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E3揭开面纱 资本市场尽享“晚宴”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QE3揭开面纱 资本市场尽享“晚宴”

加入日期:2012-9-17 12:15:15

  千呼万唤之中,美联储终于掀开了第三轮量化宽松(QE3)的神秘面纱。符合预期的时机与超出预期的力度令QE3毫无悬念地成为了近期乃至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焦点话题。对于QE3带给全球经济的利弊之争仍需时间的检验,但毫无疑问的是,属于全球资本市场的“盛宴”已正式启幕。只不过,经过了第一轮量化宽松的“早茶”与第二轮量化宽松的“午宴”后,QE3注定是全球资本市场的“晚宴”虽最为隆重,但对“身体健康”最无益。

  分析人士认为,QE3的推出将令全球大宗商品价格重新步入上升轨道,新兴经济体的输入性通胀预期再起,QE3对全球经济中长期复苏可能弊大于利。但美联储未设定购债期限,相当于给全球投资者提供了一个“看涨期权”,令全球金融市场的风险偏好得到提升。对于当前的A股而言,超跌、政策托底、流动性充裕等积极因素也正在积聚。

  本报记者 曹阳

  美联储的必然之选

  在结束为期两天的货币政策例会后,美联储于13日宣布从本月起以每月400亿美元的规模逐月购买抵押贷款支持债券(MBS),购债计划将一直持续到就业市场明显恢复为止。加上现有的“扭转操作”(Operation Twist)计划下购买的美国长期国债,美联储在今年剩余时间将以每月850亿美元的力度购买资产,与2010年推出的QE2力度相当。

  新一轮的量化宽松出台的时机并未超出市场普遍预期。自从今年夏天美国经济复苏脚步放缓以来,美联储一直在为出台更为激进的举措做准备。特别是在经济衰退结束逾三年后,美国失业率依然保持在8.1%的高位,新增就业岗位数量远低于正常水平。对于将就业增长作为最关切目标的美联储而言,推出新一轮量化宽松已经成为必然之选。

  作为美国的央行,美联储的政策选项一定是最符合美国利益诉求的。尽管在部分市场人士看来,此前两轮量化宽松的实际效果有限,但事实上,在经历了次贷危机后,美国经济几乎是用最短的时间实现了“触底”。虽然富有争议,但“凯恩斯主义”再一次拯救了美国,“直升机上撒钱”的救助模式几乎已成为美联储的默认选项。

  分析人士认为,在“一切为了就业”的目标下,QE3的推出理所当然。目前美国新能源革命进程超出想象,页岩气的迅速开发与推广极大程度上降低了美国对石油的进口依存度,因此美国对油价走高的担忧程度较此前已有所下降。即便未来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继续走高,美国仍不必过分担心内部通胀的影响。在既有望提振就业,又可将通胀输出至全球特别是新兴经济体的情况下,美联储推出QE3何乐而不为?

  风险资产中期有望走强

  在部分分析人士看来,QE3的推出对美国实体经济的影响恐怕有限,支持其观点的主要论据是经过了前两轮量化宽松后,QE3对经济的提振作用在边际递减。事实上对美联储而言,推出QE3并非为了“雪中送炭”,而是“锦上添花”确保美国经济复苏脚步加快。而在此背景下,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将重新步入上升轨道,新兴经济体的输入性通胀预期再起,QE3对全球经济中长期复苏甚至弊大于利。

  但对资本市场而言,或许是另一番景象。美联储此次购债集中于MBS,其目的就是为了盘活美国房地产市场和金融市场,压低长期利率特别是抵押贷款利率,并推高包括股票和住房在内的资产价格。在财富效应下,此举有望促进美国消费者支出和企业投资的增长。毫无疑问,美联储承诺的持续资产购买计划将成为真正的“强心剂”,最大程度地提高资本市场的风险偏好,给市场注入长期信心。反应避险情绪的美元指数持续走弱,从阶段高点84.10一路下行跌破79点即是明证。

