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皮:重复2007故事 李志林:未必大牛 桂浩明:震荡或加大_顶尖财经网

水皮:重复2007故事 李志林:未必大牛 桂浩明:震荡或加大

加入日期:2010-11-6 9:10:17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导读:
  安东尼·波顿:看好A股金融板块
  罗奇:美贸易赤字根源在于储蓄不够
  李大霄:三千非卖点 银行蕴机会
  水皮杂谈:2011年重复2007的故事
  叶檀:不要把通胀嫁祸于人力成本上升
  笔夫:中美货币悖论激化通胀局面
  应健中:银行股和小盘股 决定未来市场走向
  李志林:国定量宽松A股未必大牛市
  桂浩明:上行格局未变 震荡或加大

  安东尼·波顿:看好A股金融板块
  富达国际有限公司投资总裁、被一些业界人士称为欧洲股神的安东尼·波顿昨日在2010中国国际资本市场论坛上表示,接下来一个阶段来自发达地区的资金可能会持续流入中国这样有发展潜力的地区,A股金融领域企业的增长将值得期待,但就整体而言,与A股相比更看好H股市场。
  他说,在全球经济增长缓慢的情况下,中国的高增长非常具有吸引力,目前欧洲投资者都在寻找表现更突出的地区和经济体进行投资,预计未来来自发达国家的资金会持续流入中国这样有发展潜力的地方。
  安东尼·波顿建议投资两大类股票,一是增长潜力非常好的企业,例如在今后五到十年中的年增长可保持在20%到30%的企业;二是特许经营权还处于早期阶段,定价较低的中小企业,这些企业股票价格低于西方企业,但其增长潜力很大,也是不错的投资选择。
  考虑到中国经济转型的情况,安东尼·波顿特别强调消费领域的投资,建议关注零售商、饮料、食品、电器、汽车、媒体、网络、银行、保险、制药等行业,他尤其强调了对A股市场金融类股票的兴趣。
  但安东尼·波顿也表示,虽然看好A股市场,但是A股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经营团队与西方国家企业相比仍有差距,相对A股而言,H股有更成熟的市场机制,因此他表示更看好H股市场。(.上.证)

 

  罗奇:美贸易赤字根源在于储蓄不够
  摩根士丹利亚洲非执行主席斯蒂芬·罗奇5日在财新峰会上表示,美国11月份中期选举的背景是美国失业率高企,工资增长停滞,同时贸易赤字规模庞大。由于存在着对中国的巨额贸易赤字,所以,华盛顿的政客以及经济学家指控中国操纵人民币汇率。但是,美国对华赤字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美国与90个国家都有贸易赤字的问题。美国不能够用双边调整解决多边问题,不可能靠调整与一国货币汇率解决与所有90个国家的问题。美国需要内省,问题的根源在于美国的储蓄不够,不管是作为政府预算来讲,还是消费者来讲,都没有储蓄的动力。如果不解决美国的储蓄问题,那么不管采取什么措施,都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澳大利亚外交部长陆克文表示,各国制定汇率政策需要结合更加广泛的经济结构调整,还要考虑减少公共债务和预算赤字。澳大利亚欢迎G20财长和央行行长承诺的用市场来决定汇率体制,防止各国货币竞争性贬值。(.中.国.证.券.报. 马.婧.妤)


  李大霄:三千非卖点 银行蕴机会
  10月中下旬以来,大盘一直围绕3000点附近震荡,近日大盘突破3000点大关,如何看待3000点以上的A股?证券时报网近日采访了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
  李大霄表示,国庆后A股大涨收复3000点大关,近期展开震荡符合情理,目前投资者已经逐步恢复信心,但权重股尤其是银行股还在投资价值区域内,市场的主体部分仍然稳固,经过一段时间的整固还将继续向上拓展空间。他表示,3000点不是一个很好的买点,但未必是一个好的卖点,3000点之上投资者需要坚持,未来蓝筹股和成长股同样具备机会,不会有明显的二八分化,在震荡期间投资者应耐心选择好的股票买入,把握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投资机遇。(.证.券.时.报.网)


