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年金融老兵孙志晨:与持有人站在一起,构建行业健康生态!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基金频道 >> 基金重仓 >> 文章正文

35年金融老兵孙志晨:与持有人站在一起,构建行业健康生态!

加入日期:2020-9-19 13:20:19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0-9-19 13:20:19讯:

2005年,在经历漫长熊市的考验后,A股终于迎来首批银行系基金公司成立。3月,建设银行、美国信安、中国华电三家股东方达成发起人协议,拟成立首批银行系基金公司之一——建信基金。时任建设银行个人银行业务部副总经理的孙志晨主动请缨,和首任董事长江先周一起带领在建行内部招聘的十余名员工筹建建信基金。6月,建信基金筹备组成立,孙志晨主要负责建章立制、搭建业务系统、招聘人才、建设企业文化和品牌形象等工作;9月,公司正式成立;12月,旗下首只基金——建信恒久价值,首募即62亿元。与时间“竞跑”的建信基金,与首批银行系基金公司一道,仿佛市场的一剂催化剂,A股随即开启长达两年的牛市征途。

十五年风雨前行,建信基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发展成管理规模超万亿元的大型资产管理公司。在孙志晨看来,支持建信基金走到今天的是公司创建时的初心,即把持有人利益放在首位、为投资者资产保值增值的信念与坚持。无论是公司初创时以“持有人利益重于泰山”为核心的“建信之基”文化,还是转型发展期以“善建财富、相伴成长”为使命的梧桐精神,都为建信基金成长为资产管理行业的健康生态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让未来与客户、股东、合作伙伴等社会各方共同构建健康生态成为可能。

日前,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了建信基金董事长孙志晨,他希望少谈点成绩,多讲讲问题,多思考公司还有哪些不足,针对短板、加紧补课。孙志晨强调,现阶段建信基金将以金融科技为支撑,在持续优化货币基金的场景化应用和用户生态的基础上,重点推进ETF、指数、公募FOF、养老FOF、商品、MOM、REITs等工具类、创新类及主动管理型的权益类产品发展,优化资产管理结构,打造公司的“第二发展曲线”;同时,正式将ESG纳入公司发展的战略新选择,在金融双向开放的背景下,吸引更多全球机构投资者的视野,提升建信基金在全球资管格局下的竞争力。

作为屈指可数的、有着十五年基金公司管理经验的行业领军者,孙志晨对基金公司经营管理、资产管理行业趋势变革都有着深刻的思考,以此篇采访,与读者分享。

title=

坚守初心

内外透明办公司

中国基金报记者:建信基金成立15年,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发展成为国内领先的基金公司,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孙志晨:支持建信基金走到今天的,是公司创建时的初心。

2005年,正值中国金融业全面开放的前夕,一方面国内金融企业要做出“参与国际竞争、迈向集团化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一方面漫长熊市的考验也让市场对在公司治理、合规经营、风险管理等方面具备经验的合格机构投资者饱含期待。与此同时,国有银行在1997年就提出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经过8年发展,我们更加深刻地意识到,银行要真正为客户提供理财服务、像欧美银行一样陪伴客户成长甚至成为客户的终身伙伴,就必须提供优秀的底层产品。通过基金代销与托管业务,建设银行当时也清楚地认识到,在基金产业链中,基金公司是帮助客户实现资产保值增值最重要的环节。在这样的背景下,建设银行主动向国务院请缨,积极争取试点筹办基金公司。因此,建信基金在成立伊始就肩负着“为市场培育优秀机构投资者、促进市场健康发展”的历史使命与责任,这也成为公司起步阶段的愿景——做合格的机构投资者,并争取做成一家基业长青的百年老店。在公司初创期,我一直强调,我们不是做一件事情,而是做一项事业。我们要牢记信托责任,“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帮助投资者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和风险控制。

15年的发展历程也证明了,银行系基金公司并不仅仅是“含着金汤匙出生”,我们吸收并传承股东方的优秀基因,但绝不因此依赖于股东方,建信基金从起步开始就走市场化的道路,遵循着基金行业的发展规律和运行规则不断向前拓展,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成为资产管理行业的一个健康生态体。

中国基金报记者:在创业初期,建信基金具体做了哪些重要的事情?

