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易消失的是数纱”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最易消失的是数纱”

加入日期:2013-10-17 8:18:32

  本报记者 许伟明 湘西、泸溪县报道

  泸溪县具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除了数纱之外,还有《盘瓠和辛女》的传说、踏虎凿花(苗族剪纸)、苗族辰河高腔等。在当地的浦市镇,因为其历史上是重要的码头,来自全国多省的商人在当地建设会馆和大宅子,从而汇集了丰富的古建风格。

  但是在谈到这诸多的文化资源保护时,多数人一致对我表示,苗族数纱是目前最岌岌可危的一项工艺。如果保护不好,“最先消失的肯定是数纱。”

  社会变化是导致数纱被放弃的根本原因。过去是因为数纱具有美化土布的功能,所以数纱是女孩子们的必修课。但现在,泸溪和外界的沟通已经很多,工业制作的布匹和衣服在颜色款式上征服了爱美的苗族女孩。

  跟着改变的,还有对民族文化的看法。泸溪当地专家章长干说,“离开了过去的生活,像头帕这样的民族服饰,年轻人都不愿意戴,现在都改为现代服装。打工的越来越多,都把它(民族服饰)当作旧的、封建的东西。”

  “生活观念,审美变了,民族风情变了,过去以数纱挑花为荣,花挑得不漂亮就交不起男的,就没有能力。”现在没人这么看了。

  最大的变化是,“过去这些图案的寓意年轻人都不相信了。”

  新的实用主义接管了人们的头脑,“没有用”是滕静蓉的同辈人放弃数纱的主要理由。

  滕静蓉说,“到我们这一代人,汉化了,父母都管得比较松懈了,认为现在会这个(数纱)也没什么用了,产生不了经济价值,很多人不愿意学。”

  与其说是“汉化”,不如说是古老的苗寨都步入了现代市场经济的链条当中后,人所做出的适应选择。

  数纱的传承问题中,最显而易见的是传承人的问题。会做数纱的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滕静蓉只有27岁,但她会做是有偶然的原因。

  在未来的苗族数纱的保护思路上,或许应该改变思路。事实上,苗族的其它很多非遗产资源都已经走上了生产性保护之路,苗族银饰、苗族蜡染、苗族刺绣,乃至苗寨,都在借助旅游和商业开发来进行应用,从而让这非遗资源对非遗主体变得“有用”,实现积极可持续的保护与传承。

  作者:许伟明

编辑: 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