  上周五全球股市的普遍上涨也印证了QE3给资本市场带来的“兴奋剂”作用。亚太方面,香港恒生指数上周五大涨2.90%,韩国综指大涨2.92%,日经指数也上涨1.83%;晚些开盘的欧洲主要股市也强势上涨,英国富时指数上涨1.65%,德国DAX指数上涨1.39%,法国CAC40指数上涨2.28%;而美国三大股指周五仍然维持了上涨态势,道琼斯工业指数与标普500指数均上涨了0.40%,纳斯达克指数上涨0.89%。

  美元指数继续下跌推动全球大宗商品价格走强。纽交所10月交割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在上周五收盘上涨至每桶99美元,涨幅达到0.7%,创5月4日以来最高水平,盘中还一度突破每桶100美元大关。黄金期货升至6个月新高,纽交所12月交割的黄金期货价格上周五上涨0.03%至每盎司1772.70美元。

  当然,也有市场人士担忧此前欧美股市的上涨已经透支了一部分QE3的预期,因此在QE3正式推出后,获利资金可能借利好出货。对此投资者可不必担心,即使短期全球资本市场因获利了结盘的涌出而出现暂时的调整,也不会影响风险类资产的中期走强。因为与前两轮行动不同,美联储的第三轮定量宽松举措没有明确时间限制,只要失业率居高不下,资产购买行动就将持续,这将为全球金融市场和经济提供持续的支持。事实上这相当于美联储给全球投资者提供了一个“看涨期权”,鼓励消费者加大支出,鼓励投资者增加投资。受此影响,全球金融市场的风险偏好将继续提升。

  A股积聚正能量

  相比于QE3给全球金融市场带来的“狂欢”,A股的表现显得“内向”许多。上周五沪综指高开后窄幅震荡,最终收出一根阴线十字星,0.64%的涨幅远落后于其他主要股市。再结合沪市不足800亿的成交量,A股投资者对于“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显然不太敢接受。

  事实上,A股投资者往往囿于两个极端:过度乐观与过度悲观。自5月初调整以来,沪综指最多时曾累计下跌20%,同期欧美各主要股市均从调整中走出,美股主要股指甚至逼近2008年金融危机前的高位。相较之下,沪综指曾经的6000点已然成为梦想。而正是A股的跌跌不休固化了投资者的“熊市思维”,反映在当下则是将长期问题短期化。

  诚然,QE3的推出将再度推高大宗商品价格,进而推升输入性通胀预期。不过当前国内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显然是经济增速的持续放缓,而非通胀。即使CPI重返2%以上,在经济周期下行的格局下,通胀水平也很难出现快速走高的情况。

  相较之下,大宗商品价格的走高将对PPI产生较为明显的正面推动。8月份中国PPI同比下降3.5%,工业生产领域的通缩直接对我国经济的复苏产生掣肘,而在以“稳增长”为调控重心的情况下,PPI在9月份触底回升的可能性很大,这将增强投资者对经济阶段性见底的预期。由于当前限制A股表现的核心因素是经济增长水平的下行,因此,经济阶段性见底的预期将对推动A股反弹起到关键性作用。

  当然,在经济出现阶段性企稳和反弹一段时间之后,由CPI持续反弹引发的“滞胀”担忧将会再现,并对A股表现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但至少在当前,这种“将长期问题短期化”的忧虑不会成为市场的主流。

  至于部分投资者所担心的货币政策空间压缩的问题,可以肯定的是,在国内经济探底阶段,央行几无可能为对冲QE3带来的流动性问题而上调存准率或加息,而由QE3推动的外汇占款增长的短期改善将给市场资金面带来正面影响。因此,即使央行后续不采取继续宽松的政策,A股流动性环境的改善也将成为现实。

  总体而言,对A股投资者而言,不应将长期问题短期化,在经济探底之际过度担忧“滞胀”的到来。可以肯定的是,全球流动性的再释放将推动金融市场中风险资产价格的提升。对当前的A股而言,超跌、政策托底、流动性充裕等积极因素正在积聚,9月份很可能是一轮中级反弹的起点,在沪综指仅反弹了不足百点之后即开始“恐高”并不必要。

  作者:曹阳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