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变动路径先数量后价格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货币政策变动路径先数量后价格

加入日期:2011-12-31 12:10:44

  世界经济将在增长乏力的泥淖中迎来2012,中国经济也难以独善其身,增速放缓或已成定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2012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随着GDP和CPI的双双下行,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的专家们纷纷表示,2012年的货币政策将偏向“稳中带松”,调整的路径也将会是,先动用存准率后降息,也就是由数量工具到价格工具。

  下调存准率到利率逐步放松

  对于2012年中国货币政策的放松路径,某外资行的高管给《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做了一个比喻:“有一缸水要放掉,按照中国人的习惯,肯定是先用瓢慢慢舀出来,最后才是把塞子拔掉。”他指的“瓢舀”是下调存准率,“拔塞子”是降息。

  中国社科院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刘煜辉表示:“目前,价格动用的可能性很小,利率整体还处于负利率状况。即便2012年中期通胀回落到3%,正利率的水平也是比较低的。”

  刘煜辉认为,利率下调的空间不大,除非碰到比较极端的事件。正常的话,经济的自然减速不大可能产生一个很离谱的利息,通胀的水平不可能一下子掉到很离谱的水平。

  农业银行(601288)战略管理部研究处副处长付兵涛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政策的一般做法是渐进的,根据轻重缓急和影响力,可能从数量工具再转到价格工具。现在数量工具已经开始了,存准率的下调,配合公开市场的微调。根据经济形势,2012年存准率下调3~5次都是有可能的。预计到2012年年中会迎来价格工具调控的窗口期。”

  之所以预计2012年年中降息,付兵涛表示,主要是2012年年中CPI是比较低的。目前通胀是4.2%,2012年上半年也是在4%左右的水平,年中的时候回到3%左右。利率2012年至少有两次调整空间。

  英大证券李大霄也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2012年的货币政策调控,方向还是以稳为主,会经过先数量型后价格型的过程。从这个转变的角度来看,可能是慢慢转。原来收紧也是一步一步的,这次下调也不会非常的快。调整的频率受外汇占款、CPI、经济下滑程度、信贷紧张程度等几个方面因素影响。”

  存准率调整效果更明显

  与通胀相比,保增长成了2012年更为重要的议题。12月5日起,央行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2011年以来,央行对存款准备金率6次调升1次调降,而加息却才3次。在所有调控工具中,央行为何偏爱存准率?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晓蕾说:“调利率存准率干什么?要搞清楚,否则讨论这个问题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利率不是市场化的,怎么调整?该动什么不该动什么中央银行清楚得很。现在要调一下货币供应量,利率不是那么直接地调整,利率也没有市场化,调起来影响未必就那么明显。”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部务委员会副主席焦瑾璞也曾表示,“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持续的时间最短,大约一年左右,而一年期利率的变动对于宏观经济的影响,持续的时间就比较长,在两年左右。”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病急也不应盲目下猛药”。付兵涛表示:“跟国外相比,我国的利率是直接调整,国外是间接调整利率。因为利率直接调整对整个经济影响非常大,轻易不会调整方向。而流动性的调整,相对会缓和一些。流动性调整先改变银行间市场的利率,再传导到实体经济。”

  此外,负利率一直饱受诟病,央行降息也不得不三思。刘煜辉表示,长期来讲中国过去8年的经济,主要特征就是家庭部门长期承担负利率,为投资做补贴。利息率的调整降低家庭收入,也不符合中国未来转型的方向。

  刘煜辉认为,在数量工具中,用存准率还是公开市场操作也有讲究。主要原因是成本的考虑。比如,要释放流动性,央票逆回购和准备金率的比较,哪个划算就用哪个。准备金存款利息才1.62%,而央票利率的话则要高得多。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