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突如其来!20位私募大佬最新解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基金频道 >> 基金重仓 >> 文章正文

疫情突如其来!20位私募大佬最新解读…

加入日期:2020-2-3 8:32:51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0-2-3 8:32:51讯:

盈峰资本总经理蒋峰:

优质公司回报可期

新型冠状病毒在神州肆虐, 为正在走向复苏的经济趋势增添了新的不确定性。我们从以下几个维度,谈谈对权益市场的看法:

可能的政策对冲将有效降低疫情对宏观经济的冲击。2003年SARS期间,处于复苏进程中的中国经济受到负面影响的时间约1个季度。

虽然当期需求受到抑制,但大部分消费需求只是推迟,并不会消失,消费需求在二季度或者下半年会得到补偿性释放。

政策对冲将成为有效降低疫情对经济负面冲击的关键。审视当前的宏观经济状况,虽然从2019年四季度开始,全球经济进入复苏周期,中国宏观经济也出现了可喜的复苏苗头。但此前的复苏势头相对较弱,疫情袭来对工业生产和消费都会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中小企业抵抗突如其来的冲击能力较弱,所以必须有强有力的对冲政策来降低疫情对宏观经济的负面影响。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之年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首先是货币政策方面在保持流动性充裕的同时,宜继续引导企业的贷款利率下行,降低企业运营的资金成本。其次是充分考虑疫情可能对基建开工和房地产投资构成的负面影响,加大财政的宽松力度,积极推进新型基建项目的建设,确保宏观经济运行在合理的区间。只要政策及时有效,相信疫情对经济的冲击会降到最低。

以史为鉴权益市场机会大于风险。以史为鉴,历次突发性事件发生之后,股市剧烈调整往往是买入优质权益资产的好时机。如2011年3月,地震引发日本福岛核危机事件,日本股市在3月11日、3月14日分别下跌1.72%、6.18%,3月15日又因传言福岛核电站的辐射泄漏有向东京等城市蔓延之势而在盘中一度跌幅高达14%。但仅过了1天,市场就大幅反弹,2个月几乎收复所有下跌幅度。当时日经指数下跌到8000点附近,如今的日经指数已经稳稳地站上20000点。历史表明,每次“黑天鹅”袭来,不确定性带来的恐慌总会在短时间内压倒理智,但当恐慌散去之后,理智也从未缺席。市场因恐慌而大幅调整往往是布局优质公司的大好时机。

行业竞争格局良好、竞争优势明显、资产负债表稳健,现金流健康的优质公司,其抗风险能力更强,在经受了“黑天鹅”事件“洗礼”后,优质公司往往更有能力恢复到正常经营水平,有的甚至还可以乘势而上,获得更好的发展。在优质公司群体中,我们更关注三类投资机会:第一类是受疫情推动,未来渗透率或集中度加速提升的细分领域,如电商、互联网服务业、互联网游戏、健康保险和在线教育等;第二类是受益于对冲政策推动加快的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既包括通讯设备制造等新兴领域,也包括传统的装备制造领域;第三类是此次受损较严重的“衣食住行”领域,股价对负面因素充分反应后依然值得布局,等待二季度之后的消费需求补充性释放。疫情冲击之后,先前市场较高的风险偏好会得到一定的修正,前期部分估值水平透支盈利增长的公司可能面临较大的压力。

泰旸资产总经理刘天君: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1月份A股先扬后抑。上半月市场稳中有升。随着疫情扩散,避险情绪逐渐升温,下半月市场大幅回调。香 港市场同样受到疫情事件明显冲击。海外资金担忧疫情扩散会对实体经济产生较大冲击。

肺炎疫情短期对经济将造成一定冲击,春节消费占比较大的餐饮旅游等行业损失惨重,短期很难恢复。一季度GDP增速可能下降到4%左右。参考非典时期的经验,货币和财政政策将逆周期调节,政府通过适度降息降准、加大减税和支出力度,将起到稳定经济增长的效果,但经济增长压力将更加突出。

我们认为全年市场大概率呈现区间震荡,市场的投资主线在外部冲击下,节奏会有变化。但调整结束后,仍将继续演绎结构性行情。

短期看,节后A股有补跌需求(节日期间恒生指数和A50期货分别下跌5.7%和7.0%),预计A股会有相应调整。但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控制,在疫情病例数据拐点到来前后,市场有望企稳回升。短期情绪影响下的回调,将使得优质标的更有吸引力。应该化危为机,理性评估短期风险和长期收益,积极调整组合结构。科技硬件和消费品将在调整后显著分化,医药和互联网中的部分子行业则有望取得超额收益。

消费品板块受到疫情影响将延续节前的回调趋势,难现整体性机会,将出现明显分化。大部分可选消费板块将面临业绩和估值双杀的压力,具有线上消费属性或线上化转型较好的公司有望取得超额收益,相对看好化妆品、高端白酒、包装食品等板块。

受疫情影响,医药板块相对受益,持续看好创新药、医疗器械及领先的医药服务公司。短期部分避险资金有望增持与疫情存在关联性的诊断、医用防护耗材、治疗性药品和器械、药店以及互联网医疗等。长期而言,政府公共开支会加大对医疗防疫、公共卫生的支付比例,国产医疗器械、疫苗、创新药公司有望受益。

