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通基金张一格:统一视角自上而下 寻找股债配比最优解_基金投资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基金频道 >> 基金看市 >> 文章正文

融通基金张一格:统一视角自上而下 寻找股债配比最优解

加入日期:2021-5-31 7:49:02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1-5-31 7:49:02讯:

  张一格,15年证券、基金行业从业经历。2006年,职业生涯起步于兴业银行资金营运中心,2012年进入公募基金行业。2015年加入融通基金,目前担任公司固收投资总监,管理融通通盈、融通通裕、融通收益增强等基金产品。

  对于公募基金行业而言,如今“固收+”产品已经不再是风口,而是一条重要的发展赛道。其中,只有方法成熟、经验老到的管理人才可以持续为基民资产护航。融通基金固定收益投资总监张一格正是这样一位投资人。他曾经在银行从事固收投资多年,拥有近15年投研经验,形成了成熟的股债投资方法论。
  在张一格的投资框架中,从宏观层面出发,通过统一的视角,自上而下分析如何在股债之间灵活切换,选取相对优势更突出的资产进行综合配置,致力于找到股债配比的最优解。对于“固收+”产品,张一格认为,在多重因素促进下,未来具备较大发展空间。
  统一视角观察股债
  在国内公募基金市场,“固收+”产品的配置实际上更多集中在股票与债券两类资产上。张一格坦言,自己对于这两类资产的观察视角实际上是比较统一的。
  某位投资大师曾有过类似表述:“从美国过去几十年的历史来看,标普500指数实际上就是一个票息6%的债券。”对此,张一格表示非常赞同。
  在张一格看来,从统一的视角出发,无论是股票还是债券,实际上都可以通过现金流贴现模型来理解,都是一个在分子端有票息的资产。对于债券而言,可能是固定的票息。对于股票来讲,可能更多呈现出不固定的票息。从分母端而言,两者均受到无风险利率等风险因子影响。
  股债两者的影响因素存在不同,也具备相同点。张一格表示,自己作为债券投资人出身,天生对于市场流动性、无风险利率这类因子较为敏感。当对股票与债券两者共同的影响因素发生作用的时候,例如无风险利率发生变化,意味着市场进入了张一格最擅长的区间。
  具体而言,在债券方面,张一格的投资体系主要基于对宏观的判断,总体上会对于未来的经济情况,以及货币政策情况进行一些相对前瞻的分析,依据分析对债券进行操作,券种会在利率债和信用债之间灵活配置。
  对于信用债,融通基金自身设置内部信评团队,会对债券进行内部评级,进行严格把握,并不会简单通过下沉信用去博取收益。至于利率债,本身流动性较好,属于交易性品种,融通基金固收团队内部有完善的跟踪模型,会给出交易性机会的提示。
  权益仓位方面,股债比较是确定权益仓位的重要依据。在股票具备相对性价比时,权益仓位往往会呈现扩张状态。至于具体选股,会通过自上而下的方法选择板块和行业进行配置,这时内部的投研团队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张一格坦言,最希望选到的是定价模型中分子和分母能共振向上的权益资产,但这样的机会并不常见。退而求其次,则希望选分子端向上的权益资产,这意味着在中期维度能够不受短期扰动影响。如果二到三年时间内分子端盈利持续向上,则能在相当程度上抵消来自分母端的不利影响。
  “很多固收+产品在选股上会关注高股息策略,高股息是选股的重要方向之一。”张一格强调,这并非意味着纯粹简单的高股息筛选会带来好的结果,还是要关注行业景气度,注意景气度与估值之间的平衡。
  比较股债相对价值
  从投资策略上看,张一格擅长通过自上而下的分析,不断比较股票和债券之间的相对价值。在某类资产具备较高胜率与相对优势情况下,进行灵活切换,争取找到某一时间维度上股债配比的最优解。
  回顾过往较为成功的投资经历,张一格指出,例如在2018年,市场处在无风险利率较高的位置,同时风险偏好较低,风险溢价处在比较高的位置。
  原因何在?张一格分析,因为当时民营企业出现部分信用债违约的现象,推动了市场整体风险偏好下降,同时还叠加了一些外部扰动因素,市场需要一个较高的风险溢价补偿。
  张一格指出,实际上股票定价的分母端是在显著变大,相对应的权益资产价格要向下走。
