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IPO融资刷新九项纪录 破发愈演愈烈_顶尖财经网

A股IPO融资刷新九项纪录 破发愈演愈烈

加入日期:2010-12-28 18:35:29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导读:
  今年A股IPO融资刷新九项纪录 三新股三纪录
  年末新股扩容节奏加快 李大霄:二级市场源源不断输送泡沫
  市场人气低迷 次新股破发愈演愈烈
  A股市场IPO融资创新高 两高特征导致破发汹涌
  高位接盘世纪瑞尔被套 机构上亿元炒新股惹人疑
  胜景山河上市需再过三道关 暂缓上市引关注
  IPO预期招引资金围猎 机构借道定增豪赌新三板

  今年A股IPO融资刷新九项纪录 三新股三纪录
  即将走过的2010年是A股IPO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年,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的三线齐发将融资规模推至历史新高,高价发行愈演愈烈使得新股估值水涨船高,空前繁荣的一级市场一举刷新了九项纪录。
  349只新股募资4879亿元
  盘点2010年的IPO市场,第一印象是多,密集的发行节奏让打新的投资者应接不暇。统计显示,今年以来首发股票共计349只,平均几乎每天有一只新股发行,这种频率是前所未有的,这一数字超过2007年-2009年三年间的总和,创下了历史纪录。
  尽管在庞大的IPO大军中,中小板、创业板新股占据了多数,不过融资总规模依旧毫无悬念地创出新高。此前,大盘突破6000点的2007年曾是IPO融资的高点,当年新股首发股份413.69亿股,募集资金4469.96亿元。而凭借巨大的数量优势,2010年首发股份达到了580.40亿股,募集资金为4879.21亿元。
  在为数众多的新股之中,农业银行无疑是最亮的明星,A股首发数量255.71亿股,募集资金685.29亿元,一举超越了2007年的中国石油,成为A股市场规模最大的IPO融资。
  高价发行 超募逾2000亿
  2010年在沪市主板发行的新股仅28只,不足IPO总数的一成,大量的创业板、中小板上市大有小鬼当家之势。与此同时,从年初对于发行市盈率偏高的争论,到岁末天价发行的屡见不鲜,高价发行可谓是愈演愈烈。
  从推出询价制度以来,新股发行市盈率经历了从高到低,由低走高的过程。2001年新股平均市盈率32.26倍,此后三年间逐渐走低,2004年降至17.40倍。而随着2005年股市触底反弹,新股发行市盈率出现回升,当年为20.43倍。伴随着股指飙升至6124点,2007年新股平均市盈率一度达到29.67倍。不过2009年创业板的推出,让新股的发行市盈率飞了起来,当年为53.33倍,是2008年数据的一倍。而2010年的新股发行市盈率更是创出了59.22倍的新高。
  高价发行的盛行,导致新股超募达到了惊人的规模。在2010年发行的新股中(剔除没有预计募资数据的股票),可比的338只股票预计募集资金1662.85亿元,实际募集资金3762.52亿元,超募资金2099.67亿元。
  对于这些新股而言,如此高的超募比例已经不是多收了三五斗那么简单。从有预计募资数据的2006年算起,截至2009年的四年间新股超募资金合计只有1837.60亿元,而今年一年就超过了此前总和。
  三只新股三项纪录
  临近岁末,一级市场高价发行的好戏渐入高潮,2010年12月9日上市的星河生物发行市盈率高达138.46倍,一举超过此前133.8倍发行的沃森生物,再度刷新了发行市盈率的纪录。以鲜品食用菌为主要产品的星河生物让人们见识了IPO发行没有最高、只有更高,它也成为了今年以来第十只发行市盈率超百倍的新股。
  海普瑞则是另一只高价的新股,只不过它的高价是发行价的绝对值。2010年5月6日上市的海普瑞发行价高达148元,而此前发行价最高的世纪鼎利仅为88元,一只从事肝素钠原料药生产的新股卖出了天价,海普瑞也由此一举跻身深市十大权重股之列。
  奥克股份则创造了一项不太光彩的纪录,该股票2010年5月6日上市首日下跌9.91%,虽然历史上首日破发的新股不在少数,不过奥克股份却成为了1996年推出上网定价制度以来首日破发比例最大的新股。
  总体来看,巨额的IPO融资规模体现出一级市场扩容的迅猛,创业板、中小板股票的增多有利于加速市场结构的完善,不过高价发行的虚热和超募募资的监管也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证.券.报)