  水皮杂谈:2011年重复2007的故事
  人心难测。
  在刚刚结束的美国中期选举中,美国的民主党不出意料丢失了众议院的多数席位,勉强保留了参议院的多数优势,在经历了不到二年的参众两院一边倒之后,又回到了什么叫民主党共和党势均力敌的状态,奥巴马品尝到了从顶峰跌落的感受,金融危机让他有机会成为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而复苏的曲折又让他走下神坛。
  以一个投资者的眼光看,奥巴马其实干的已经相当不错了。2009年1月20日,这位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宣誓就职当天,道琼斯指数在7949多点,二个月后更是滑到了6470多点,而现在呢,道琼斯指数不多不少正好走到了11435点,已经回到了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前的点位。从指数上看,已经没有金融危机的影子了,而这一切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更是与相当一部分经济学家的预测南辕北辙,在号称唯一未曾失准的经济预测专家哈瑞·丹特的新作下一轮经济周期中,他甚至判断2009年末到2010年末期间,股票市场会加速崩溃,道指有可能低至3800点,石油价格有可能冲到215美元并形成最后的泡沫,美国2009年下半年发生的复苏会很快被上升的通胀压力、利率以及石油和商品价格泡沫打压下去。
  但是没有办法,奥巴马赢得了指数,赢不了人心,这不是他的错,也不是选民的错。如果一定要问一个为什么,那就是大家对于复苏抱的希望太大,而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
  中国的情况正好和美国相反。
  从经济复苏的指标看,中国经济完成的是漂亮的V字型反转。GDP在2010年第一季度甚至高达11.9%,和经济过热的2008年早期相似,不幸的是GDP全球排第一的中国股市却在当年一度跌幅可与发生了金融支付危机的希腊一比,GDP和上证指数形成巨大的反差。可以想象,如果中国的指数表现出现在美国,奥巴马恐怕想哭都哭不出来。
  指数代表市场对未来的预期,中国经济真的不为大家看好吗?不是的,但是中国经济的确在2010年碰到了太多的两难抉择,比如,经济发展方式的改变,要节能环保还是要环境污染?选择前者就意味着牺牲产能,牺牲GDP,牺牲效益,拉闸停电就是其中的典型。再比如,产业结构要调整,房地产一柱擎天不可持续,但打压过头又会拖累上下游那么多产业,政策累加的负面效应不得不防,经济增长不得不保。还比如,通胀的预期管理,究竟多少CPI是合理的,定低了加息的民意压力大,定高了中国的央行还不适应。在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下加息如何才能化解流动性的压力更是一个难题,美国启动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同样也是给中国政府出的难题,跟还是不跟?跟吧,流动性本来过剩;不跟吧,又可能输入通胀造成资产泡沫。
  温家宝总理在年初就说今年是最复杂的一年,其实最困难的选择也是最简单的,因为没有选择,而最复杂恰恰在于有选择。两权相较取其重,两害相较取其轻。轻重有度是一种感觉,不好把握,所以对于中国经济能不能在2011年上半年软着陆我们有期待但不敢绝对,更何况历史上的软着陆后来都变成了硬着陆。存款准备金率已经提到了17.5%,利率也开始调增了,央行还在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显然是不合时宜的,货币政策应该恢复常态,应该回到稳健的尺度,利率重估也不是不可以接受的,正本清源比挂羊头卖狗肉传递的市场信号更清楚,也更有效,换句话讲,一切回到常态。
  2011年的股市看来有可能重复2007年的故事,指数极有可能围绕3500点出现大幅的震荡,水皮并不认可6000点的合理性,也不认可冲击的可能性,但是3000点附近的持续天量告诉我们要么这是顶,否则就是底。


