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私募资管规模持续承压 权益类业务难题待解_基金投资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基金频道 >> 私募基金 >> 文章正文

券商私募资管规模持续承压 权益类业务难题待解

加入日期:2023-12-11 10:05:46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3-12-11 10:05:46讯:

  记者闫晶滢  回顾2023年,券商私募资管规模仍在“跌跌不休”。近期中基协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证券公司及其子公司私募资产管理业务规模6.12万亿元(含证券公司私募子公司数据),与2017年高光时刻的18.77万亿元相比差距明显。  尤其是在2022年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行业通道业务基本出清的大背景下,券商资管规模持续缩水,已不能简单归结为“去通道”的单一因素影响,而是受到市场波动、客户投资心态、银行委外资金流出等多重因素的“夹击”。  券商私募资管存量规模  降至6万亿元  中基协披露2023年三季度资产管理业务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证券公司及其子公司私募资产管理业务规模6.12万亿元,其中,单一资产管理计划规模2.87万亿元,集合资产管理计划2.64万亿元,券商私募子公司私募基金0.6万亿元。  从2017年一季度的18.77万亿元降至2023年三季度的6.12万亿元,六年半时间里,券商私募资管规模已压降超2/3。  记者采访发现,除了资管新规“去通道”影响外,银行理财委外规模的下降、投资者风险敏感性的增加、权益市场低迷等因素均导致了券商私募资管规模的“蒸发”。  首先是政策端,在“后资管新规”时代,“去通道”仍是部分券商资管业务所需要承担的压力。监管环境持续收紧、新产品备案从严,部分公司甚至遭遇暂停新增产品备案,均对券商资管规模产生压力。  据西部证券(002673)资管分公司总经理赵英华介绍,随着2018年“资管新规”开始实施,行业经历了“去嵌套、去通道、净值化”的转变。此后,券商资管、基金子公司的行业规模持续下降。随着不符合“资管新规”的产品已到期或将陆续到期,明后年券商资管的规模还有可能会维持一段下降的趋势。  虽然通道业务在逐步减少,但单一资管计划中仍有较大规模为银行委外业务,近年来以城农商行为代表的委外资金退出较为明显。“为响应监管要求,中小金融机构正在逐步打造自己的主动管理能力,加上部分农商行的资金不能跨省等监管要求,以金融机构为代表的机构投资人的资金正在持续退出。”赵英华称。  在投资者端,近年来券商资管产品同样面临相当压力。首创资管相关人士表示,2022年底的债市调整导致银行理财产品大面积“破净”,券商资管也遭到了较大冲击。在全市场产品净值化后,投资者对风险的敏感性上升,部分资金可能流出了券商资管业务。  另一方面,平安证券资管相关负责人认为,“非标”资产风险事件频出,也是券商资管规模出现持续性下滑的原因。近年来非标市场出现了一系列风险事件,导致部分券商资管产品出现兑付问题。这些风险事件主要涉及债务违约、担保链断裂等问题,给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也使得市场对非标资产的信任度下降。因此,很多投资者开始撤离非标市场,导致了券商资管总体规模的下降。  市场环境方面,近年来权益市场持续低迷,导致大资管行业规模整体缩水,券商资管自然难以独善其身。受权益市场持续低迷的影响,“固收+”类及权益类产品业绩不达预期,产品募集和持续运营遇到困难。当权益市场表现不佳时,投资者信心受到打击,从而减少对券商资管产品投资,导致券商资管规模下降。  与此同时,在金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券商资管业务面临来自其他机构的竞争压力,包括银行、信托、公募基金、私募机构等。这些机构在产品创新、服务质量、渠道或品牌影响力等方面具备一定的优势,吸引了部分投资者的青睐,从而对券商资管规模产生了挤压。  “公募化”仍需长期积淀  谈及业务开展情况,多家中小券商资管业务负责人均提及一个字:难。  第一创业) href=/002797第一创业(002797)证券相关负责人认为,从监管环境和竞争机构方面看,资管新规后随着监管政策的持续收紧,券商资管产品的发行和运作面临更多的限制和约束,券商资管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压力,而资管产品备案审核趋严,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产品的发行节奏。  从产品端来看,赵英华介绍,固收类单产品平均存续规模从2019年的7.47亿元降为2023年三季度末的4.81亿元。若通过银行零售或三方代销渠道募集,单产品平均规模一般在几千万到2亿元之间。受市场环境的影响,权益类单产品平均新发规模更是从2019年的7700万元左右降至目前的2200万元左右。  当然,行业规模普降之下,部分“船小好调头”的中小型券商资管凭借独特的资源禀赋和较轻的历史包袱,跑出了一定成绩。山证资管总经理乔俊峰指出,部分中小券商资管团队是在资管新规之后成立的,通道业务较少,所以,资管规模反而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但是,受市场环境影响,中小券商无论是负债端还是投资端都难有大的发展。  另外,在监管“一参一控一牌”政策放宽后,业内券商纷纷申请设立资管子公司,券商资管申请公募牌照也成为趋势,“公募化”成为券商资管的“转型之路”。但想要获批开展公募业务,权益类产品上规模成为摆在不少中小券商资管面前的难题。  长期以来,券商资管给客户留下的印象和特色产品都是“固收+”。西部证券资产管理分公司固收业务总监周大勇向记者表示,券商资管的客户大多以金融机构、企业及高净值客户等为主,这类客户的风险偏好相对较低,加之近几年除固收市场外其余投资市场整体表现较弱,因此,客户对低风险、低波动的固收类产品相对更为青睐。  “固收资产的市场体量及终端客户的风险偏好,两个因素决定了综合类持牌资产管理人的主力产品线一定是固收类产品,FOF及权益类产品则属于资管产品的补充。”平安证券资管相关负责人介绍称,证券资管多数依赖券商的经纪渠道,而券商自身的经纪客户对资管权益类产品的意愿相对偏低。  首创资管认为,权益市场萎靡不振、投资者信心低迷是权益类产品规模难以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2023年以来,市场出现超预期波动的次数较以往大幅增加,虽然有利好政策出台,但股票市场仍然维持震荡行情,负面因素依然较多,疫情“疤痕效应”、地产行业低迷、信心不足与预期偏弱等因素均扰动权益市场运行。市场波动性较高、不确定性增加,使得投资者更倾向于寻求相对稳定的固收产品,而对于风险较大的权益类产品保持谨慎态度。  对于发力权益类业务,券商资管的积淀还远远不够。第一创业证券相关负责人提出,券商资管在权益团队建设、投研资源投入、绩效激励等方面同深耕该赛道的公募基金相比依然存在很大的差距,加上券商资管产品门槛相对更高,在权益类资产投资和产品推广上并无优势。  此前被行业寄予厚望的FOF类业务,由于其存在的双层嵌套、双重收费、资金结算效率等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规模增长。但业内人士指出,随着底层资产的丰富和多元化,FOF产品作为一种很好的财富管理工具正在逐渐被市场认可,越来越多的管理人布局FOF赛道。随着FOF业务的不断规范化、客户认知度的提升,FOF业务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券商资管FOF类、权益类、衍生品产品近年来已取得一些发展成果,尤其在多部门联动的‘权益项目类’业务上逐步形成自己的竞争和资源优势。但整体规模的突破,还需等待市场机会。”周大勇称。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