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315“黑榜”中零售企业占比近半,专家建议发挥大众监督作用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频道 >> 曝光台 >> 文章正文

历年315“黑榜”中零售企业占比近半,专家建议发挥大众监督作用

加入日期:2020-3-18 12:28:45

  从小卖部到智慧零售,从商铺林立的老字号到繁盛的商业综合体……10年时间,中国零售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相关数据统计,消费连续6年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第一动力。然而,在消费盛宴之下,“消费战场”也同时抵达,历年的315曝光“黑榜”名单中,零售行业企业几乎占比一半,成为名副其实的“重灾区”。

  线上线下之争持续数年

  十年间1,140万家零售企业退出市场

  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截止目前,行业限定为“零售业”,状态为在业、存续、迁入、迁出企业,共有3,990多万家。

  从2009年至2019年,中国零售业企业保持年均20%的增长率,从2009年的632万家增长至2019年的3,943万家,10年时间新增了3,311万家。

  过去十年,是中国零售业的分岔期,电商的异军突起,线下零售业绩承压。2010年左右,电商快速崛起,增速保持在50%左右,到2015年达到高峰,为74.95%。与此同时,阿里、腾讯、京东等互联网届巨鳄纷纷布局“新零售”。

  在电子商务的冲击下,以百货、超市为主营的大部分零售商业绩持续下滑,有些甚至以关店告终,其中不乏沃尔玛、家乐福、卜蜂莲花这样的知名商超,剩下的传统零售企业也面临转型,线上线下之争持续数年。

  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共有2,650万家零售业企业注销和吊销,退出了市场,近十年则退出了1,140万家。从已明确披露退出时间的企业数来看,2017年,共683万家选择了注销,达到了近年来峰值。

  电商行业高速发展

  但近5年累计产生超73万次经营异常

  作为商品从流通领域进入到消费领域的最后一道环节,“新零售”以电子商务为基础,对商品的生产、流通与销售过程进行升级改造,进而重塑业态结构与生态圈。

  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目前全国企业名称或经营范围含“电子商务、互联网销售”的企业共有近300万家,其中约87%的企业成立时间小于等于5年,超70%的企业注册资本在200万以下。

  从2014年开始,电商企业获融资频率显著提高。截至目前,电商企业融资事件累计超过9,900次,轮次较多集中在天使轮和A轮,约占融资总次数的63%。其中,2017年的融资次数为历年最高,单年产生融资达2,169次。

  经营风险方面,电商企业近5年累计产生超73万次经营异常,2019年就有20万次,占比近30%;而电商企业的行政处罚数量也从2015年起开始翻倍增长,直到2019年新增数量才有所回落。

  从企业数量上来看,超过9.5万家的电商企业产生过行政处罚,近7千家公司产生过3条及以上的行政处罚,在这7千家公司产生过超4万条行政处罚中,因涉“食品安全、产品质量、无证经营、虚假宣传”而产生的处罚约有5,700多条,占比超过14%。

  由于经营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众多电商企业已经“牺牲”。截至目前,全国共有43万家电商企业显示注销或者吊销,占企业总数的近15%,其中约32万家注销、吊销的企业为创业型企业(成立时间小于等于5年)。

  向“虚假宣传”、“夸大宣传” 说不!

  专家建议发挥大众的监督作用

  一年一度的3.15如约而至,零售行业又将迎来一次大考。相关数据统计,历年的315曝光“黑榜”名单中,零售企业占比近一半,成为名副其实的“重灾区”。

  就在2019年11月,重庆市政府发布了“十大虚假广告典型”,其中欧莱雅(中国)有限公司违法广告案位列其中。因虚构使用商品的效果,欧莱雅(中国)公司被处罚款20万元。

  被罚的原因是其在重庆专柜发布印刷的广告中,运用了大量夸大宣传的语句,例如“无论年龄,无论肌肤状态、8天肌肤犹如新生”、“众人见证8天奇迹”、“68800人已经见证奇迹水带来的肌肤新生”……

  欧莱雅事件并非孤例,除此之外,知名品牌如法国欧舒丹以及雅诗兰黛旗下倩碧等品牌,都曾因广告宣传语误导消费者而被点名处罚,我国本土企业如相宜本草也曾两度因产品虚假宣传被工商部门处罚。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网络直播的火爆,让人们看到一个零售新渠道的崛起。虽然“网红带货”给消费者带来全新体验时,也频繁爆发出“商品质量安全得不到保障”、“直播宣传与实物不符”、“平台点赞转发数据造假”等问题。

  上海财经大学电子商务研究所执行所长崔丽丽公开表示,在互联网时代下,对于产品质量的监管,人人都是参与者和监督者,“如今监督的方式也可以更加互联网化,比如利用在网上截图、存留证据等方式”。

  随着销售方式和手段的快速更迭,监管相对滞后,在这样的背景下,崔丽丽认为,每一个消费者都是监督者,一旦发现产品质量问题,应及时向平台、监管部门、行业协会进行举报,只有大众、参与者以及监管部门共同参与,才能促进整个行业逐渐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