  年末新股扩容节奏加快 李大霄:二级市场源源不断输送泡沫
  本周是今年最后一周,新股扩容节奏明显加快。本周发行的新股达10只,包括昨日5只创业板新股、今日沪市的海南橡胶、29日4只中小板新股,募集资金总额超百亿元。新股上市也持续不断,沪市亚星锚链(601890)今日上市,中小板或创业板每周3至5家新股上市。
  年末发行节奏有加速迹象
  一周同时10只新股上网发行,这一新股发行盛况仅在今年3月份出现过。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元旦过后一周,还有华锐风电、华中数控等6只新股发行。
  元旦前后新股发行的节奏确实有加速迹象,估计是趁着过年把已排上队的新股尽快上市。广州证券赵巧敏表示。
  平安证券日前发布的研究报告预测,2011年A股IPO家数或突破400家。
  IPO融资额创最高纪录
  据统计,截至12月27日,两市已有340家新股上市,平均每周有6.5家新股上市交易。两市上市新股突破300家,创造了一个中国速度,2010年成为A股市场IPO数量最多的一年。
  中小板和创业板成为今年IPO的主力军,其中中小板上市新股200家,占比接近六成,创业板上市新股114家,沪市主板上市新股26家。两市IPO募资总额高达4832亿元,募集资金总额达9677亿元,分别超越2007年4593亿元的IPO历史融资和8172亿元募集资金总额的纪录。
  新股市盈率越发越高
  在融资额创历史新高的背后,是新股市盈率越发越高。统计显示,今年已上市的340只新股中,发行市盈率超过100倍的有11只,除了搜于特(002503)为中小板股票外,其余10只均为创业板股票,昨日发行的创业板新股新研股份,发行市盈率竟高达150.82倍。
  新股发行市盈率为何越发越高?业内人士表示,中国股市的不成熟,客观上表明中国股市还缺少市场化发行的土壤,加上新股发行数量的限制以及新股发行的审批制,目前的新股发行市场化其实只是一种伪市场化,是以市场化之名行圈钱之实。新股发行市盈率越发越高的事实表明,现行的新股发行制度并不适用于创业板与中小板的新股发行。在当前中国股市并不成熟的情况下,应及时叫停创业板、中小板的新股市场化发行,并用定价发行取而代之,使中国股市的新股发行进入主板市场化发股,创业板、中小板定价发行的双轨制时期。
  与高市盈率发行相伴的,是IPO公司的高超募。以创业板为例,截至10月底,创业板公司超募资金超过600亿元,平均每家公司超募4.55亿元,其中超募比例一倍以上的公司接近9成。
  IPO催生800位亿万富翁
  在今年的IPO大戏中,最大赢家恐怕就是新股公司的创始人股东了,据WIND资讯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市的340只新股中,持股市值上亿元的个人股东高达824位,相当于平均每只新股上市就有2.4位亿万富翁产生。
  按最新的市值统计,新股个人股东中持股市值超过10亿元的共有130位。其中,碧水源(300070)成10亿级别富翁的俱乐部。同时,新大新材(300080)、万邦达(300055)、科伦药业(002422)、杰瑞股份(002353)、广联达(002410)、东山精密(002384)6只新股的个人股东中,每家公司也分别有3个个人股东的持股市值超过10亿元;棕榈园林(002431)、智飞生物(300122)等13家公司则每家诞生了2位身家10亿元以上的富豪。
  从今年发行的300多只新股的造富情况来看,机械设备、化工、信息服务3个行业持股市值超过1亿元的股东数量最多,分别为196人、117人和101人。
  股民成高价发行风险承担者
  高价、高市盈率发行的上市公司,并没有呈现业绩高速增长,许多新股一上市便透支未来数年业绩,在上市后业绩变脸的公司也不在少数,如高金食品(002143)、中南重工(002445)、龙星化工(002442)、中原特钢(002423)等。
  与此同时,今年年初和4月底、5月初,A股市场先后出现的两轮破发潮。统计显示,今年上市的有100多只股票破发或曾经破发过,这意味着大部分投资者打新或炒新被套。
  今年A股跌幅全球第三。有关调查显示,在股市上赚钱的股民不足20%,近70%的股民亏钱。七成股民亏钱的现实背后,与IPO发行市盈率虚高有极大关系。动辄上百倍的发行市盈率,使得二级市场的股民成为风险的最终承担者。
  扩容提速令大盘承压
  当前市场扩容节奏明显加快,扩容提速对大盘和个股有何影响?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认为,近期新股扩容节奏加快,新股发行市盈率迭创新高,这样一来新股越发越贵了,等于在向二级市场源源不断输送泡沫。新股发行价一步到位甚至一步超位,不仅压缩了二级市场获利空间,后市下跌风险也大过上涨风险。
  聚益投资投资总监汤小生认为,目前市场资金面偏紧,除年底资金偏紧,银行资金紧张外,关键在于市场的IPO和再融资的量比较大,每周都有五六只新股上市,融资的量有点过大。当前市场已向下调整,但跌幅应不会太大,顶多跌到沪指2650点附近。但个股的风险会比较大,主要是累计涨幅较大的小盘股。
  另有分析人士指出,今年平均每天上市新股近一家。尽管以中小盘新股居多,融资规模多数只有数亿元,占每一天交易额的比例很低,但持续不断的新股扩容和再融资,将令A股市场严重失血,市场估值重心必将逐步下移,这也是A股市场表现较差的重要原因。(.深.圳.商.报)


