趴账三天日息4.5%民间“冲量资金”季末补存大行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趴账三天日息4.5%民间“冲量资金”季末补存大行

加入日期:2013-9-25 6:10:06

  中秋、国庆备付压力、三季度末指标考核临近,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紧张氛围渐浓。

  作为流动性的风向指标,9月24日,7天、14天、1个月期限SHIBOR(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分别上涨20.80BP、45.33BP和10.49BP至4.44%、4.8033%、6.1089%的高位。

  银率网统计,上周(9月16日-21日)发行的413款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为5.03%,最高为6%。

  值得注意的是,大行流动性亦面临压力,个别大行的基层人员甚至开始借助“冲量”资金补充存款以完成季末考核指标。

  一位资金掮客告诉本报记者,由其“拉”来的存款一般在银行账户上呆3天左右,日息可高达4.5‰。

  不过,一家股份行交易员认为,季末资金面紧张是正常现象,央行逆回购,同时美国延迟推出QE、外汇存款改善、财政存款的季节性投放都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流动性,很难出现6月的钱荒。

  9月24日,央行在公开市场进行了880亿元6天期逆回购操作,是7月底重启逆回购以来的最大规模,本月前7次逆回购均维持在100亿元以内的“地量”。

  Shibor全线上扬

  各期限Shibor稳步上升,隔夜Shibor更从9月12日的2.9670%“飘红”至23日的3.8150%

  9月24日,据Wind数据,7天、14天、1个月期限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上涨12BP、23BP、18BP至4.52%、4.95%、6.2%。

  作为流动性风向的两个关键指标攀升,助推了银行理财产品收益走高。

  银率网统计,2012年中秋国庆双节共发行65款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4.64%。而今年66款中秋节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5.16%,最高为6%;25款国庆节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5.35%,最高为5.6%,最低5%。数量、预期收益率均有上浮。

  “与6月末长短期严重倒挂,银行发行的大量高收益短期理财产品不同,现在的高收益产品多期限长、门槛高。”银率网分析师殷艳敏认为,央行“锁长放短”操作让短期理财产品的收益回落。

  9月24日,央行开展880亿元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3.90%,与本月前三次7天期逆回购利率持平。

  当日,隔夜Shibor下跌20.06BP至3.6144%,隔夜质押式回购利率也下跌23BP至3.64%。“持平的中标利率旨在稳定短期资金利率,央行在维持‘锁长放短’的紧平衡策略。”上述交易员称。

  29日日息最高

  资金紧张已蔓延至国有大行。本报统计了9月16、17、18、22、23日银行对各期限Shibor平均报价发现,农行各期限报价均排在前列,7天、14天期Shibor平均报价3.8680%、4.8340%,为同业中最高;隔夜、1月期平均报价排第二位。

  上述银行分析师表示,本月前三周国有四大行的存款减少了2000多亿元,第三周投放量也比较少。

  在银行月末“冲量”压力下,拉存款的中介业务近日也“火”起来。

  上述资金掮客介绍,他们支付给资金提供方的日息一般是2‰,而资金掮客、银行内部中介人士的日息在0.5‰-1‰间,都需要提前支付。由于北京市场的资金相对较多,冲量资金加总起来日息在3.5‰左右,若为外地银行拉存款则日息相对高一些,甚至到5‰。

  “一般时间是三天,企业款项要提前开户需多1-2天,到了下个月1日就可挪走。大多按照日息算,有的则几天‘打包’一起算。不同时间日息也不同,季末会高到4.5‰,月末的几天中,29日的日息最高达4.5‰。”上述资金掮客介绍,最近在做一单8000万元的个人款项“冲量”单,从一家股份行转到某国有大行,日息4.5‰。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