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群:中药材价格明年不会“跳着翻”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梅群:中药材价格明年不会“跳着翻”

加入日期:2011-12-27 8:38:38

  同仁堂(600085)集团副董事长、总经理梅群称,抑制中药材涨价,仅抓投机行为不够,国家应建立产业扶植政策

  今年在通胀背景下,中药材也曾掀起一波涨价潮。中药材涨价能否持续?如何抑制涨价?中药材涨价对药企以及药价带来了什么影响?同仁堂集团副董事长、总经理梅群近日接受本报采访时称,抑制中药材涨价,仅去抓投机倒把的行为是不够的,国家应建立产业扶植政策,从税收上给予保护。他还预计,多数中药材价格明年不会再出现“跳着翻的”大幅涨价。

  健康行业是“高危行业”

  “谁砸同仁堂品牌,就砸谁饭碗;谁毁同仁堂品牌,全体同仁堂人共讨之”。

  新京报:2008年以来的全球经济危机以及欧美债务危机对同仁堂有什么影响?

  梅群:经济危机对我们国家宏观经济带来了比较大的影响,尤其对外贸出口,人民币不断升值,对中小型出口企业造成比较大的困难。至于同仁堂,主要市场在中国内地。从事健康行业,和人民生活比较贴近,带有刚性需求性质,受到影响较小。

  新京报:今年食品、药品问题层出,社会上对与此相关企业的质疑随之产生。作为医药老字号,同仁堂是否也感受到危机?

  梅群: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加强,过去我们配出的方子拿回去就吃,现在要一味一味对。买了虫草,也会问包裹虫草的布料是不是符合食品要求。老百姓对自己的健康更加在意了,对从事这个行业的人就形成一个挑战。我们自己把健康行业定义为一个“高危行业”。

  同仁堂最近正在进行一场教育,以“谁砸同仁堂品牌,就砸谁饭碗;谁毁同仁堂品牌,全体同仁堂人共讨之”为主题。由于目前产能不足,有些产品不是在厂区内生产。工业当中像包装、物料、辅料等由社会来生产,同仁堂主要对这些进行专项治理和可追踪的管理。还有些商业单位,经营同仁堂产品,同时也经营市场上其他名优特新产品或非药品,这些也进行了整顿。

  加盟店力争全改直营

  争取在明年一季度以前把所有加盟店改为直营形式。多一天不可控就多一天风险。

  新京报:最近有消息称,同仁堂要把加盟店全部改为直营?

  梅群:对于加盟店的问题,在集团内部整顿当中,已有7家同仁堂加盟店被勒令关停。加盟店是历史形成的,集团没有真正直接投资、直接控股,同仁堂目前大约有39家加盟店分布在北京地区。因为对这些店面控制力不足,潜在经营风险较大。2008年后,已经叫停新增加盟店了。

  现在正在筹划,争取在明年一季度以前把所有加盟店改为直营形式,要求接受集团注资入股,以便更直接进行管理。如果变不了就继续规范它的行为。这些加盟店起始年代不一,按照时间推算,合约在2012-2013年就会陆续到期。不过,多一天不可控就多一天风险。

  新京报:同仁堂极少披露门店的数字,很多人因此比较好奇,在大陆的准确数字是多少?全球有多少?

  梅群:披露的不多是因为很多店其实是在不断调整过程中,比如效益不大好、房租太贵,就改变位置或者停掉。目前中国一共1600家,在大陆的准确数字是1540家。海外在16个国家也有57家店。最近在迪拜(阿联酋)还开了一家新的。

  在大陆的店分成两种形式,店中店,就是专卖店,依托大商场、大超市,主要销售同仁堂自己的产品,一般是保健品和食品类商品,有1200家左右。还有300多家大型店、综合店以及旗舰店,包括了我们自己的产品和社会上名特优新产品,其中带有140-150家诊所医馆。

  建议扶植中药材源头

  国家要想抑制中药材涨价,可以从根上疏导,建立产业扶植政策,从税收上给予保护。

  新京报:今年中药材价格涨势依旧,明年还将继续吗?

