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高管离职同比增近七成_主力研究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主力研究 >> 文章正文

年末高管离职同比增近七成

加入日期:2011-12-29 13:50:58

    

src=http://img.stockstar.com/CMSInput/20111229/1592a028ef5c4316430.jpg

  12月以来A股市场已公布了101个高管离职公告 防范投机套现需从制度入手

  近日,上市公司高管离职现象频发,截至27日,12月A股市场已公布了101个高管离职公告,同比增长83.64%,导致高管离职的原因很多,但高估值和业绩下滑无疑加大了高管们离职套现的冲动。分析认为,防范投机套现需从制度入手。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12月27日,今年A股市场已发布了1264个高管离职公告,与去年同期的752个相比,大幅增长了68.09%。

  创业板和中小板

  成为高管离职的主战场

  创业板和中小板“功不可没”,成为高管离职的主战场。数据显示,创业板公司高管离职公告已由去年的49份增加到今年的近160份,增幅超过200%。而中小板高管离职公告也同比增长了79.7%,达到478份。

  虽然并非每个离职高管都持有公司股票,离职也不一定意味着减持套现,但是面对“工作调动”、“个人原因”、“身体原因”、“其他工作需要”这样千篇一律的解释时,投资者难免会无法信服。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认为,导致高管离职的原因固然有很多,不能一概而论,但高估值和业绩下滑无疑加大了高管们离职套现的冲动。

  原因

  高估值和差业绩互相碰撞

  虽然与开板之初动辄过百的发行市盈率相比,创业板市盈率现已大幅回落,但却依然“高高在上”。创业板27日的平均市盈率为37.49倍,远高于当日中小板的27.84倍和深市主板的18.01倍。

  很多人认为,创业板本来就是个高风险高收益的市场,相对应的,市盈率也应该较高。然而,开板两年来,高风险似乎占了上风,业绩变脸成了普遍现象,仅三季度就有78家创业板公司业绩同比下滑,其中当升科技等8家公司业绩同比下滑幅度超过50%。市场纷纷质疑,创业板公司果真如其展现出来的那么光鲜亮丽、生机勃勃吗?

  当高估值和差业绩互相碰撞时,高管套现的欲望难免会被点燃。记者随意在深交所网站搜索,便发现了诸多高管在套现后走人。例如,12月份辞职的高管中,华东数控董事汤世贤、特尔佳董事凌兆蔚、栋梁新材董事沈百明、海陆重工董事惠建明在离职前分别减持各自公司股票1284万股、1207万股、153万股和56万股,各自套现1.91亿元、1.56亿元、2118万元和1836万元。

  制度设计

  更多地偏向于融资者

  根据相关规定,高管在任职期间每年转让的股份不超过其所持有本公司股份总数的百分之二十五,但离职一段时间后则可全部套现。因此,一些难以忍受慢慢减持“折磨”的高管选择了离职套现。

  深交所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9月30日,创业板离职高管共计495人,其中有62人减持股份,占离职高管总数的12.52%。

  然而,支撑高管顺利套现获利的,却是发行制度、减持制度、股权激励制度等一系列制度的缺陷。“资本市场在当前的制度设计下,总是更多地偏向于融资者,而不是投资者。要更好地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必须从制度调整开始。”李大霄说。

  对策

  适当延长高管限售期限

  要破解高管离职套现频发这一现象,专家认为,形成公道合理的发行价是关键,而完善减持制度则是保障。

  李大霄认为,要形成公道合理的发行价,一是可以把分散上市变为集中上市,即由少吃多餐变为集中大餐,通过形成对比,抑制不合理价格的出现;二是发行后,延后数月或者更长时间上市,通过加大打新者风险的方法控制发行价。

  一些业内人士也建议,通过适当延长持股高管辞职后的限售期限,控制辞职高管减持节奏。平安证券研究所首席策略分析师王韧认为,延长持股期限可以促使高管更加专注于公司价值的持续成长而不是一上市就忙着套现,对于防范溢价发行后公司高管把资本市场当作套现机器有重要意义。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