  市场人气低迷 次新股破发愈演愈烈
  央行年内二度加息的举动刺痛了A股市场脆弱的神经。昨天,上证综指收盘下挫1.9%,报2781点。
  值得关注的是,昨天午后,佳隆股份、力帆股份、齐峰股份等三只新近上市的股票价格同时跌破其发行价格;而包括南方泵业、英飞拓、中顺洁柔在内的一批次新股股价也仅仅高出发行价不足10个百分点,次新股板块或面临又一轮的破发潮。
  统计数据显示,11月2日在深交所中小板挂牌交易的佳隆股份发行价格每股32元。截至昨天收盘,佳隆股份收报31.6元/股,上市40个交易日后首度跌破发行价。12月10日挂牌交易的中小板新股齐峰股份发行价每股41.5元,截至昨天收盘,齐峰股份收报41.43元。从上市到破发,齐峰股份仅仅用了12个交易日。
  沪市主板同样出现了次新股跌破发行价的现象。11月25日挂牌交易的力帆股份昨天收报14.41元,已经低于其14.5元的发行价格。
  多只次新股股价跌破发行价格,这显示出当前市场的低迷状态。湘财证券研究所策略分析师徐广福认为,次新股板块的运行状况,往往是反映市场投资情绪的最好指标,次新股板块走势不佳,恰恰是市场走势疲弱的真实写照。
  除上市三只股票之外,还有一批次新股正面临着即将破发的窘境。统计显示,截至昨天收盘,南方泵业、英飞拓、中顺洁柔、江苏旷达、香雪制药、骅威股份、天桥起重、宋城股份、昌红科技、大连港等十只上市不满三个月的次新股濒临破发,其收盘价格较发行价格的涨幅均不足10%。
  其中,12月9日上市的南方泵业最接近破发。南方泵业昨天收报38.32元,较其37.8元的发行价仅高出1.37%;12月6日在沪市主板上市的大连港昨天收报4.12元,较其3.8元的发行价高出8.42%。
  业内人士表示,从以往经验来看,次新股板块一旦出现大面积破发,必然会对新股发行产生一定负面影响,导致部分新股上市当天收益率极低,或者直接跌破发行价;而新股上市首日即告破发的现象,往往是大盘短期见底的重要标志。
  今年2月、6月和9月,A股市场分别经历过三轮较为明显的新股破发潮,中国一重、唐山港和宁波港分别是这三个时期最为典型的新股破发代表。但回头来看,2月、6月和9月恰恰是A股市场全年运行过程中三个最为明显的阶段底部。破发潮过后,A股分别走出了三波像样的反弹行情。(.上.证)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