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研究丨公募基金行业“马太效应”加剧,大基金公司真的比小基金公司好?_基金投资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基金频道 >> 基金分析 >> 文章正文

基金研究丨公募基金行业“马太效应”加剧,大基金公司真的比小基金公司好?

加入日期:2021-9-27 14:48:58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1-9-27 14:48:58讯:

市场前35家基金公司非货规模便占据全市场80%以上,后43家基金公司非货规模占比不足1%。基金公司头部效应越来越显著,市场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

本月25号又一只基金产品德邦创业板指数增强基金发表公告募集失败,这已经是9月以来第5只发行失败的基金了。进入9月以来市场新发基金热度不减,截至9月25日本月新成立基金147只,发行份额1962.99亿份。但与此同时,基金募集失败案例也在明显增加,今年以来募集失败的基金数量达到了24只,同比上升了41.18%。且募集失败大多集中在中小基金公司,中小基金公司募资越来越困难,体现出公募基金行业“马太效应”正在不断加剧。不过大基金公司真的比小基金公司好吗?

1.“千亿俱乐部”进一步扩容,头部基金公司在管规模持续提升

我们根据今年上半年基金公司半年报统计,基金公司非货币型资产管理规模超过千亿的已经达到35家,较去年同期增加7家。头部35家基金公司非货币型资产管理规模总计106789.14亿元,较去年同期上涨47.91%;占所有基金公司非货币型资产管理规模80.54%。而当前非货币型资产管理规模不足百亿的基金公司有43家,占整体比值却不足1%。

市场前35家基金公司非货规模便占据全市场80%以上,后43家基金公司非货规模占比不足1%。基金公司头部效应越来越显著,市场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

2.申购资金向头部公募基金集中

我们又统计了上文非货币型资产管理规模超千亿的35家基金公司近三年半年报的申购资金流入情况,发现头部基金公司市场申购资金规模不断提升,且占比也越来越高,稳定保持市场占比85%以上。而非货币型资产管理规模不足百亿的43家基金公司在今年半年报数据中,总申购份额市场占比已下滑到一个点以下,占比0.78%。申购资金越来越向头部公募基金集中。

3. 新发基金“冰火两重天”,头部基金备受青睐

今年以来新基发行持续火爆,今年上半年新发基金数量较去年同期上涨55%,新发基金规模较去年同期上涨29%,尤其是头部基金公司发行热烈。截至9月25日,华夏基金发行67只基金居行业第一,博时基金、广发基金、易方达基金、嘉实基金(博客,微博)、汇添富基金、国泰基金、南方基金、富国基金(博客,微博)、天弘基金和鹏华基金等均发行超过40只。

且今年新发基金爆款频出,今年以来发行份额即超百亿的基金产品达到18只,均属头部35家基金公司所发。

然而大型基金公司爆款频出的同时,却有不少中小基金公司新发基金面临募集失败。9月以来已经有5只基金接连发行失败。9月10日华泰保兴稳健配置三个月持有期混合型基金中基金(FOF)宣告募集失败,是今年以来首只募集失败FOF型基金;9月16日新沃基金旗下新沃竞争优势混合基金宣告募集失败,是一只偏股混合基金;9月17日大成元祥添利发布公告称基金合同不能生效,是一只二级债基;9月18日,中融基金旗下中融内需价值一年持有期混合基金宣告募集失败,是一只偏股混合基金;9月25日,德邦基金旗下德邦创业板指数增强基金宣告募集失败,是一直指数增强型基金。基金募集失败案例明显增加,今年以来募集失败的基金数量达到了24只,同比上升了41.18%。类型涉及偏股混合型基金、灵活配置型基金、中长期纯债基金、偏债混合型基金、混合型FOF基金、指数型基金。且募集失败大多集中在中小基金公司,新基金发行“冰火两重天”,头部基金备受青睐。

4.头部基金公司经营业绩大丰收

根据今年上半年基金公司半年报盈利情况显示,头部35家基金公司在上半年市场震荡中仍实现了经营业绩的丰收。净利润数据绝大多数较去年实现正增长,净利润平均增长51%,给出了一份靓丽的成绩单。

与此同时,中小型基金公司的净利率较低,且多家中小型基金公司甚至陷入亏损的泥沼。在行业竞争日趋激烈背景下,随着“马太效应”的加剧,中小基金公司在净利润方面的劣势更加显现。

无论是从在管规模、资金流向、基金发行、最终盈利来看,大型基金公司都比小基金公司有绝对优势,且差异越来越大。

我们分析头部基金公司不论在投研实力还是营销渠道上均有优势,大基金公司旗下明星基金经理挂帅的产品吸金能力十足,和渠道相辅相成能,且不断形成良性循环。公司规模越大,越有实力招揽人才扩充渠道,业绩越好知名度越高,渠道越强申购资金越多,盈利越大规模越大。而中小基金公司则相反,受限于规模,甚至很难进入一些大型代销机构的“白名单”,在新发市场中处于劣势,也越难吸引优秀基金经理,业绩越难提升,规模越难提升。强者恒强,弱者恒弱,公募基金市场“马太效应”不断加剧。

不过对于投资者来说最终的衡量标准,还是要看基金公司的业绩,就业绩而言,大基金公司和小基金公司表现又如何呢?