春节假期前,电子板块延续2019年的强势行情,其中半导体板块表现尤为突出。受疫情恶化影响,春节期间港股科技板块回调较大,市场担心消费信心下降导致电子制造产业链受损。我们认为短期事件仅仅阶段性影响市场情绪,并不改变2020年产业链变革的趋势以及中国先进制造的优势,坚定看好具备全球化产能布局能力以及行业格局稳定的优质龙头公司。

春节期间62%的人几乎没有外出,上网、游戏等活动增加,尤其是具有隔离性质的网络游戏成为主要娱乐项目,多个头部手游产品在春节期间都有不俗表现,《王者荣耀》除夕夜当日流水达20亿,预计1月实际流水或突破90亿元,达到历史新高。另外,2020年将是5G全面商用的第一年,云游戏将打破现有的流量分发模式,激发行业爆发新动力。同时,云通讯办公将长期受益于线上化趋势,基于云计算的视频会议和音频会议将出现显著的需求增长,基于月度订阅费用的商业模式也将受到企业的普遍接受。

尚雅投资总经理石波:

市场结构性行情趋势不会发生大变化

突发的肺炎疫情,对经济可以说是危中有机,危在于房地产投资可能下滑而基建投资起不来;机在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可能进一步发力和放松。

疫情会短期影响股市,而市场结构性行情趋势并不会发生大的变化,仍然是流动性的分化:龙头企业和蓝筹股成交量放大,中小企业和亏损企业交投继续萎缩。

从行业上看:1、消费品行业,特别是酒店、旅游、餐饮、零售、电影等服务行业受到冲击。但对比非典、三聚氢胺、塑化剂危机,在危机解除后,都迎来了反弹和长期发展。2、周期品和制造业也会受到开工延后和人员流动成本上升的影响,特别是基建和房地产投资压力大,对经济或有中线影响。劳动密集型企业将遇到开工迟、招工难的问题,但是目前处于库存和投资周期底部,疫情加重经济下行压力,政府或将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和放松货币政策。房地产、汽车等行业的限购措施如果能够有所松动,就能对冲投资下滑压力。因此金融地产等周期行业由于估值低存在中线投资机会。3、周期性消费品,如白酒、家电受疫情影响较小。周期性消费品行业有自己的周期,且估值合理、业绩稳定,长期投资价值仍然显著。4、科技、医药等成长性行业不受影响,存在结构性投资机会。

每件重大事件背后都孕育着新的商机,如非典后京东与淘宝的崛起,塑化剂事件后伊利的崛起。此次防疫让整个社会强制适应了居家隔离,“独立”与“减少直接接触”潜移默化中成为了人们新的生活习惯,提高了在线模式的市场接纳度,工作不再受地理空间限制,服务业不再只是人对人的服务。可以期待未来虚拟与现实互补,如VR/AR等,随着5G技术普及顺势崛起,成为新的产业风口。

非典过后互联网时代兴起,此次疫情也可能会是中国经济升级的一个新起点。医疗和互联网行业直接受益于疫情防控措施。但目前成长行业,特别是科创板的估值较高。5G、新能源汽车等存在结构性投资机会。

疫情不可能改变中国经济的中长期走势,对股市的影响也是短暂的。只要应对及时措施得当,就可以化危为机转危为安。股市政策方面,也可能进一步开放巿场,鼓励长线资金,特别是保险和银行理财资金入市。

价值投资的核心要素是以便宜的价格买好公司,而市场大部分时间是有效的。所以好公司常常不便宜,只有在出现像三聚氢胺、塑化剂等危机的时候才有投资好公司的时机。目前肺炎疫情对消费品行业和市场情绪来说有短期的影响,但是不会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消费方式。在疫情缓解后,人们会更加疯狂得吃喝玩乐。隔离解除后,人们会更加追求诗和远方,喝更多的酒、吃更多的火锅、去更多的地方、看更多的演出。一个季度的收入变化也不会改变企业的长期投资价值,现在是投资好公司的最佳时机。

中欧瑞博董事长吴伟志:

短期谨慎中期积极

从17年前的“非典”以及人类与疫情斗争的历史看,疫情终将得到控制,一切将恢复以往的逻辑。

疫情对市场的影响,盈利端对一些企业可能带来4%~8%的调整压力,情绪端不好精确把握,在5%~10%左右。这些是未考虑政府采取积极对冲政策的情况下。在疫情对经济阶段性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情况下,积极的对冲政策是大概率会见到的。

风险还是机会?有些疼,是我们必须忍受的。

疫情的冲击带来的下跌,是风险还是机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权益投资者如果不具有对市场短期调整带来净值波动的忍痛能力,恐怕应该选择当一名观众,不参与这个市场会更愉悦一些。

面对那些定性优秀长期看好的公司,之前嫌贵买不出手,这一轮被市场恐慌带下来了也不敢出手,那我们需要问自己一个问题:何时才应该出手?

