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子公司业务“地雷”爆发从“蜜糖”变“毒药”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基金频道 >> 基金分析 >> 文章正文

基金子公司业务“地雷”爆发从“蜜糖”变“毒药”

加入日期:2018-9-3 11:19:02

基金子公司的业务风险似乎正处于集中爆发期,有的违约,有的陷入纠纷,不仅危及公司利润,还伤害公司品牌。在去通道、去杠杆的大背景下,基金子公司规模持续缩水,曾经是基金公司扩张规模的一把利器,现在却从“蜜糖”变成“毒药”。而且可以预期,在将来银行系资管公司批量设立的环境下,大部分基金子公司恐成鸡肋。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末,基金子公司规模6.12万亿元,而2017年底时,这一数字为7.3万亿元,子公司管理规模持续萎缩。

更严重的是,子公司早期跑马圈地、争抢项目时,风控不到位。比如德邦基金公司子公司此前就被上海证监局认为公司风险控制管理薄弱,存在重大风险隐患。其董事会组成、重大事项报告流程不符合该公司制度要求,部分项目存在尽职调查流于形式、投后管理不到位等问题,责令其改正。之前还有包括海富通等多家基金的子公司受到相关监督管理措施。

如今这些业务“地雷”,正处爆发期,严重的还涉及到所发行产品出现违约,陷入纠纷。有的子公司采用诉讼手段在替投资人追讨资产,但一来时间周期长,二来即使官司赢了,能否收回资金也未可知,这对其自身品牌显然是一大伤害。处理不妥可能还会连累其母公司,规模小的基金公司那点净资产可赔不起。日前已经出现多起投资人上门向母公司讨要说法的情况。

对于子公司目前的局面,笔者早在5年前就已撰文提醒,子公司新将进入的领域并不是一片待垦荒的肥沃土壤,而是有着充分竞争的市场,如果一味规模至上,项目质量降低,过后风险爆发是在意料之中。

从行业后续趋势来看,目前银行系基金的子公司一枝独秀,其他大部分公司份额不断缩水,这种环境下,小公司不如干脆壮士断腕,学习一些合资基金的定力,不去从事自己不具备优势的业务。

此外,现在银行准备自己直接成立资管公司,那么它与基金子公司恐怕会形成直接竞争关系。这些子公司也需尽早筹划,以免成为鸡肋。

编辑: 来源:证券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