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势上扬、虚假宣传、新氧乱象惹众怒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频道 >> 投资互联网 >> 文章正文

逆势上扬、虚假宣传、新氧乱象惹众怒

加入日期:2020-12-21 17:14:04

  媒体关注

  由于医美行业广告受到限制,不得在广告中提到具体的症状和治疗方案,所以医美机构更多地选择搜索引擎投放广告。医美社区平台的出现,给了医美机构一个新的选择。

  人们在真和假之间,总有一个接受过程。比如说算法优化算不算拍到真实物体?比如说美颜相机要不要保留底片?比如说人工美算不算真的美?

  逆势上扬的新氧怪圈

  自去年至今,中国医美产业上游企业纷纷在国内科创板、创业板及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迎来一个全新的阶段,也意味着资本加持下,头部企业具备充分应对此次疫情影响的能力,具备较强的抗风险能力,扛过医美消费市场的严峻一年。

  以11月25日披露2020年Q3财报的纳斯达克上市公司、互联网医美第一股新氧为例,截至2020年9月30日,公司第三季度总收入为3.60亿元,同比增长18.9%,创下公司2019年5月上市以来单季度收入新高,84.48%的毛利率也达到近8个季度以来的峰值。同时,今年前三个季度,公司总收入合计8.70亿元,同比增长9.69%,相比于全行业的萎缩,新氧取得了亮眼的业绩。

  在今年5月发布的Q1财报中,新氧在国内疫情最严重的第一季度Non-GAAP净利润为亏损。疫情并未打断新氧升级进程,随后,公司在《乘风破浪的姐姐》、《婆婆与妈妈》、《二十不惑》等热门综艺、热门电视剧中有效品牌曝光,抢占消费者心智,加上销售团队人数增加,使得营销费用率提升。尽管如此,这些都不影响公司在第二、第三季度迅速扭亏,Non-GAAP净利润分别为3008万元、2640万元,相比于2019年同期业绩的降幅由70.57%收窄至34.82%,体现了逆势上扬的韧劲。

  而最终结果,人们总是倾向于接受对自己有利的结论,真假并不那么重要。医美诊疗同样也是这样。当消费者一旦开始接受整形治疗,踏过了那个心理门槛,一旦环境开始接纳整形治疗,医美真正的生态才开始形成,即进入消费医疗时代。

  流量综合症,乱象医美

  2015年开始医美爆发,很快行业涌入大量的玩家。2011年国内医疗美容机构仅4500家,到了2015年底已经近7000家。在更美的《2017年医美行业白皮书》数据显示,黑诊所约60000家,是正规诊所的6倍。新氧《2018年医美行业白皮书》中数据显示,中国正规医美机构近万家,黑市机构超10万家。

  良莠不齐的现状背后,是一个正在处于爆发中的医美市场,这已经引起了互联网巨头们的注意。

  2018年以来,原本并不受重视的医美在美团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高,美团医美成为了独立事业部,而且被视为本地生活服务的重要一环。在今年618活动中,美团医美线上交易额超过了21.7亿元,已经超过了新氧去年一整年5.11亿元的营收。

  几家巨头公司的流量大小和新氧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从运营成本来说新氧有着巨大的劣势,这让先行者新氧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

  新氧高度社交化的社区是吸引投资、影响消费决策的重要筹码。而新氧曾多次被曝出造假刷评的现象,此外关于新氧平台上机构的资质、虚假宣传、非规范操作、无安全保障的质疑也纷至沓来。

  黑猫投诉上则不断出现新氧诱导评论,诚意不足的投诉。

  事实上,新氧诞生于2013年,可以说是国内最早的内容电商平台之一。

  它的商业模式很简单,平台里有大量的真人医美日记,以及入驻的医美机构。新用户凭借已有的医美日记,选择看中的医美机构。新氧从中收取服务费,这也是它的主要收入来源。你也可以简单理解为,新氧是“医美界的小红书”。

  在早期构建完商业模式后,新氧还凭借新媒体矩阵与内容疯狂吸引流量,不断进行用户转化。据悉,新氧拥有7个微信公众号、100多个微博账号,去年 6月其新媒体矩阵全网月观看总量,就超过4亿次。

  其实,如果新氧始终以真人笔记为基础进行内容营销,对于改善医美行业的乱象而言,是一件好事。遗憾的是,如今的新氧逐渐成为跪倒在流量面前的傀儡,丢掉对真人笔记的深耕,沾染一身浮躁的营销气息。

  在疯狂的营销背后,新氧也花了不少钱。

  2019年全年,新氧的市场营销费用为4.7亿元,同比增长54%。

  你以为新增的营销费用,都是新氧自己出?

  还是太天真。

  前面提到,新氧的主要营收来源是服务费。这里面分两部分,其一是向用户收取的预订服务收入,也就是在用户支付的医美服务费用中,新氧会抽佣10%。2019年,这部分服务费为3.18亿元,占总营收的28%。

  其二,新氧会向医美机构收取信息服务费,也就是广告费。你在新氧中看到的部分图文并茂的真人笔记,很多都是医美机构花钱买来的广告位。2019年,这部分费用达到8.3亿元。

  近几年,信息服务费占新氧总营收的比重明显在不断攀升,已经从2016年的40.5%,上升至2019年的72%。

  也就是说,近几年新氧在对入驻的医美机构疯狂“宰割”,收取大量的广告费。这部分广告费,又被新氧拿去疯狂做营销。接二连三爆出的医美事故,似乎并未给新氧敲响警钟。但,客户已经有了分辨力,不会再买单。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中访网原创。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