孙志晨:制度优势是公募基金行业最大的优势,因此在刚起步时,建信基金最重要的工作即是制度建设。同时我们还要遵守银行的并表管理制度,所以有两套制度体系为建信基金保驾护航。

第二是文化建设,企业经营的基本逻辑是一群有着共同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的人聚在一起整合资源和创造价值的过程,企业的文化和价值观决定着公司长期的发展方向。在公司发展的第一个十年,以“持有人利益重于泰山”为核心的“建信之基”,帮助我们实现了打造自身健康生态体的目标,诚信、合规、专业、创新的价值理念融入到每一个建信人的心中,“诚信和合规”培养我们成为值得信赖的“好人”,“专业和创新”引导我们成为专家型的“能人”,一个企业,只有由可信赖的“好人+能人”组成,才能得到投资者的信任和托付。我们在初创期就认识到,“办基金公司就像在金鱼缸里做企业一样透明”:对外透明,投资者了解公司的经营状况,知道你坚持履行信托义务、对投资人负责,才能信任你;对内透明,我们才能真正聚集人才、凝聚人心,让员工和企业一条心去创造价值,把公司打造成健康的生态体。

建信基金是第49家成立的基金公司,公司成立五年后,资产管理规模进入行业前二十,并先后获得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资格及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资格,向大型基金管理公司迈进;在公司成立十周年时,公司迎来跨越式发展,管理资产总规模突破6800亿元,比前九年总和增加3250亿元,实现由大型基金管理公司向全面的资产管理公司转型。2017年,为适应行业发展的更高要求,我们启动企业文化重检工程,在“建信之基”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梧桐”文化(谐音“五同”),即同心、同行、同创、同享、同赢,进一步丰富了公司企业文化的内涵和外延,为新时期公司稳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并致力于与客户、股东、合作伙伴等社会各方构建健康生态。

金融科技是核心竞争力

构建健康生态是大局观

中国基金报记者:金融科技如何成为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孙志晨: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的经营理念、经营模式正发生根本性变化,以5G、区块链、AI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将给资产管理行业带来投资理念、逻辑、技术、模式等各方面的颠覆性创新变革。最近两天有两则财经新闻震撼商界,一是贝壳市值超过“万科+融创”之和,二是市场消息称蚂蚁IPO估值预计超过建行,数字经济和数字金融对实体经济、金融领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今年以来的疫情更是在客观上加快了数字化进程。未来,5G应用一旦普及,将对整个社会生活的形态、企业运营的业态产生实质性影响,只有以理念升维为先导,才能拥抱时代、把握变化。

在新经济、新金融的环境下,金融科技也必将成为资管机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我们的投资能力、客服能力、风控能力、产品设计能力等都需要建立在金融科技的基础上。因此,我们第一步就要最大限度地网罗金融科技的复合型人才,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加强数字化建设,包括底层数据库建设、大数据应用能力建设、客户关系管理和量化投资体系搭建等各方面,都要“跑步前行”。

例如在投资端,随着市场机构化的程度越来越高,市场有效性逐步增加,我们致力于推动从“经验投资+统计投资”到“智慧投资+科学投资”的转变,用金融科技和量化体系厘清市场,形成“整体+系统+结构”的数据体系,并对股票库进行持续动态优化管理等等。通过这类的方式,使金融科技的能力转换成为投资者获取更优秀投资回报的能力。

在客户服务端,致力于改变“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现状,借助金融科技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方面的优势,实现对客户数据的多维度采集,构建起完善精准的客户画像,对接客户资金状况和投资需求,为客户提供资产配置建议,提高客户收益水平,提升客户的终极体验,让投资者的收入曲线契合甚至超越基金公司创造的投资业绩曲线。同时,大力推进以智能投 顾为代表的“有温度”的新服务模式,更好地预判、挖掘客户需求、陪伴客户资产管理的全过程,助力资管行业实现客户服务的升级换代。目前,建信基金有4000多万客户,以前客户资源来源最多的是建行,现在我们在蚂蚁等第三方平台上的客户数量超过了传统银行渠道,也印证了建信基金的市场化能力。我们在网络群体中的知名度不断提升,也将有助于我们在场景和生态建设上形成正向循环。

