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千亿超募资金趴账上180公司投入理财428亿_数据统计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数据统计 >> 文章正文

数千亿超募资金趴账上180公司投入理财428亿

加入日期:2012-12-25 7:27:05

  《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监管要求》上周末正式出台,上市公司以闲置募集资金购买理财产品将获得更大的自由。事实上,部分上市公司已经“先行”:今年约有180家上市公司发布了购买理财产品的公告,投入资金总额约428亿元。

  ⊙记者 夏子航 ○编辑 邱江

  近日,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2号——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监管要求》,其中提到将适当放宽上市公司资金用途,允许上市公司用闲置募集资金购买安全性高、流动性好的投资产品,比如固定收益类国债、银行理财产品以及其他投资产品等,为保证资金安全,投资产品的发行主体应提供保本承诺,但不得影响募集资金投资计划的正常进行。据本报初步统计,截至12月24日,今年约有180家上市公司发布了购买理财产品的公告,投入资金总额约428亿元。

  事实上,在此监管指引出台之前,已有不少上市公司利用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不少公司的“理财”规模还较大,甚至成为其“捞外快”的主要手段之一。对此,市场往往质疑这些上市公司“左手圈钱,右手理财”、“资金大量闲置”、“不务正业”。

  从今以后,上市公司将可名正言顺地将募资用于购买理财产品,这将使得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副业手段变得主流,而资金规模也可能更大。

  有数据显示,上市公司募资大规模地“趴”在账上。据证监会提供的数据,在2009年至2011年三年间,A股新上市公司共募集资金16000多亿元,其中超募资金达3500多亿元。“三年来,A股上市公司闲置的募集资金年均达到3580亿元,而到2011年年底尚未使用的闲置募集资金多达4824亿元。”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如此披露。在募资投于主业项目之外,仅有部分被用于临时补充流动资金,大部分闲置募资却“趴”在银行账上。对此,部分上市公司认为,监管层对募集资金的使用规定过于严格,而上市公司有着进行现金财富管理的需求。

  据上交所的报告显示,2011年进行委托理财的上市公司家数不仅大量增长,而且发生规模也急剧扩大,且有少数公司集中突出的特点。这部分上市公司较多地分布于机械、纺织、信息技术和医药等行业。2011年度委托理财累计发生额超过100亿元的公司有2家,发生额在10亿-100亿元之间的公司有21家。

  另据上证报资讯统计,截至12月24日,今年约有180家上市公司发布了购买理财产品的公告,投入资金总额约428亿元。仅在2012年三季度,就有中原高速金新农等70家上市公司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申购金额从1000万元到数亿元不等,所购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多在4%至5%之间。

  其中,有不少上市公司购买了理财产品的大单。海螺水泥即是一例,根据公告,该公司于2011年5月11日发行了95亿元公司债券,而就在一个月之后,该公司披露的《董事会决议公告》称,将以40亿元经营资金用于理财。而其今年6月收回40亿元理财产品的收益率约为3.85%,甚至比融资成本还低。

  这样的“理财”大户在上市公司中还有不少。美的电器今年3月公告,计划使用合计不超过30亿元的自有闲置资金进行委托理财,用于投资短期低风险银行理财产品;金地集团11月公告,10月份理财产品的实际发生额为41.4亿元,未到期理财产品余额为30.9亿元;洋河股份今年先后认购银行理财产品16次,累计投资额达41.2亿元;中信重工11月公告,拟使用部分自有闲置资金购买信托理财产品,其中拟在2012年累计购买不超过9亿元的理财产品;就在12月13日,兆驰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拟用自有闲置资金不超过10亿元购买低风险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

  以上只是已发生案例的极小一部分,选择花上几亿元、几千万元购买理财产品的公司更是不计其数,更极端的案例是有上市公司的理财产品投入甚至超过主营业务。值得警醒的是,尽管上市公司购买的理财产品基本为保本型或低风险型,但其中蕴含的潜在风险仍须上市公司加以提防。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