  “所以那个时候我们比较清晰地判断,需要高配债券,低配股票。”张一格表示,2018年上半年,旗下组合以利率债为主,股票仓位接近清空。由此,在2018年取得了相对不错的收益。
  第二个案例是成功捕捉2019年1月份开始的市场变化。2018年到2019年初,无风险利率经历了一轮下行,在2019年初处于历史中性水平,之前市场担忧的无风险利率较高、流动性紧张的局面实际上已经得到极大缓解。同时,在2018年四季度后,市场对于信用债的认知已经从悲观逐渐破冰,从低谷逐渐恢复。并且,外部扰动因素当时也有所化解。
  他表示,还有一个重要因素,2019年1月,银行信贷投放和社会融资总量数据表现非常好,这种领先指标往往预示着后续经济走势强劲。因此,张一格判断上述因素将会对股票定价的分子端带来积极影响。
  对于当时股票市场而言,分子端预期向上,分母端可能会持续向下走,无论是无风险利率还是风险溢价都是在向下走。分子和分母端对股票市场是共振向好的,因此当时需要提升股票仓位。在2019年1月到2月,张一格的投资组合大幅降低了长久期利率债仓位,提升了权益和转债仓位,从而抓住了当年的市场行情。
  “我们更多是从债券视角自上而下的分析思路来判断。”张一格表示,因为是自上而下,所以只要大的方向判断没有出错,风险不会特别大。他也坦言,自上而下的分析思路并不能在任何时点解决所有问题,某些阶段也会存在盲点和瓶颈,未来的投资判断体系还需要不断优化,持续精进。
  淡化对回撤控制的关注
  回撤的控制对于所有公募基金经理而言都是重要课题。张一格坦言,自身对于回撤的理解,主要经历了两个重要阶段:
  第一个阶段,在自己刚刚管理基金产品的时候,会有意去控制回撤。尤其是在对市场判断不清晰,组合已经遭遇了一定回撤后,或者认为市场面临压力的时候,会主动地把风险资产的仓位降到一个比较低的水平。
  “先撤出来,等到看得更清楚的时候再重新进入。”这是张一格初期管理基金时对于回撤控制的做法,相对较为严格。从历史上来看,其产品回撤也都能控制在比较低的范围内。
  第二个阶段,在近两年的基金运作过程中,张一格对于回撤控制的理念不断磨砺优化,尤其是经历了去年疫情期间的权益市场波动之后,其反思更加深入。
  “对于回撤,似乎不应当把它当作一个目标来控制,回撤更多只是投资运作的结果。”张一格的认知逐渐深化,如果对于回撤过于关注与控制的话,可能会导致新的问题。他说:“在市场真正处于底部,或者性价比较高的时候,有时候反而不敢去介入这些资产。”
  张一格坦言自身并没有对于最大回撤的预设,在他看来,市场的情绪波动其实是很难控制的。他表示:“当过分控制回撤的时候,可能同时也会把一部分机会给丢掉。”
  如今,张一格对控制回撤的理解更加深入。除了在市场极端情况下有所操作,大多数时候淡化对于回撤控制的关注,更多是需要在投资过程中,不断验证对于投资资产中长期的判断逻辑,深刻分析资产的性价比情况。
  为投资人提供良好的“固收+”产品
  “固收+”产品近两年来热度提升,在张一格看来并非偶然现象,这其中包含长期与短期的因素。
  短期因素在于,过去几年股票市场表现强劲,债券市场表现也不弱。因此市场上存在一批偏债混合型产品,或者以“固收+”为主打策略的产品,呈现出相对较好的历史收益,自然吸引到资金的关注。
  张一格指出,此前保本基金规模的几次跃升都是发生在股票市场有一波上涨之时,市场投资者开始担心权益市场热度能否维持,有一部分相对低风险偏好的资金开始向这个领域分流。例如,2014年前后股票市场表现强劲,2015年下半年到2016年,当时市场中存在的保本基金实际上就是类似“固收+”的产品,规模随即有所增长。张一格“代表作”之一的融通通盈基金,在2016年3月发行时也是一只保本产品。
  从长期因素来看,早在2018年到2019年,张一格在融通基金内部提出固收三年发展规划时就曾经指出,由于资管新规的出台,整个银行理财产品在净值化和打破刚兑的约束下,提供绝对收益产品的能力可能会有所下降。而市场上投资人对于绝对收益、低回撤产品的需求始终存在,银行理财可能没有办法完全满足这种需求,其中的缺口或将变大,这将会是“固收+”产品持续发展的最大动力。
  “这对于基金行业而言应当算是较大的红利,是推动固收+产品发展的长期重要促进因素。”张一格坦言。
  对于未来“固收+”新产品的发行,张一格希望在绝对收益上能取得比较好的成绩。他说:“我们不会关注排名上的因素,也不会关注竞争对手的业绩,更多会关注一些好的策略与方法。”

编辑: 来源:张焕昀中国证券报·中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