为了更好地推进上述目标,在对内改革上,我们需要建立业务单元和业务矩阵,每个个人和组织都可以成为创新的原点;在对外合作上,突破藩篱,和更多的优秀平台,例如互联网公司、建行之外的其它银行、高校和第三方合作,一起构建共赢的健康生态。我们现在有一个理念,不把互联网第三方平台看作渠道,而看作共赢生态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希望通过与他们的合作,把互联网的基因引入到公司,实现经营理念的转变,如果做好了,我们还可以把互联网的经营理念反馈给建设银行,反哺银行体系。

中国基金报记者:您希望建信基金成为一家什么样的基金公司?

孙志晨:从创业初期,我们就想把建信基金做成一家基业长青的百年老店。这首先要求公司自身是一个健康的生态体,同时要求我们致力于与客户、股东、合作伙伴等社会各方构建健康生态。企业发展得越好,构建的生态体越大,企业的能量场越强,带动的资源和合作越多,影响也越广泛, 社会也会因为我们而变得更加美好。在一个互通互联的时代,不能关起门来办企业,只有构建好生态,才能促进企业长远发展。应该说,构建健康的生态体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大局观。

当前,建信基金正处在“由大到强”的关键转型期,这个时期的高质量发展是实现“由大到强”转化的必要前提,也是现阶段的发展重点和突破方向。我们要学习“水”的品格,以“上善若水”为德行的最高追求,具备水一般“润物细无声”的情怀与能力,以投资者日益增长和不断升级的财富管理需求为根本,以助力实体经济转型腾飞为更高的追求,以滴水穿石的毅力、海纳百川的大度,实现更高的发展目标。我们目前还不敢说可以成为水,但我们在学习它,往这个方向发展,建信基金正在做软环境的设计,准备做一个文化展现,要突出我们的企业文化要素和水的精神。

优化资产管理结构

打造“第二发展曲线”

中国基金报记者:在公募基金业从业15年,您有什么骄傲或者遗憾的地方?

孙志晨:总体来讲,银行系基金公司整体都成长得不错,完成了初创到起步的阶段性历史使命,改变了以往国际上“大银行、大金融企业办不出一流资管公司”的现象,这算是有一点点骄傲的事吧。我筹备建信基金的时候42岁,当时的信念是,建信基金是我职业生涯的下半场,公司能不能做好,是对我前半生的证明。人这一辈子能干好一件事不容易,能把建信基金办好,是我们初创者当时的“发心”,应该说见到了一定成效。

当然,也有遗憾,虽然建信基金的资产管理总规模排名靠前,但从结构上来看,权益基金的规模占比还不够,权益投资的品牌形象和市场号召力还没有树立起来,权益投资能力还有待提升,另外,我们的国际化能力偏弱,这两部分是我们的短板。按照“木桶理论”,我们要加紧补课。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总会有自己的“盲区”,我们要努力超越自己,发现自己的盲区,看清自己的短板,并把它补齐、补好。回顾过去,我觉得要少讲点成绩、多想想不足,寻找自身与行业领先者的差距,不断前行。

作为建信基金初创时的总裁,当年想的是怎么和大家一起努力建设好公司;岗位调整以后,关注的重心转向企业文化、战略转型等更为宏观的视角,尽可能帮助公司打下更好的基础,实现更长远的发展。

中国基金报记者:建信基金在权益投资方面有什么发展规划?