再次将“不能做短期舒服长期错误的事;一定要做长期正确的事,即使短期痛苦”这一句座右铭与朋友们共勉。如果在2018年四季度,市场最绝望时,不能忍受短期痛苦逐步布局优秀的公司,如果在2015年市场最疯狂时,不能忍受短期持续新高逐步离场,那很难有好的收获。在二级市场做投资,有些短期的疼是必须忍受的。

关于下一步的预判及操作思路,在疫情的冲击下,本轮市场下跌定性上属于中级调整,持续时间预计会持续三周到两个月,指数调整幅度从高点估算在10%~15%左右。在指数调整中,第一阶段往往是大多数股票都会有所下跌,第二阶段就会出现分化。

我们的操作策略是短期谨慎,中期积极。一方面利用指数期货对冲阶段性调整带来的净值波动风险,另一方面,对于长期聚焦的定性优秀的公司,利用本轮调整后段的机会,适时加仓。

清和泉资本投资总监、高级合伙人吴俊峰:

中期关注政策调控的效率和效果

本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严重程度堪比2003年SARS疫情。预计一季度经济压力较大,后续的恢复会弱于2003年的速度,尤其是对第三产业影响较大且持续的时间较长。关于后市,短期走势将取决于市场情绪(疫情变化),中期需要关注政策调控的效率和效果,尤其是流动性因素。

根据疫情所处的阶段判断,2020年一季度经济面临大幅下行压力。市场预期疫情在2月末会得到有效控制,二季度末全面消退。根据2003年的经验和宏观逻辑,本次冲击对第三产业影响较大且持续时间较长。

假设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经济的潜在影响与SARS相当,根据此次疫情的持续期给出乐观和悲观两种情景:乐观情景下疫情在2月底得到有效控制,悲观情景下疫情一直持续到二季度,估算结果对2020年一季度GDP增速的影响,分别为0.7和1.4个百分点。

短期走势依赖市场情绪(疫情变化),中期走势取决于货币政策和经济形势。

关于行情,当前市场预期疫情处于扩散阶段,市场存在恐慌情绪,A股开市后,仍有一次性的压力释放。后续走势要看疫情的变化情况,核心指标是新增确诊数的明显下降,更先行的指标是新增疑似病例的明显下降、宏观政策的对冲,包括一季度货币政策的降息,全年降准和降息目标的增加,全年财政政策的再扩大。

关于行业的判断,决定行业表现的核心因素是经济驱动模式和行业业绩预期,当前不管是从信用-过剩货币周期判断,科技驱动周期判断,科技行业预计仍受追捧的概率较大,且科技行业本次基本面受影响的力度相对较小,但是科技行业要特别堤防宏观政策的边际低于预期、系统性恐慌带来的明显补跌(类似2018年三季度)。周期、金融和消费板块受基本面预期走弱影响表现会相对较弱,其中医药生物具有短暂的催化行情,后续堤防补跌。

后续要密切跟踪疫情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以及国家为对冲负面影响采取的宽松政策。如果流动性的宽松状况继续加强,则反而对全年A股市场更为积极,短期的不利因素并不影响全年的收益预期。

源乐晟资产合伙人杨建海:

复苏不会缺席

新型肺炎疫情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经济和市场是所有人的脉搏共振。

钟南山院士判断疫情在一周或10天达到高峰。在此假设下,对经济冲击最大的时期为2020年一季度。我们原本对2020年的经济判断为周期性企稳回升,由于此次新型肺炎事件的影响,一季度的复苏节奏可能将被迫中断,预计单季度GDP破6%的可能性较大,但整体复苏的方向不会变化,只要逐渐恢复秩序,绝大部分行业都会加紧在后续的时间里把进度赶回来。

同时,在2020年一季度经济可能出现深坑的情况下,财政和货币政策有进一步加大宽松的可能性。经济调控是动态跟随式,下行压力增大时,就可能加大逆调控的力度,防止经济进入内生通缩。2003年经济处于上行周期,在2003年二季度疫情加重的情况下,财政和货币就仍然保持扩张的状态。目前的经济仍然处于衰退末期,疫情的出现可能会让财政和货币政策延长宽松的时间或加码宽松的力度,中长期看更有利于经济的周期性回升。考虑到一季度部分需求的后移,我们在下调一季度经济增长预期的同时,可以上调2020年二季度到四季度的增长预期。

一次性冲击带来的市场调整其实是“机会”。2020年经济周期企稳回升的方向不会变化,复苏只会迟到但不会缺席。我们依然认为,未来的机会更多在于优秀企业的盈利增长空间以及其可持续性,市场仍高估其周期性而低估其盈利能力。

华夏未来资本投资总监巩怀志:

安之若素陌上花开

本次疫情爆发快速猛烈,不断打击投资者的信心,全球风险资产承压。A股春节休市期间,欧美市场、香 港市场都出现大幅下跌,A50期货过去一周累计跌幅超过7%。预计节后A股市场也会面临恐慌性抛盘带来的短期快速下跌。在新增确诊患者和疑似患者数据出现拐点前,市场风险偏好将持续受到压制。

