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张翅:科技赋能小微金融的探索与实践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频道 >> 投资互联网 >> 文章正文

阿里云张翅:科技赋能小微金融的探索与实践

加入日期:2021-3-22 17:02:43

“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世界性难题,一直以来也是国家关注的焦点。作为整个经济体系的毛细血管,小微企业在实体经济中发挥着类似“海绵”的重要作用。然而在后疫情期间,仍有很多小微企业面临着订单下滑、开工不足、资金紧张甚至关门歇业的严峻考验。金融是实体经济的“活水”,金融机构如何支持小微企业复工复产,快速恢复中国经济的市场活力,成为政策层面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阿里云张翅

国外小微信贷的三种主要模式及局限性

纵观小微信贷这一领域,国外金融行业起步较早,比较有代表性的主要有孟加拉格莱珉银行的小组联保模式、淡马锡的信贷工厂模式、德国IPC模式等。上述三种模式在国内都有较为成功的落地案例,比如代表小组联保模式的中和农信,信贷工厂模式的平安银行(000001,股吧)、中银富登村镇银行,代表IPC模式的台州银行和泰隆银行等。可是,如果考虑将上述三种标准模式在我国中小银行,尤其是所处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小行直接进行复制和嫁接,那么它们也存在着各自的局限性。

孟加拉格莱珉银行模式,注重借款人的还款意愿胜过还款能力,将户均信贷额度保持在极低水平,国内基本在5万元以内;该模式主要服务相对贫困地区,缺乏资金渠道的农业类客户,基本无法满足小微企业类客户的需求。

信贷工厂模式,要求对银行前、中、后台和整体业务系统进行流水线式的流程再造。对中小银行来讲,项目落地周期长、改造工程量巨大,而且业务拓展能否“喂饱”流水线,存在很大疑问。

德国IPC的超级信贷员模式,更加注重业务团队人员的培养和团队建设,信贷规模对业务人员数量强依赖,银行需要投入的人力成本高,成熟而高效的队伍培养周期也非常长。这种模式之下,由于将授信权限前置,收益、风险与业务人员绑定,一旦管理缺位,极易发生信贷人员的道德风险。

在这三种模式之外,网商银行运用智能风控技术实现了在互联网小微领域的“弯道超车”,创造了数字经济时代的小微信贷新模式。网商银行没有网点,没有线下业务拓展团队,所有的业务都基于互联网。其开创的县域数字普惠模式,借助“互联网+数据技术”,解决了用户触达和广覆盖的问题,解决了客户征信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用自动化授信模型的方式解决了授信运营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目前,网商银行单笔贷款平均运营成本仅为2.3元,约为传统模式的1/1000。

国外三种传统小微金融模式很难在国内快速复制,同时我们也发现,网商银行的数字普惠金融模式,同样很难复制。因为要复制上述模式,银行需要调整业务拓展模式,不仅业务需要全部在线化,更要有深厚的技术积累。

既然生搬硬套、削足适履并非良策,就要寻求一个更优路径去破解这一难题。

阿里云小微金融解决方案

阿里云在与银行交流过程中发现,各类银行所处的业务发展阶段虽不尽相同,但在小微信贷领域所面临的问题却相当类似,大致可归纳为获客难、征信难、风控难、成本控制难等四类。而要解决这的四类问题,需协助银行打造四个能力,即金融服务场景化能力、征信数据化能力,风控模型化能力、业务线上化能力。阿里云数字普惠金融云平台针对中小行所需建设的四项能力,将金融科技体系进行最小化的拆解,拆解成可以任意组合拼装的模块化能力单元,就像“乐高”一样,再由从业经验丰富的银行架构师队伍,针对银行不同的业务诉求和缺失的能力模块,进行个性化定制,以立足客户业务现状为原则补足能力单元,从而达成系统匹配度最高、对现行业务影响最小、项目成本低见效快的最优解决方案。

数字普惠金融云平台着重补充金融机构以下四方面的能力:一是金融机构服务场景的能力,主要通过移动端开发工具和智能营销平台的联合应用,助力银行实现多场景的智能营销,提升银行的自主获客能力;二是征信数据化能力,采用数据中台来提升银行对行内数据挖掘和行外数据应用能力,从之前的“人治”向数据化治理方向迈进,提升行内数据质量,让数据资产创造价值;三是风控模型化能力建设,通过输出阿里生态的联合建模与数据风控能力,实现微贷业务全流程的风险防控,辅助银行降低业务风险;最后,实现业务线上化能力建设,通过打造授信决策中台+客户经理移动展业平台,实现小额业务线上自动化,大额业务人机结合,数据模型辅助人工增信提额,实现风险可控前提下的降本增效。

