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房闻资讯 >> 文章正文
 

细数中央商务区变迁史世界舞台灯聚北京
时间:2017-4-30 11:03:28

北京,这个承载着3000万人梦想的地方,中央商务区无疑是它一直跳动的心脏,用自己强劲的脉搏让人们感受着北京呐喊的雄心。从80年代的国际饭店、旋转餐厅到90年代新世界、恒基中心、新东安再到现在的国贸三期,北京的区域地标一直在变化。而北京中央商务区变迁则是北京发展的一个风向标,它寄托了这个城市国际化的想象。北京的城市风貌,也因为中央商务区有了现代化的新形象。

5月4日,金茂广场举办“北京向南,重新定义北京科技商务区”主题论坛,探讨北京在国际化城市的大背景下,新一代科技商务区的崛起。

从金融街到国贸北京传统中央商务区渐趋饱和

如果说北京科技创新中央商务区在中关村,那么金融中央商务区就一定是金融街了。

早在1993年,国务院就明确提出“在西二环阜成门至复兴门一带,建设国家级金融管理中心,集中安排国家级银行总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总部”。而自开发建设以来,金融街也从一片危房率高达78%的旧城区建成为如今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级金融管理中心,在北京金融街这1.0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聚集了一行三会和工行、农行、中行、建行总行,以及瑞银、德意志银行等外资银行总部等160家金融机构,1600余家大型企业。

如今,入驻金融街被认为是一家机构实力和地位的象征。但受区位所限,土地资源稀缺一直是金融街难以突破的发展瓶颈。

而提到北京的中央商务区,那一定就要说到国贸。过去十年,国贸一直是北京当之无愧的城市“心脏”。

壳牌、丰田、三星、美铝等众多知名跨国公司总部云集,占北京市知名跨国公司总部总数的2/3以上,占朝阳区的比重达到90%以上,是全国范围内世界500强企业和跨国公司地区总部集中度最高的区域之一。

2000年,“中央商务区”这一概念首次在朝阳国际商务节成功推出,2001年,朝阳区对外公布并展示了北京中央商务区的详细规划:西起东大桥路、东至西大望路、南至通惠河、北至朝阳路。国贸逐渐成长为如今的“北京市总部经济集聚区”和“北京市商务服务业集聚区”。

但受时代所限,由于原有的国贸中央商务区规划与运营存在一定缺陷,因此整体区域发展呈现“散沙”状态,其高度集聚的价值并未完全体现出来。

北京新国门崛起总部基地或成国际商圈

可以说,北京每次大的发展,都会伴随一个特殊的事件。亚运村区域的发展,受益于亚运村曾是北京当年最大规模的项目,为北京有力呈现了最高档的社区群和别墅区。国贸中央商务区的崛起,则把交通、基础设施及大量投资引到北京东部,推动东部区域房地产快速发展。而今,在北京新一轮的区域发展格局逐渐成型的背景下,京南大兴区域新机场、新国门板块的崛起就变得格外引人注目。

此前,由于受到历史和客观条件等各类因素的制约,北京市的发展重心曾一度向北、向东偏移,而“奥运经济”概念的诞生在极大的推进北部区域跳跃式发展的同时,也使得南北城之间的发展失衡状况进一步加剧。

但2010年以来,北京已经分别实施了两个阶段的“城南行动计划”,巨资投入无疑促进着京南的发展。而随着被定位为世界枢纽,中国国门,区域引擎的首都第二机场落户大兴,年吞吐人数预计将超过1.3亿人次的首都新门户将伴随着全新的空港物流、国际会展、高端居住、五星酒店、甲级商务办公以及全新的核心商圈等诸多利好扎根京南,使京南脱胎换骨,成为未来北京发展的新中心,并成为伴随北京走向世界的全新放射点。

如果说国贸是北京老国门的标志性商圈受到了人们热烈的追捧,那么总部基地就是北京新国门的代表商圈,将在未来成为北京精英人士驻扎的又一高端商业据点。

早在2002年,发展总部经济这一概念就被率先提出,并且量身打造了全国知名的总部经济项目——总部基地。北京总部基地项目自2003年6月19日奠基开工以来,已建成约400栋独具特色的总部楼,形成了入驻500余家国内外大中型企业的规模;同时,在以总部基地为核心的中央科技商务区范围内已聚集超过10000家大中小型企业,凝聚11万高智人才,在丰台区不到1%的土地上,贡献了全区近24.9%的收入。

伴随着首都第二机场的崛起,京南将以北京“生活和国际港”的角色再次亮相,并将在未来成为北京全球化的强大引擎。

 

作者: chengtianhao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