  叶檀:不要把通胀嫁祸于人力成本上升
  通胀是国内货币超发、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与全球货币超发共同作用的结果
  有一种怪论,指中国通胀源于人口红利消失、人力成本上升。
  10月2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研究报告称,由于劳动生产率提高以及劳动力供给状况变化,而导致的食品价格上涨已经成为一个趋势,未来还需持续较长时间。早在2008年,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已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8年会指出,要调整理顺务工和务农收入的比价关系,加大对农业的补贴力度,防止务工收入的过快上涨,导致价格与工资的螺旋式上升,降低劳动力成本所推动的通胀压力。
  劳动力成本推升通胀无法得到数据的证实,也无法经受历史的检验。
  各个省市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从中长期来看,虽然劳动力价格将呈现逐步上升趋势已无疑问。但随着经济高速增长、技术创新、人才与资本密集,过去十年我国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也在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在1994年至2008年的年增速达20.8%,而同期制造业的工资年涨幅为13.2%。工资与劳动生产率基本同步增长的情况下,单位劳动力成本仅仅温和上涨。
  劳动生产率高于工资增幅的现实表明,劳动效率的提升完全可以覆盖劳动力成本上升,劳动力成本上升从来不是推动通胀的罪魁,把通胀归罪于工资上升,只是懦弱者寻找更弱的替罪羊罢了。事实上,我国之所以能够成为全球制造基地,靠的就是极低工资的劳动力。在很长时间内,中国劳动者不仅维持了中国消费者的福利,还使全球经历了一段高增长、低通胀的美梦期。
  经验数据也能证明这一点。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把过去十年CPI与工资增长的走势进行了比较。
  从过去十年的数据来看,无论是名义工资还是实际工资,在图表上的曲线基本上都是很平滑的,也就是说属于平稳增长的情况。但是,CPI的曲线却不同,从2000年至2010年,其间既有价格下行的轻微通缩,也有连续的温和上升,还有较快的上涨阶段,表现为有上下比较大的波动。两种形态的曲线对照说明,CPI的波动与名义工资的相关性不显著,同期不显著,滞后的相关性也不强。
  劳动力成本上升推升通胀是个伪命题,由于我国制造品与劳动力并没有真正的定价权,通胀因素只能在此原因之外寻找。
  通胀的首要原因是财富增长速度低于货币发行量。我国财富增长不可谓不快,民企效率不可谓不高,令人关注的是,财富分配机制不合理,大部分新增财富进入政府和大企业之手。顺理成章的结论是,大企业与政府配置资源的效率决定了我国的通胀预期。
  如果政府效率与大企业效率大大高于货币的增速,我国的内部通胀就可以被平抑在一定的范围内,相反,如果政府与大企业成为赔钱的黑窟窿,那么有多少新增财富都会被源源不断的货币所稀释,外在表现就是货币购买力下降,通胀预期上升。这些年来,我国的征税成本居高不下、行政开支易涨难收、大学生钻头觅缝想当公务员,足以说明我国资源效率不高。而中铁建一个项目就可能赔出去41亿元人民币,需要国内填补黑洞,通胀是如何来的,也就可想而知了。
  我国还面临着输入性通胀的压力。由于美、日等全球主要央行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全球性的水浸银根,全球农产品、大宗商品价格节节上升。在这方面,我国以外汇占款主导的货币发行体制是最没有抵抗力的,只要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国内产业就会面临沉重的涨价压力。
  以最新的数据为例。10月份官方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达到近6个月的新高,较上月增长0.9个百分点,达到54.7,远超预期。令人关注的是,成本价格指数上涨幅度达到近6个月的最高:购进价格指数为69.9,比9月份上涨了6.9个基点,是2008年7月份以来的第二高点,仅低于2010年4月的72.6。中国进口的大增与全球原材料价格大幅上升密切相关,而与国内劳动力价格上升没有太大关系。
  可见,通胀是国内货币超发、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与全球货币超发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去指责美联储,不去指责低效却不能倒的大企业,反而指责到加薪之后工资不到欧美工人零头的制造业工人头上,是杮子单拣软的捏,莫名其妙。(.南.方.人.物.周.刊 .叶.檀)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加盟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操作,风险自负。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Copyright© 2000 - 2010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