5.大基金公司业绩VS小基金公司业绩

接下来,我们通过测算投资者最关心的业绩,具体看看究竟大基金公司还是小基金公司好。我们剔除新成立,未满4个完整季报期的基金公司后,共有129家基金公司。主要对比分析这129家基金公司偏股型基金和偏债型基金业绩表现。

按照非货币型资产管理规模排序分为3组:

非货币型资产管理规模>1000亿元,录得35家头部基金公司;

非货币型资产管理规模介于100-1000亿元,录得63家中型基金公司;

非货币型资产管理规模<100亿元,录得31家小基金公司。

由以上表格数据可以看出,对于偏股型基金,短期业绩看中型基金公司好于大型基金公司,夏普比率也最高;长期业绩大型基金公司最好;而无论长短期,规模小于100亿的小型基金公司业绩都落后。

对于偏债型基金,结论相似。短期中型基金公司业绩最好,长期看大型基金公司业绩最好。无论长短期,规模小于100亿的小型基金公司业绩都落后。

以上可以看出规模太小的基金公司确实业绩较差。但中型和大型基金公司似乎还有分歧。接下来我们将分组再细化进一步观察。我们剔除规模排名最后的部分基金公司,重点对比分析规模前100的基金公司业绩表现。

按照规模分组:将规模前100的基金公司按规模顺序等分为10组,规模前10名,规模第10-20名……直到规模第90-100名。

由上图可以看出,对于偏股型基金,短期内有基金公司规模越小业绩越好的趋势,夏普比率也是基金公司规模越小值越大,说明中小型基金公司性价比更高。这可能是由于中小型基金公司产品规模小易调仓,且基金经理风险偏好高,有博短期收益的动力。大型基金公司基金产品规模大,调仓时冲击成本大,风格会趋于稳健。长期看基金公司规模大小和业绩无明显规律。排名10-20名的基金公司长期业绩最好,其中中欧基金、景顺长城、交银基金、银华基金(博客,微博)、农银汇理长期业绩非常优秀。规模90-100名的基金公司长期业绩也非常好,其中嘉合基金、中海基金、恒越基金、中庚基金均有不错表现。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成立目前非货规模排名第94的恒越基金公司,1年期、3年期区间收益分别为115.83%、183.38%,均位列行业第一且遥遥领先,值得关注。

对于偏债型基金,长短期区间收益均随基金公司规模变小而下降,且夏普比率有随基金公司规模变小下降速度越来越快的趋势。因此就偏债型基金而言,投资者可以优先考头部基金公司产品。

未来市场资金倾向在品牌、投研团队、渠道方面均有丰富积累的头部公募已成趋势,随着这些公司核心优势的不断加固,基金行业的“马太效应”会更加突出。这令中小型基金公司面临越来越大挑战,尤其是小型基金公司。因此当下中小基金公司唯有修炼内功,深耕业绩和品牌,培养出自己的明星基金经理,定能获得市场认可。

比如上文提到的黑马恒越基金公司,2017年9月年成立的新基金公司,中国首家由自然人独资发起的公募基金,但业绩却一骑绝尘,1年期、3年期区间收益分别为115.83%、183.38%,均位列行业第一。规模一年激增48倍,从去年半年报的2.35亿到今年半年报111.96亿,正式跨入百亿赛道。主要是旗下明星基金经理高楠走红出圈,其管理的恒越核心精选、恒越研究精选成绩斐然,截至9月25日,成立以来回报率分别高达139%、198.73%,规模分别达60亿、9.8亿。我们分析恒越基金的逆袭并非偶然,得益于公司的正确方向和激励机制。区别于其他中小型基金公司先主攻固收产品、迅速提升管理规模,恒越基金选择首先聚焦主动权益产品线,打造权益投资精品店。大力培养主动权益类投研力量,投研资源倾斜配合高额报酬激励,打造品牌基金经理。

挖不起已经走红的基金经理,那就大力培养激励本公司的投研力量,通过业绩走红打造自己的明星基金经理,这条发展路径背后的培养激励方法或许值得其他中小基金公司学习借鉴,在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实现突围。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