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投3个中国项目!软银为何一边“离场”一边“加仓”?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频道 >> 投资互联网 >> 文章正文

连投3个中国项目!软银为何一边“离场”一边“加仓”?

加入日期:2021-8-27 8:05:37

  图 / 图虫

  来 源丨21世纪经济报道(ID:jjbd21)

  作 者丨陈植

  编 辑丨林坤

  软银是否真的暂停在中国投资计划?正成为PE/VC的一大“悬案”。

  两周前,软银创始人孙正义在业绩发布会表示,计划暂停在中国的投资。

  但在8月23日,企业SaaS平台易快报宣布完成D轮10亿元融资,领投方是软银愿景二号基金。

  6天前,童装DTC品牌PatPat也宣布完成新一轮1.6亿美元融资,软银愿景二期基金作为唯一投资方独家参与。

  值得注意的是,软银还积极参与中国出海企业的股权投资。8月24日,非洲移动支付服务商OPay完成4亿美元融资,领投方也是软银集团的愿景二期基金。据悉,这是软银愿景基金首次投资非洲企业,而OPay创始人兼CEO是昆仑万维(300418,股吧)董事长周亚辉。

  一时间,软银是暂停中国投资,还是加快中国投资步伐,备受PE/VC界高度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在孙正义发表“计划暂停中国投资”的观点后,软银方面迅速指出,部分媒体对公司董事长孙正义在业绩交流会上的发言存在误解,软银集团对中国的承诺没有变化,并会继续投资中国市场,以及帮助中国的企业家进行持续创新。

  据软银集团最新财报显示,截至今年6月30日,按照公允价值计算,中国企业约占软银集团投资组合的23%,比上个季度末(28%)下降了5个百分点。

  孙正义在业绩发布会也表示,4月以来受中国政策变化所带来的挑战,软银正在减少面向中国的投资活动。2021财年第一季度的新投资里,中国企业的比例下降至11%。

  目前市场还传闻,软银集团正与投行接触,希望后者协助联络大型PE机构“接盘”其部分中国资产。且部分投行在协助企业IPO募资寻找基石投资人时,不大愿接洽愿景基金。

  “或许,孙正义未必打算放弃中国市场的投资机会,因为中国经济稳健高增长与经济转型发展所带来的众多投资机会,令他相当青睐。但在当前软银尚未根据中国政策变化,重新梳理中国项目投资逻辑与制定新投资策略前,暂时选择观望或许是他的无奈之举。”

  上述PE机构合伙人指出。

  甚至多位创投业内人士认为,尽管软银在中国投资了大量项目,但软银未必对中国政策与市场变化有着深入研究。据软银集团2021年年报显示,其列出的42个重要子公司里,只有1个base在中国——LINE亚洲的财务公司。目前,软银参与中国项目股权投资的两大投资平台——软银亚洲和软银愿景基金,前者总部在韩国,后者则在英国、美国、日本设有子公司。

  此外,软银中国也与软银集团的关联度不大。经历多年发展,软银中国已形成相对独立的管理团队、投资决策与募资体系,日本软银集团或许还持有软银中国的少量股份。

  在多位创投业内人士看来,正是软银缺乏中国投资的本土团队,导致软银对中国市场变化与政策监管的敏感度相当低,尤其是在过去一段时间中国加强反垄断监管、数据安全监管、规范教育、地产、民间金融等领域发展期间,软银因缺乏政策洞察力,延续以往的激进投资风格,一味助力企业做大获取“市场垄断”优势且缺乏对热门投资赛道政策风险的评估,才导致目前的投资窘境。

  财报显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软银愿景基金1期和2期的投资组合分别有82家和91家公司,其中1期基金有15家上市,2期有7家公司上市。在已上市的22家企业里,有8家来自中国,分别是滴滴、满帮、一起教育、众安保险、叮咚买菜、掌门教育、京东物流和贝壳。其中受政策监管影响,滴滴、满帮上市后股价一度较发行价下跌逾40%,两只教育股跌幅一度逾8成,其他公司也存在政策收紧风险。

  “因此,软银必须全面审视其在中国的投资策略与投资逻辑,如何规避政策监管所带来的投资风险,是孙正义与软银的中国投资策略急需解决的挑战。”

  前述PE机构合伙人直言。

  本期编辑 陈思 实习生 王绮彤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21世纪经济报道。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