与此同时,在平台上通过嫁接资产云、数据云、商户云等形成“三云并立”。通过数据聚合、流量聚合、场景聚合服务,让接入数字普惠金融平台的银行不仅可以快速获得展业能力,同时免去流量、数据、风控等多头对接的麻烦,让银行“拎包入住”平台,从而快速见效地开展小微金融业务。

助力银行开展小微金融业务落地实践

我们发现以农商行、农信社为代表的中小金融机构在开展小微金融业务经常会遇到业务在线化、精细化的营销和风险控制等突出问题。

第一个,业务在线化问题。手机银行App等数字化移动平台已经成为客户第一选择服务窗口, 移动化将承载越来越多的金融业务已是必然趋势。很多银行也希望借助移动平台技术来提升客户体验、提高服务效率,减少客户去网点路上和在网点排队等候的时间耗费,并扩大服务客群的覆盖范围。虽然很多中小银行通过外包合作伙伴的方式开发上线了手机银行App,但是多数体验并不好,卡顿、闪崩、手机机型不适配等问题非常突出。因为中小银行的人才储备不足,导致无法持续研发和维护,无法像大型互联网企业那样快速迭代。

为了破解这些难题,阿里云在金融云专区上线了mPaaS解决方案,帮助中小金融机构直接在云上获取移动应用开发能力。mPaaS是金融级移动应用开发平台,组件能力强大,开发团队只需要写很少的代码,即可开发和维护移动端应用。江苏民丰农村商业银行借助云上mPaaS服务,对移动端应用的性能实现改善,10人左右的团队能够保证App每2-3个月迭代一次,满足业务需求并保障用户体验。

第二个,营销管理问题。很多中小银行营销方式都很单一,并且开展单次营销的准备工作非常多,周期长,最终效果也经常不及预期。现在很多银行提出希望以数据化思维和方法提升营销效率,并建立覆盖客户全生命周期的营销体系。基于阿里云数据中台解决方案,我们为很多中小银行搭建了智能营销平台,支撑它们开展面向多渠道、多业务的营销活动。华中地区的一家金融机构,智能营销平台上线2个月内,该行零售贷款部、信用卡部、网络金融部等多部门和分支机构进行了60多次营销活动,营销效率提升十倍以上,精准营销覆盖的客户规模大幅提升,潜在贷款业务规模也大幅提升。

第三个,风险控制问题。现在很多农商行或者农信社还是基于对本土企业的熟悉,通过人工的方式进行信贷业务办理,即所谓的“关系型借贷”。但在拓展新客户时,这些机构对于数字风控技术的强烈需求就显现出来。由于数字化风控能力有限,很多中小金融机构开展零售业务时,基本上只服务信用资质较好的人群,比如规模有限的公务员、国企员工等。此外,很多中小金融机构风控系统分散,风控模型开发、部署没有形成统一规范,导致模型质量参差不齐,没能做到全行级别的统一风险控制。阿里云通过帮助这些银行打造全行级的数据中台和智能风控平台,来解决上述问题。上文提到的华中地区的某金融机构通过阿里云构建的智能风控平台上线后,零售部门的信贷业务部门受益平台提供的风控策略,潜在服务客户扩大数倍,潜在贷款规模增长也非常可观。

银行在通过引入成熟的金融级智能风控、智能营销、移动端开发平台等数字技术,完全可以在风险有效控制的前提下,开展小微金融业务,提升业务在线化的体验,推动业务稳健增长。

未来展望

随着小微企业成为全社会就业和主要的经济主体,未来小微金融业务将会从银行的“加分项”变为“必选项”。能否做好小微金融业务,很可能决定着很多中小银行未来的发展。

随着金融科技加速重塑金融业态,今天几乎所有的金融机构都在谈“科技赋能”。 “科技赋能”不是加大银行科技部门的投资,其核心思想是,科技要改变业务,主动有力地支持业务,对业务有加速作用,带来改变。

小微金融服务未来将会成为一个巨大的蓝海市场,而广大的中小银行需要从中分羹,数字智能技术的加持不可缺少。下一步,阿里云将会深化数字普惠金融云平台的服务能力,聚合政府、机构、产业等多方平台的资源,通过技术赋能模式,让中小银行在拓展小微金融业务的道路上,走得更加顺畅。

作者系阿里云智能新金融事业部首席构架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