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style军工航天亟需“走起”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航母style军工航天亟需“走起”

加入日期:2012-12-31 3:32:34

  历经几年熊市,尤其是2012年以来,上市公司深陷业绩下滑与股价狂跌的泥淖,市场参与各方均精疲力竭,苦大仇深的A股亟须“走起”。不过似乎冥冥之中早已注定,在11月末歼15舰载机于辽宁舰成功起降后,航母style开始风靡,而A股亦奇迹般地企稳回升。

  在股指翩舞的同时,与航母style直接相关的军工、造船、航天等行业不甘寂寞,不仅在股价上有所表现,还引来了大批卖方研究员的强力关注,特别是在北斗系统正式提供区域服务后,上述行业更是引发诸多联想。从经营的角度而言,这种联想尽管无法在短期内刺激军工航天类公司业绩回升,但至少,由航母style带动的产业链重组机会及政策注入预期将令相关公司实质上受益。

  提及军工,无一不是国防政策的宠儿,想象中必然是高不可攀闷声发财,赚得盆满钵满。同样,说到飞机船舶,则极容易联想到上天揽月、下海捉鳖,无一不是寡头垄断者。但现实并未眷顾这些政策宠儿,它们照样在经济寒冬中忍饥挨饿,从这些企业身上,丝毫看不出高帅富的影子,甚至比那些完全参与市场竞争的企业显得更加像屌丝。

  作为中国海军舰船装备的龙头企业,中国重工(601989)一向被寄予厚望,部分券商一度认为中国重工具有高于一般民船制造商的内在核心价值,辽宁号航母也正是在中国重工集团大连造船厂交付使用的。特别是中日钓鱼岛事件升级后,海监船渐入公众视野,中国重工是海监船的主要生产厂家,自然备受瞩目。然而,全球航运业景气度连续多年下滑,中国重工虽然市盈率并不高,但在业绩上未有更加出类拔萃的表现。至于洪都航空(600316)中航精机(002013)广船国际(600685)航天机电(600151)等军工航天类公司则同样如此。

  军工航天类公司能否重新崛起,成为大家共同关心的话题。

  在国海证券(000750)看来,军工航天类公司的盈利预期主要体现在地缘政治引发的政策猜想及军工大集团层面的重组。国海证券认为中美等大国的全球的政治、经济博弈将加剧,而亚太军备竞赛实际上已出现端倪。而在民用方面,低空空域改革及北斗卫星导航将产生系列效益,航空设备、零部件、通航运用、地面服务等业务将沿着产业链逐一展开。

  安信证券则直接指出“十八大”换届将放松军工资产证券化政策,即军工集团将资产注入上市公司的进程有望延续,重组将成为军工航天类公司明年实现业绩反转的重要驱动力。此外,安信证券的研究数据表明,预计到2020年左右,中国军费开支约为2万亿元,去年中国军费开支为6000亿元,约为当年GDP的1.67%,相比于美国4.77%的比重,中国军费投入实际上具有很大的延伸空间。军费投入将直接带动军事装备的采购,根据预测,中国军方在2020年左右将采购8000亿元的军事装备,中航飞机(000768)中航电子(600372)等无疑是这块蛋糕最主要的分食者。

  相比上述券商从盈利角度的分析,中信证券(600030)则从投资角度进一步阐述了东北亚局势及中央军委动向为军工板块带来的投资机会。“安倍当选、朝鲜发射卫星等都可能加剧东亚地区局势的不稳定性,新一届军委对军队建设更为重视、对主权问题更为强硬有可能提升军工板块的活跃度和关注度。”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