孙志晨:由于自身资源禀赋、客户风险偏好以及外方股东保险起家的经营背景等因素,我们在权益投资风格上价值与成长并重,业绩偏长期导向,但在当下追求“明星效应”的市场环境中,没有形成太突出的轰动效应和市场号召力。相反,我们在固收类产品上的规模和业绩一直处于行业前列。

目前,我们正以构建公司“第二发展曲线”为目标,在公司内部把资源向权益产品上倾斜,同时通过金融科技助力权益投资能力的提升等等。但这不会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目前的策略是用固收类产品稳定规模,用工具类、创新类产品以及主动管理型的权益产品来优化资产管理结构。

在权益产品布局上,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利用金融科技赋能,重点推进被动指数、指数增强、Smart Beta、ETF等工具类产品,这类产品投资风格透明、交易费率低廉,更易为投资者识别和运用;同时公募FOF、MOM以及养老FOF,也是我们在养老三支柱发展的大背景下重点布局的产品;此外,随着基础设施公募REITs试点开启,公募REITs也会成为公司努力争取的下一个重要业务增长点。二是在主动管理型的权益产品上,我们将重点发展风格鲜明的行业基金,在各类优秀行业基金做支撑的前提下,全市场精选、价值型、成长型等风格类的主动权益基金,也会水到渠成地发展起来。

另外,我们要加强投研平台化建设,进一步提升投研系统化和智能化水平,强化“智慧投资+科学投资”的正向循环,持续推动系统平台不断迭代更新,提高产品绝对收益能力。同时,对股票库进行持续动态优化管理,通过一套量化指标(包括流动性、业绩、成长性等)进行系统筛选,初筛出一定比例的股票“入库”,再精选出符合条件的、更小比例的股票分别进入一级库和核心库,由此完成“股票池”向“股票库”的转换,并通过“量化标尺”对不同股票标注结构性的特点,明确它们在不同投资组合中的作用,从“基于个股的投资”转向“基于策略的投资”,逐级提高实现“阿尔法”收益的胜率。

在考核制度上,我们早期考核基金经理时按照相对排名的逻辑,但我们发现,公募基金的目标不是为了战胜同行,而应该更好地去理解市场、驾驭市场、战胜市场,提升为投资者创造绝对收益的能力。因此,下一步我们还要想办法控制回撤,以绝对收益的思路做投资,力争为投资者获得更加稳定、持续的超额收益。

企业要能创造价值

筹备引入ESG战略

中国基金报记者:无论是管基金还是做企业,都面临平衡长期收益和短期收益的问题,您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孙志晨:这里面有两套逻辑,一种逻辑是盯着规模和短期的利润,“我要生存,生存好了再说别的”;另一种逻辑是,从事情发起时的着眼点、初心、胸怀起步,去做一件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规模、利润、个人利益只是自然产生的结果,我们选择的是第二套逻辑。

建信基金现在要将ESG纳入公司的战略新选择,系统推进ESG项目,这是我们坚守初心的一份选择,也是我们面对未来的一份态度。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需要做一些对社会有用的事,解决问题、创造价值、促进社会的进步与繁荣,这是建行的理念,也是我们的信念。我们相信,本着一颗与社会各方共荣共赢的心,好的结果会是自然而然的事。

中国基金报记者:请谈谈建信基金的ESG战略新选择。

孙志晨:ESG投资目前在欧洲实施得最好,中国开始逐步引入这个概念,把它作为投资和公司治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信基金早在2010年就成立了符合ESG理念、践行责任投资的建信上证社会责任ETF及其联接基金,今年正式将ESG纳入公司的战略新选择,这里面有两个维度,一是从投资端引进ESG系统,二是在企业经营管理上,把自己变成一家ESG公司,力争在金融双向开放的背景下,吸引更多全球机构投资者的视野,提升建信基金在全球资管格局下的竞争力。

我们刚才谈到了文化的重要性,但文化主要在精神层面,反映出员工的精气神和职业习惯,而ESG有一套指标因子体系,ESG是文化落地生根的一个比较好的载体。我们认为企业的发展,除了要为持有人获得回报、为股东赚取利润、与伙伴实现共赢、为员工创造平台外,还应该有更高的视野、更广阔的胸怀,要尽可能对环境、对社会治理乃至对全人类做一些贡献。我们要求建信基金的治理体系包括考核体系都要符合ESG的基本理念,以维持公司更健康地发展。

三十五年金融老兵

坚持与持有人站在一起

中国基金报记者:您什么时候来到建行?请讲讲您早期在建行的经历?

