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售汇顺差揭开外储增长压力面纱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结售汇顺差揭开外储增长压力面纱

加入日期:2011-9-2 0:08:36

  全年外储增长或超5000亿美元 急需扩内需调结构

  离美债危机时中国高额外储面临的安全与保值增值困扰仅仅一月时间不到,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8月31日公布的7月份银行代客结售汇顺差数据再次将中国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外储增长压力的“面纱”给揭开了。

  外管局数据显示,2011年7月银行代客结售汇顺差432亿美元,其中银行代客结汇1361亿美元,代客售汇为929亿美元。今年1—7月累计结售汇顺差达3169亿美元。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外管局的数据充分说明,中国外汇储备增加的趋势和压力并没有变小。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等获知7月的结售汇顺差数据后同样认为,这表明中国外汇储备仍在持续平稳地大幅增加,外储增加的压力依然很大,全年增长可能超过5000亿美元。而这种现象主要是中国经济太依赖出口、近期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以及大量热钱流入所造成。专家们建议,急需通过扩大内需和调整产业结构来给外汇储备减压。

  压力巨大 全年外储增长或超5000亿美元

  本报记者对比去年与今年前7个月的数据发现,2010年银行代客结售汇顺差累计为3977亿美元,今年1—7月的银行代客结售汇顺差累计已达3169亿美元。在今年前七个月中,除2月份为249亿美元外,今年银行代客结售汇的月度顺差都在400亿美元以上,1月份则高达684亿美元。若按每月度顺差430亿美元计算,到今年9月,银行代客结售汇累计顺差将超过去年全年的顺差总额。

  与此同时,2010年中国外汇储备增长了4481亿美元。而今年上半年中国外储增长3501.53亿美元。虽然银行代客结售汇形成的差额并不等于同期外汇储备的增减额,但它却是引起我国外汇储备变化的主要来源之一。如果以结售汇数据相比,结合去年及今年上半年的外储增长,可以看出,结售汇顺差的多少直接影响到外储的增长数据。

  “按这样的幅度增长,今年的外汇储备增长可能会超过5000亿美元。”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代客结售汇顺差高时,银行会卖出一部分进行平衡,也会存留一部分扩大资产,央行买进银行除此之外的差额,就变成了外汇储备。

  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这与目前人民币升值预期和中国汇率制度不健全有关。”她表示,结售汇持续顺差和外储增加会给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带来压力。

  “这样的增长幅度是很大的。”奚君羊表示,“这表明,虽然我国的贸易顺差在波动,但结售汇顺差还是比较高,外汇储备增加的压力依然很大。”

  范剑平对此也赞同,在他看来,我国外汇储备的压力一直存在。从当前看,虽然中国国际贸易的顺差在逐渐缩小,但结售汇顺差这么大,说明在人民币升值和国际资本避险需求的推动下,流入的热钱的结汇比重在加大。

  减压靠扩大内需、调整产业结构

  截至今年6月,中国外汇储备高达3.2万亿美元。在此次美债危机前后,中国外储面临了一次重大的考验,在国际经济形势和国际金融市场动乱之下,巨额的外储面临着缩水和贬值的压力,尽管金融专家疾呼外储投资多元化,但外储投资决策部门面对巨额数字仍显得手足无措。

  专家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建议,中国急需通过扩大内需、加快调整国内产业结构和放松个人持汇政策来缓解外储持续大幅增加的巨大压力。

  “政府要大力扩大进口,减少出口鼓励政策。”奚君羊说,目前结售汇制度改进上,政府有所作为的可能性很小了,即使个人持汇从5万美元增加到10万美元,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其实现在很多银行已经放宽了这个政策。

  他对本报记者解释,目前人民币升值幅度大,持有外汇会造成资产损失,居民持汇意愿不大。

  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长期过度依赖于对外贸易,尽管去年的国际贸易累计顺差减少了6.4%,但仍高达1831亿美元。据商务部数据,今年7月国际贸易顺差达到314.84亿美元。

  奚君羊认为,中国的产业结构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的出口行业,比如纺织和家电,这些行业已经很充分很饱和了。需要加速发展高科技和高附加值产业,加快产业结构的多元化。由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趋于饱和,拉动内需的空间上已经不大。奚君羊表示,政府还要加大西部开发和促进西部经济发展的力度,促进和刺激中西部地区与农村地区的消费。此外他还建议,中国放开对外经济活动,让其市场化;放开对外投资,尤其是直接金融投资。

  但是,谭雅玲对本报记者表示,“目前的国际经济形势太复杂,很难辨认清楚,你也没有这个能力,所以,加大对外投资还不如加大对国内的投资。”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