回顾历史几次大的疾病疫情,对股票市场的冲击都是短期性的,情绪影响远大于基本面影响。2003年的“非典疫情”在受到广泛关注后,先是8个交易日下跌了8.8%,之后又从低点缓慢反弹了6.5%。疫情进入尾声后,影响市场的主要因素回归基本面。

根据国家卫健委专家的判断,按照传染病发展的规律,元宵节前可能就会迎来疫情的拐点。但若因节后返程人员流动或其它因素,疫情再度上升,市场还将面临一段时间的至暗时刻。当疫情出现被抑制的势头后,A股将很快回归中长期经济趋势、盈利变化、流动性和政策主导的基本面驱动模式。

股市领先于社会经济基本面,市场阶段性大幅调整带来了中长期投资者的进场机遇。短期下跌中,医药板块将继续有较好表现,游戏、视频等新兴休闲娱乐方式阶段性受益,旅游、景区、酒店、航空等可选消费行业遭受重创。中长期来看,5G、消费电子、半导体等新技术周期中的科技核心资产,以及受益于周期触底反转的风电制造、电动汽车等新能源领域将再次迎来建仓良机。

凯丰投资首席经济学家高斌:

生命在于运动

2020年展望中我们关注两个主题,中国红利下的全资产小幅上涨,以及预期因风险不断切换所带来的市场大幅震荡,结论是生命在于运动。仅过去一个月,市场波动幅度之大让人瞠目结舌。未来几周,市场依然会存在巨大波动,跟紧事件进展进行风险与形势预判,灵活管理、主动大幅调仓比一味地坚守牛市或者熊市更重要。就疫情本身,不需要太担忧。但不恐怖不代表不恐慌,这是我们现在最担心的。股市开盘后,风险资产预期都相对悲观。

从基本面来看,政府与民间采取的措施非常极端,消费大幅下滑已成必然。

从资金面来看,预计因指数再次扩容带来新增外资流入概率不高,理财子公司的到位资金也比预期慢,传统资金渠道存在缺口。同时,一月份大额解禁其中卖出量非常小。多方数据与分析显示,现在公募私募仓位非常高。节后跳空低开是必然的开局。因为市场在此期间没有机会减仓,出逃压力大。即使低开后有所反弹,空间也会比较有限。

情绪面,A股市场不缺钱,但缺乏信心。疫情的出现以及为防止疫情蔓延采取的措施带来的经济冲击,对风险资产的信心打击比较大。所以,我们对短期情绪驱动带来的新增资金也很悲观。

现在绝大部分的分析报告都在把新型肺炎类比2003年的非典。但从形态来看,此次冲击更像是一个较小规模的2008四季度。

与非典时期不同的原因是,2003年中国经济趋势向上,驱动因素主要为出口带动的制造业,又没有封城措施,自媒体传播带来的恐慌也较低,所以冲击较小。而现在中国经济逐渐成熟,自然趋势伴随潜在增速下行,内需服务业消费贡献大,中 美贸 易摩擦并未停息。科技、金融、与政治存在巨大不确定性,经济受到的冲击要比非典大很多。

此次国内只有人员流动的骤停,而2008年是全球范围内贸易与金融的骤停。只有相似性,但幅度完全不同,此次国内受到的冲击效应幅度会小很多。我们强调的相似性的结果是此次冲击的时间不会很长,约为一到两个季度。

经济受到冲击,商品需求下降确定,初始跌幅会高于股票。如果抄底,商品优先,然后才是股票。此次冲击,很多消费真的消失了,会影响股票盈利增速。而基建投资只会递延。如果政府因此刺激的话,财政投资基建是见效最快的方法。雷曼带来的2008年四季度骤停,2009年3月美股见底,期间商品是大幅跑赢美股的。如果降准降息,股市反弹可能是减仓机会。利率债后面会面临调整。

总结一句就是,疫情乐观,经济悲观,各类资产大幅波动。2020年剩下的11个月里,生命依然在于运动。

同犇投资总经理童驯:

坚信“守得云开见月明”

疫情牵动着亿万人民的心。短期来看,疫情对一季度经济会产生一定负面冲击。中期来看,2020年是诸多目标兑现的一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战完成、国内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等,要求GDP增速不低于5.5%,面对经济的短期承压,相信政府部门会采取合适的政策来减缓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因此2020年整体经济的下行空间仍是相对有限的。

1月20日起,资本市场(A股、港股、债券、商品、汇率)对疫情的影响迅速进行定价。节后A股开盘市场会进一步下探调整。部分消费服务类公司短期盈利会受到疫情的影响,但消费服务行业中长期看好的逻辑没有改变。几个月的负面影响对有核心竞争力的品牌消费企业的内在价值影响不大。某种意义上,对于那些龙头企业而言,肺炎导致的负面影响是一次性的,类似于一次性的“营业外支出”、“非经常性损益”,这些“非经常性损益”对企业内在价值影响不大。我们认为,肺炎疫情带来的股市下跌与2015年的股灾行情至少有两个本质区别:2015年上半年创业板等不少股票估值很高,而目前市场总体估值水平不高;其次,2015年市场抱团的主要是概念性、题材性的个股,那些个股经不起时间的检验,本身不具备长期投资价值。经过这几年的市场洗礼,机构持有的主要是一些有竞争力的核心资产,包括一些品牌消费公司,这些公司未来10年、20年依然有几倍空间,短期盈利的下调不影响这些企业长期的盈利前景和长期的投资价值。