  梅群:总的来说,在2012年,涨是一定的,你看CPI都在涨。但“跳着翻的”大幅涨价,我认为除了个别商品以外,不太可能。

  首先,炒作空间不是很大,国家已经打击了中药经营中的不规范行为,要求其按市场没有炒作之前价格出货。另外,从前几年看,憋的货比较多,库存比较大。所以除了个别急缺产品,不会有太大幅度暴涨。

  两三年前,六味地黄丸原材料山药价格8块钱一公斤,今年上半年时候已经到26块钱,涨幅是200%。板蓝根原材料金银花以前60块一公斤,11月份260元,涨幅300%。但我认为,已经达到260块,再翻一番涨到520块的可能性不大。可要是退回60块,也不太可能。

  新京报:对抑制中药材价格上涨的措施,你还有哪些具体切实建议?

  梅群:我认为,仅仅去抓投机倒把的行为是不够的。药材说到底是农副产品,农副产品价格肯定具有不确定性。国家要想抑制中药材涨价,可以从根上疏导,建立产业扶植政策,从税收上给予保护。药材是有主产区的,主产区价格控制住了,源头就抓好了。

  同时,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中药产品的价格也要稳定下来,对中药企业给予政策支持。这样一来,源头源尾就都控制住了。

  药企进入转轨时期

  国家对药品质量提出更高要求,加上中药材涨价,由此产生的综合效应令企业压力很大。

  新京报:原料价格上涨,药企承压。加之限价,现在药企的利润如何?

  梅群:价格是困扰中国中药企业的大问题。尽管现在市场经济随行就市,产品涨了成品跟着就涨了。但其实并非这么简单,也不能单纯就价格谈价格。

  国家有一个宏观调控在里面,就是基本药物价格控制,用的办法是招标。拍卖往高走,竞标往低走,市场又是巨大的,这就势必面临一个很难受的问题:原料价格在涨,但进入基本药物产品价格却往下降。

  药材涨价是客观的,有承受不了成本压力的企业就要承受淘汰。同仁堂的压力也非常大,为了对老百姓负责,不能降低质量来满足市场。所以基本上有一些招标采购就选择退出,不参加了。

  2009年,同仁堂参与招标采购省份25个,中标省份19个,中标品种16个。2011年涨价时,参与招标采购省份20个,中标省份10个,中标品种只有两个。

  不顾质量,大幅度降价保证能够中标,对消费者是不负责的。基本药物制度用意在于保证老百姓用药,同时,保证质量。目前基本药物招标却唯低价是举,业界普遍对此有些看法。

  另外,2010版药典对药品生产质量提出更高要求,新版GMP认证又即将出台,对整个生产、销售都提出更高要求;国家建立了不良反应反馈追踪制度,加上中药材涨价,由此产生的综合效应令企业压力很大。不光我们一家,整个行业都是如此。这是个转轨时期。

  未来看好保健行业

  保健行业是新兴行业,同仁堂很看好。个别不规范行为会在大浪淘沙后规范起来。

  新京报:同仁堂近年借助“健康药业”涉足保健品市场,在这个领域今后有什么打算?

  梅群:同仁堂股份公司、科技公司的产品在治“已病”,健康药业目标是治“未病”,经营蜂王浆、人参、燕窝等健康滋补产品。健康药业2003年成立,成立之初销售额不到3个亿,现在差不多达到40亿。

  保健行业是新兴行业,同仁堂很看好。尽管有这样那样的不规范行为,但产业是好的产业,个别不规范行为会在大浪淘沙后规范起来。

  新京报:在药品研发上有没有创新?

  梅群:新药研发非常艰难,开发一个新产品至少需要8年。我们以前的观念里,乌鸡白凤丸治疗月经不调,同仁堂后来又发现了养肝的功效。保肝作用已经发现了10年、8年了,不过使用说明书上还没加这一句。因为手续比较繁琐,需要大量临床数据。

  同仁堂在剂型上也有不少创新。白凤丸原来是蜜丸,后来研制出小粒、白凤丸口服液等等。六味地黄丸现在也有大蜜丸、水蜜丸、浓缩丸各种剂型。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