仓“口味”基本没有大变化。相比对银行、食品饮料的长期钟爱,传媒股则始终不能被QFII所重视,尽管多个报告期传媒股表现强势,一举摘得行业季度涨幅榜之首,但2010年以来15个报告期,传媒行业却身居QFII重仓行业后三位;从估值来看,传媒板块估值偏高,2013年以来更是高达50倍以上(见图1),追求安全边际的QFII一般考虑20倍PE以下的公司;同时,QFII买股原则是买入具有中国特色优势股票,倾向于买龙头股,而文化传媒板块股票多为小盘股,每个企业个体差异很大,QFII选择起来比较困难。综合类个股也在12个季度末居重仓行业后三位,另有3个报告期被QFII全部清仓处理,同样,非银金融类公司也有5个报告期末被QFII零持有。
  爱业绩,更爱低估值
  今年以来海外资金的投资偏好依然是配置蓝筹。早在今年一季度末,银行股的持有仓位曾被QFII减轻18.56亿元,成为当期QFII减仓最重的行业,但即便如此也难以撼动银行在QFII投资仓位中的“大哥”地位,依然蝉联QFII重仓之首。而在二季度和三季度银行重新被高度重视,并大幅加仓。观察银行股今年以来的市场情况,年初银行股的动态市盈率为4.92倍,其后虽然股价不断抬升,但估值却维持在5倍以下(见图2),7月1日的市盈率仅为4.61倍,而今年3个季度,银行股各季度涨幅却分别为-2.38%、3.86%、7.04%。
  与之类似,汽车股近2个季度也得到了QFII的“钟情”,今年以来3个报告期初,汽车股的动态估值分别为15.49倍、14.25倍、13.51倍,市盈率一路向下,而3个季度的行业整体涨幅却分别为-0.16%、8.1%、25.16%,显然QFII重点看好的板块均表现出了不错的走势。
  2014年三季度末,与银行、家用电器、食品饮料3个QFII持仓最重行业相对应的,综合、通信、纺织服装则是QFII持仓最轻的3个行业。值得注意的是,二季度还被QFII少量持有的国有军工类个股,三季度末已经完全退出,体现出QFII对短期缺乏业绩支撑的个股保持了较为谨慎的投资态度。
  三季度,增仓银行、汽车、交通运输等板块个股是海外资金的调仓思路。统计显示,报告期内,QFII分别大举增配了银行、汽车、交通运输34.56亿元、23.56亿元、14.72亿元。减仓最大的行业则为家用电器、非银金融和国防军工,前两者分别减仓8.87亿元、1.14亿元。QFII在银行板块配置市值的大幅增长有两大原因,一是主动增持相关个股,二是三季度银行股整体涨幅较大,也带来了市值的被动增长。
  在投资风格方面,QFII更偏向主板市场。三季度末,QFII持有个股在主板上市有149只,占比66.52%。综合来看,目前QFII所代表的海外投资者仍偏好于蓝筹股或潜在蓝筹股,在行业上倾心大消费领域和分红收益稳定的板块,最为看重的依旧是以银行为代表的低价蓝筹股

编辑: 来源:□.刘.增.禄.证.券.市.场.红.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