疫情不会改变中长期的经济和资本市场运行轨迹。时间拉长来看,疫情将带来好多股票的“黄金坑”,“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并不适合任何时候,但我们认为适合疫情严重的当下。我们会依然坚守大消费,尽管短期不可避免会有痛苦。我们坚信真正有核心竞争力的公司是“越跌越有价值”,而不是“越跌越抛弃”,尤其是行业和公司的长逻辑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时。从真正价值投资的角度来说,“为国护盘”适合当下的A股,我们再一次体会到“价值投资并非总是岁月静好”,但我们坚信“守得云开见月明”。

上善若水董事长侯安扬:

公司长期基本面是更核心因素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经济的影响,短期无疑是损失巨大,中长期的影响,怕是不能用“无影响”来概括。

应对疫情,国家不计代价投入,很可能会使财政赤字扩大化。过去两年,出于托经济等原因,财政赤字呈现不断扩大趋势。应对疫情需要消耗非常大的资金,在本以不宽裕的财政预算里,不得不额外拨付一部分来应对疫情。如果因为经济下行带来税收压力,一进一出会恶化财政收支情况。国家是否考虑发行特别国债,值得讨论。

疫情对于我国的支柱产业———房地产的冲击值得警惕。当年非典疫情,恰逢香 港楼市几年熊市末期,依然对楼市产生了不小的冲击。这次疫情,处在我国房地产行业下行期开端,可能会带来需求的迅速减少,对地产价格有显著冲击。

节后的A股市场,从节前停牌到现在,A50期货已经下跌了8%,恒生指数下跌了6%。这期间的下跌,是由于疫情信息披露越来越多,市场对疫情的负面影响做出的反应。考虑到这两个指数和A股的联动性,节后A股各类指数可能要有比较大的补跌。

从海外的研究和我对市场多年的观察来看,投资者是在进化的。这次的资产价格反应,有可能比之前更快速,也即是下跌速度会更快,把疫情对公司的业绩影响直接一步到位的反应完。

但是,我们也可以从之前 非典疫情学到,公司的长期基本面是更核心的。非典疫情把一些股票价格带下来,事后发现这反而构成了重大的投资机会。因此,投资上,我们不要对这次疫情给予过高的评估,而要把工作重心放在公司基本面和资产价格的评估上。

枫池资产执行董事、投资总监任竞辉:

疫情对经济的冲击是一次性的

相比2003年的“非典”,此次全国自上而下的动员力度更大,范围更广,带来的短期经济冲击也会更显著。但是疫情对经济的冲击是一次性的,对全年GDP的冲击是0.2、0.3还是0.5,并不是影响股市的主要因素,反而会引发投资者对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方面的对冲手段的预期。

开市后市场在经历快速冲击后大概率会见到股指的阶段性底部,影响因素主要是疫情进展和对冲的经济政策。当前再去考虑降低股票仓位的意义不大。当前策略重点应该放在市场下跌后的组合结构上。短期来看,受疫情冲击较明显的主要是快消品产业链(食品饮料、服饰、化妆品、养殖、包装)、消费服务业(旅游、商业、院线等)、运输物流业等。前期外资持股集中的行业和个股,短期可能加大波动。而线上娱乐、传媒等行业会得到阶段性促进。制造业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初步分析,疫情引发的工期延误中性预期在10个工作日左右,影响可控,基本上可以通过产能调节在一季度或者上半年消化。因为普遍来看制造业上半年产能相对宽松,尤其是高端制造业,产能对劳动力数量不敏感,客户关系稳定,只要疫情不显著升级、不引发国际订单减少,短期冲击对股价影响不大。房地产和金融有可能受益于潜在的货币政策宽松。

从历史上看,突发事件带来的调整,一般不会轻易改变之前的行业板块趋势。年初以来,市场已经自发地选择了业绩趋势和交易阻力最好的方向,即以5G、半导体、新能源、新媒体为代表的大科技板块,我们将继续优化组合,把更多仓位集中到这些板块的优质龙头公司上来,把握低成本收集好筹码的机会。

相聚资本总经理梁辉:

疫情不改A股中期向好趋势

疫情数据将是短期内影响市场的核心因素,重点关注春节假期后二代感染和返工后人口流通加快对疫情数据的影响。从投资的角度看,对标2003年非典期间A股的运行规律,我们认为疫情将对商品、服务消费类板块形成短期冲击,但冲击是暂时性的、与疫情同步性强,冲击幅度仍需跟踪。医药、化工等板块通常在疫情爆发期表现较好,医药板块在非典疫情爆发期(2003/04/16~2003/04/30)的相对累计超额收益率为 7.21%。