孙志晨:1985年,我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建设银行总行,先后参与了发行建行金融债、开发银证通业务系统、发行中央级企业债、国债等相关工作。1998年,首批规范的基金公司成立后,我在建行证券处参与搭建证券业务系统,这是第一个真正“以客户为中心”的全行范围内的证券登记、交易、存管的场外系统,实现了以唯一客户识别号为核心的系统架构,在当时非常领先。2001年,华夏基金旗下第一只开放式基金--华夏价值成长基金就是我们销售的,还记得结束当晚9点,我们一起到建行所在的科技大楼,通过自己开发的证券业务系统做盘点统计,总共卖了16.6亿,这在当时是非常优异的销售成绩。

在建行时,我们销售基金采取的就是“精品策略”,为投资者把好第一道关。第一是选公司,选好的公司;第二是选好公司的好产品,当时每代销一只产品,我们都要组织一场现场培训。因为基金是风险性较高、收益不确定的净值型产品,与传统的客户对银行产品的理解不一样,所以必须要和客户经理、客户反复沟通、解释清楚。

应该说,公募基金行业从设立之初就有了非常好的制度安排:一是信托的制度安排,涉及到公司治理、投资运作、财务会计、产品销售、信息披露、人员管理等一系列的基础环节,保障公司运营受到严格的法规监管与制度约束,使公募基金成为信托关系落实得最充分的资产管理行业,真正做到“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二是强制托管的制度安排,使得公募基金的资金运转由银行体系来完成,不会出现挪用客户资金的问题,管理人只能按照基金合同勤勉尽责地去创造价值,保障公募基金行业发展22年没出过大的风险事件。另外,督察长制度使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更多一重保障,为公募基金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中国基金报记者:您当时是在什么机缘下来到建信基金主持工作?

孙志晨:2005年,我42岁,在建行工作正好是20年。那会我自己主动向领导表达愿意出来办建信基金,也愿意承担这份工作的压力。当年4、5月份,我们先从建行内部公开招聘十余人,当时我们就达成共识,到建信基金是来创业的,离开建总行没有任何保底承诺。6月16日,我们在富凯大厦租了一个30-50平米的写字间开始正式上班,一边筹备公司、一边对外招聘,招聘的主要是投研、TA、FA等专业岗位的核心人员,到公司成立时大概又招了30多人。从6月16日筹备,到9月19日公司正式成立,只用了三个多月时间,非常紧张。12月2日,我们发行了第一只产品--建信恒久价值,募资额62亿。这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建信基金是建设银行股改上市后实现集团化运作的第一家子公司。

中国基金报记者:您会买基金吗?

孙志晨:从2001年代销基金开始,我就不再做股票 投资,全部换成了公募基金,因为信奉基金的理念,第一,基金是专业投资,基金经理的专业性可以通过时间来验证;第二,基金是组合投资,可以尽量减少非系统性风险;第三,基金管理机构拥有强大的IT系统和风控系统,具备严格的交易纪律性;第四,基金管理团队拥有强大的投研能力,在投研时间和信息量上的优势是普通个人投资者难以比拟的。另外,建行当时代销基金采取“精品策略”,对公司和产品都会精挑细选,我自己销售的基金,基本上每只都会买一点,这是我的信念,也是一种情怀,我要和购买基金的老百姓同进退,做到知行合一。2005年建信基金成立后,我把所有其他公司的基金都赎了,全部换成建信基金的产品,这也算是一种执着吧。

在采访的最后,孙志晨还向记者提到了他对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他表示,面对百年未有之变局、经济结构之深度转型,以及资本市场变革的新起点,资产管理行业有望在引入多元参与主体、有序扩大投资范围、稳步推动产品创新、切实提升投研实力等方面实现进一步突破,进一步强化其全球资源配置功能,推动形成以国内资金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资金循环双促进的新格局。作为其中的合格机构投资者,建信基金将在过去15年发展的基础上,始终致力于找准客户的需求、找对时代的方向,坚持党建引领的核心作用,牢牢把握价值创造的根本和优化生态的大局,以数字赋能为引擎、以服务升级为契机,补短板、提质量、增效益,筑牢智能科技的基础,提升核心竞争力,始终坚持与持有人站在一起,构建行业健康生态,为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综合性资产管理公司和基业长青的百年老店不懈奋斗。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