本次疫情从2019年12月8日出现首个案例,到2020年1月中旬,市场对此认知不足,反应较为温和,无论是A股还是港股均未受到影响,继续反弹向上。1月下旬开始,疫情得到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重视,市场对其影响认知更加充分、对其后果也更加担心,市场逐步有所反应。春节期间,疫情进一步发酵,目前市场仍处于较为担心的状态,不排除节后开盘市场仍有情绪性惯性下跌的可能。

利好的是,为应对节后首个交易日因交易“扎堆”对流动性的潜在冲击,央行明确表示,将运用公开市场操作等货币政策工具投放充足的流动性,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中长期看,货币政策仍处于宽松周期,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于货币政策的表述偏宽松,随着猪价回落,CPI对于货币政策的制约将逐步缓解。此外,经济自2019年四季度进入阶段性企稳,今年一季度可能会延续复苏趋势,经济复苏的拉动力主要体现在制造业持续复苏、基建数据改善、进出口数据改善、地产政策边际放松等方面。

疫情可能对市场短期情绪和节奏有一定影响,但不改变中期市场向好的趋势,A股和港股的估值在回调后更具吸引力,我们对市场中期走势仍持积极看法。不过,当前疫情仍在演化中,后续仍需紧密跟踪。

少数派投资:

影响中国经济的黑天鹅

我们没办法预测疫情对未来的影响,不过有类似的先例,2003年的“非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一些情况。和其它危机事件相比,流行性传染病对社会全服务业的影响和冲击最大。如今服务业占比、体量显著高于2003年———2003年GDP13.74万亿,第三产业占42.07%。2019年GDP是99万亿元,第三产业(服务业)占比53.96%。2003年,第三产业GDP在第二季度有很明显的同比增速下滑(约1%的累计增速下滑,影响了514.2亿的第三产业),一直延续到2004年第一季度才好转。如果按照同比例简单推算,此次疫情可能会对今年的GDP带来成倍的影响,特别是客运、餐饮、旅游、线下百货零售等其他线下消费场所受损严重。

2003年7月QFII正式入市。和如今的北上资金相似,选择了当时钢铁、港口等大蓝筹股票,在非典后经济受损和货币政策收紧的环境当中,绝地反击走出了五朵金花的行情。

同样,这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影响,可能会重创旅游、餐饮、线下零售百货等行业,还有各地延迟开工的影响。但这些并不影响医药、食品、日用品、汽车、通讯、宅概念等行业,甚至还可能刺激了线上消费。

危险一旦公开透明,就并没有那么可怕了。在疫情公布之后,节前股市反应剧烈,情绪的恐慌会蔓延到整个市场。在A股开市以前,香 港恒生指数大幅度下跌,意味着海外投资者对中国资本市场的恐慌情绪还在。市场的恐慌往往是会过度的,而这恰恰是我们应该坚定从中寻求机会的时候。

汉和资本投资总监罗晓春:

众志成城共克时艰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来势汹汹。我们相信短期的冲击不会改变长期的发展趋势。任何一次艰难时刻,都只是影响市场的短期因素。无论对于中国经济发展还是上市公司盈利的长期持续性,都不会有根本性的影响。历史一再证明,A股市场长期是有效的,股价的长期走势是由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决定的。

股票价格由上市公司内在价值决定的客观规律,决定了每一个市场参与者都要用长期维度看待眼前的变化,从众多短期的变化中寻找到真正的长期影响因素。以长周期的视角思考每一个变化对企业内在价值的深刻影响,把上市公司真正当作一门生意,考虑每一个对上市公司产生影响的因素并保持紧密跟踪,并深刻认识到所有数据、行业变化、公司变化等等诸多现象之下,对于企业内在价值的影响,从而真正理解企业内在价值所在。坚持知行合一,明白企业内在价值的兑现需要时间,且兑现路径并非线性,坚持长期投资。

事物的发展都是长期必然性和曲折性的统一。长期价值投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价格偏离企业内在价值的时候,也就是股价的短期波动,有时这个波动甚至会非常剧烈。但正如我们一再强调的,波动不等于风险,它是所有资产的固有属性。当市场出现非理性波动时,往往意味着可以用远低于内在价值的价格购买标的,从而在长期获取高额的投资回报。因此,正确理解波动,忍受必要波动,都是长期价值投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长期来看,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依然坚实,持续增长的动力依然充沛,中国定然会在各行各业都涌现一批全球范围的领袖企业。这一趋势不会被任何短期因素所改变。

涌津投资研究总监刘敬文:

同舟共济共渡难关

经历此次磨难,更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信心。

短期来看,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民众在家隔离,外出消费大幅减少,对服务等消费市场的打击很大。而目前的经济结构中,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越来越高,所以对GDP的影响比2003年更大。同时,第三产业中,中小企业的数量巨大,有着庞大的从业人员,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弱,面临经济损失,有较大的关闭和破产风险,并会进一步传递到银行业。银行贷款业务急剧减少,存多贷少,银行利差收窄;由于中小企业及个人还贷能力变差,银行不良率可能显著上升。另外,由于各类企业延迟复工,各企业项目及工作的延迟对收入利润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同时,由于部分农村封路,农民工返工困难,还会造成劳动力的用工短缺。综合来看,短期对经济的负面影响不可小觑。

但事情都有两个方面。首先,此次疫情对一些行业有着正面的影响,如在线教育,之前用户一直质疑其效果,现在自动得到了有力的推广,相信在线教育的渗透率会得到显著的提升;在线购物、游戏,医药、防护设备也直接受益。其次,出于经济稳定的要求,相信政府会出台政策帮助受疫情冲击较大的行业和企业渡过难关。

对另外众多的行业和企业来说,实际影响并不大。如保险行业,其主要价值体现在长期保单上,短期保费的下滑影响不大。反而由于病情的发生,参保意识可能会增强;对公用事业行业来说,影响也是微乎其微;对房地产产业链而言,可能只是延缓销售,对实际需求并没有大的影响。

长期来看,随着国家逆周期调节及海外市场经济环境的稳定,中国经济有望企稳回升。近期随着有力的财政政策的实施和利率水平的降低,实体企业有望逐步走出困境。中国庞大的、不断增长和升级的市场需求、创业的活力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则是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动力。

市场走势,短期看会比较悲观。但也不乏结构性机会,如受益的医药、防护商品制造业和在线行业可能走强。长期来看,随着疫情的消退,市场将逐步回暖,并走回市场原有的内在轨迹。

投资策略上,基于对中国经济和部分行业及公司的的长期看好,坚定持有能够长期创造价值的公司,不为短期的因素所影响。

趣时资产总经理章秀奇:

短期疫情冲击或创造投资良机

股市具有领先性,大概率会在疫情高峰到来后见底。但此时猜测股市何时见底正如猜测疫情会出现拐点一样,超过了我们的能力范围,正确的应对方法应该是基于概率的推理和基于经验的推测。

概率推理主要是估计疫情对于上市公司业绩和估值的影响程度和各自发生的概率。不过这两方面的估计很困难,最终结果很容易偏离现实。所以,我们的方法主要是基于经验的推测,主要是类比03年“非典”,优点是客观,缺点是类似案例有限,“历史不会简单重演”。

首先,我们推测疫情对于经济的冲击。钟南山院士1月28日估计,“我想应该在一周或者十天左右达到高峰”,假设估测正确,那么疫情对于宏观经济的影响将低于悲观预期。与“非典”不同,本轮疫情主要集中在春节假期,这段时间本身就是生产活动的淡季,但对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线下文娱等行业冲击更大。

我们推测疫情对股市的冲击。历史上发生过众多黑天鹅事件,短期对股市冲击很大但中长期影响甚微。各种自然灾难,比如2008年的地震、暴雪、2003年的“非典”等,历史事件,比如美国总统遇刺身亡等,它们只是造成了股市的短期波动。如果此次疫情能够得到有效控制, 那么股市表现想来也不会例外。本轮疫情爆发以来,股市在节前已有所反应,从下跌的幅度来看,仍有一定下探空间,香 港恒生指数节后三个交易日已经下跌5.86%,预计A股开市后也面临下跌压力。不过,香 港市场在“非典”期间跌幅接近20%,远超过A股,主要源于离岸市场的特点,预计A股表现会优于港股。

投资大师彼得·林奇说过:“试图通过选时来躲避熊市的同时,往往也会错过与牛市共舞的机会。”本轮疫情冲击短期虽然给经济和股市造成压力,但从中长期角度看,也创造了逢低买入优质公司的契机,可能正是“在别人恐惧时我贪婪”的良机,着眼于长期的投资者也无需过虑。

深圳市榕树投资董事长翟敬勇:

A股长期走牛可期

全国上下一心控制疫情,相信很快就会遏制住疫情的扩散,目前主要是观察新增的病例的人数,一旦呈现大幅下降,人民的信心将会快速恢复。信心恢复后灾后报复性消费将形成新的利好。

2020年将可能迎来全面的牛市行情。目前A股已具备牛市启动的三大要素:政局稳定,资金开始追逐风险资产;推动资金入市的制度设计日益完善;代表未来发展趋势的优秀企业不断涌现。

历时六年的国内“供给侧改革”有效化解了传统产业的产能过剩问题,中 美经历艰辛谈判,最终签署了第一阶段协议,国内国外的系统性风险均得到了有效化解。在此背景下,市场风险偏好明显提升,海外资金持续加配中国A股市场。科创板的设立与注册制的落地表明了中国金融制度的进一步开放与完善,中国资本市场将会和房地产市场一样成为中国居民财富配置的重要途径。

基于全球市场市值变迁的大逻辑,我们判断新一轮的投资机会将聚焦于新兴产业。未来科技产业将会是国家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新能源、半导体、5G互联网应用等新兴行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我们高度看好新能源、半导体、5G互联网应用领域的投资机会,这些新兴行业空间巨大,成长速度极快,未来会诞生一批新时代下的伟大公司。

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挑战前所未有,机遇前所未有。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只有信念坚定,才能充分发挥才智,去实现伟大的梦想。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机遇面前,我们要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诚朴资产董事长马北雁:

疫情短期扰动不改结构行情

我们要既正视困难,更要看到希望:国家改革开放不会停,与美国达成的第一阶段协议提供了难得的调整经济窗口期;中国经济在资本市场支持下逐步转型升级,经济增速下降但质量提高,人口红利衰减但人口素质红利释放,在5G、AI、生物科技等领域走出更多的华为;2019年已经占GDP 54.6%的第三产业,在城市化和工程师红利的推动下,出现快递物流、电商、工业服务业等新兴服务业快速发展;作为全球第一大消费市场涌现出更多的消费品牌;传统产业行业集中度提高的同时也逐步通过一带一路走向国际化。

目前A股和港股的估值在全球都属于较低水平,特别是众多的细分行业龙头公司仍然处于优质低价或合理估值水平,虽然短期估值扩张的空间有限,但企业盈利驱动的增长机会明显。或许疫情的短期扰动恰是投资者中长期配置的最佳窗口期。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海外投资者对中国资产配置需求的增加是大概率事件,中国大量优质股票组成的核心资产目前的估值较海外同类型资产有非常大的吸引力。2019年持续的外资流入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至少有5倍的提升空间。就国内居民的资产配置而言,作为长期收益最高的股票资产配置比例是国际水平的零头,随着房住不炒或地产投资收益的下降,未来还有5~10倍的提升空间。

综合宏观经济和企业盈利、目前市场估值、未来国内外投资者的配置需求,我们相信未来这种基本面驱动的“优质优价”的结构性行情仍然会延续。

毅木资产投资总监祝俭:

安全边际是构建组合的标尺

2019年前三季度,中国实际GDP增速为6.2%,越南为7%,印度为5.1%。但人均GDP方面,2018年中国为9239美元,越南为2560美元,印度为2016美元。当我们不再沉浸在过往荣光的回忆里,对同为发展中的国家做简单的横向对比,我们就会更有信心。

中国国际直接投资(FDI)只有3~4个点的增长,和历史上双位数增长不可同日而语。但全球FDI已经连续几年负增长,2018年中国FDI占全球比例处在历史最高水平的10.4%,2019年预计这一比例还会继续提升。因为FDI增速大幅放缓,讨论中国投资环境恶化,同样也是没有做简单的国际对标。类似的问题还有诸如杠杆率等,很可能都是理想主义的学术讨论,过于强调应然性,忽视了复杂现实的实然性。一方面,社会舆论几乎是一边倒的强调去杠杆、金融安全和经济自然降速。另一方面,寄希望于拉动制造业投资,而制造业中民间投资占比很高、市场化程度最高、反应最敏锐。其内在矛盾一目了然。要摆脱经济降速的自我循环,需要更多的现实主义。

客观地看,长期逻辑通顺的部分个股,处于相对的高估值,压缩了未来收益空间。陆股通开放至今,合计流入资金近1万亿,2019年就流入3500亿。投资者结构的变化,加以中国经济进入中速增长期,存量特征明显,核心资产成为过去几年市场最强音。

过去几年的稳杠杆和供给侧改革,中国经济之韧性毋庸置疑。2019年年底以来的疫情来势汹汹,短期冲击在所难免,但不足以动摇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大好局面。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中国也即将在这一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稳中求进是经济工作主基调。我们有理由预期,面对疫情,财政政策会加大力度,货币政策也会有所作为。

不失其所者久,安全边际是我们构建组合的标尺。未来获取超额收益,需要更多寻找存在较大认知偏差的板块和行业。我们尤其重视由于担忧经济前景而估值低于国际同行、基本面毫不逊色的行业和板块。这些行业板块,竞争格局不断优化、龙头地位越加凸显、收入利润增速适中、分红收益也有吸引力。同时,绝对低估值的香 港市场,未来也值得更加重视。

朴石投资创始合伙人向朝勇

寒流阻挡不了春天的脚步

我们认为,这次疫情是典型的黑天鹅事件,来得快也去得快,价值投资者大可不必悲观,市场下跌较多反而是买进的良机。其一,经济在春节期间本来就是淡季,无非是多损失一个月时间,但消费的钱没有花出去,后面会有滞后消费效应,整体经济影响有限;其二,相信国家会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对冲这一困难,包括减税降费等财政政策,适度放宽货币政策,企业经营环境会进一步好转,一季度应该是经济与企业盈利低点,没有长期悲观的理由;其三,市场本身估值合理,优质蓝筹股最近几个月持续调整,估值不贵,医药行业龙头公司估值已经有一个很好的消化,估值趋于合理,市场下跌空间有限;其四,目前市场上价值投资理念的资金实力越来越强,其长期的赚钱效应会使这批投资者坚定相信自己的方向,不会轻易被市场情绪左右。这次新冠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应该是远远小于中 美经贸科技的冲突。如果中国优质资产出现非理性下跌,一定会有理性的资金进场买进,包括境外的长线资金。

我们会坚守价值投资理念,在医药、消费、金融及科技四大方向精选优秀企业长期投资,对医疗健康产业尖端技术的自主可控的重要性不亚于半导体产业,某种程度上甚至比半导体产业更重要,如果这次疫情过后,国内各大医药企业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普遍重视医疗行业前沿尖端技术的研究与攻克,使我们的医疗健康产业发展走到世界的前列,这会是中华民族生命之花开得最灿烂的时候。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