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趣谈 | 投资偏见(四)你曾因情绪温差而错失的机会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基金频道 >> 基金学校 >> 文章正文

盛趣谈 | 投资偏见(四)你曾因情绪温差而错失的机会

加入日期:2018-7-13 18:35:05

  卡耐基·梅隆大学社会与决策科学系的三位人类行为专家George Loewenstein、Carey Morewedge和Golnaz Tabibnia提出了“情绪温差”理论:当你处于某种情绪状态时,就很难想象自己处于其他情绪状态的情景。

  Loewenstein教授还举了一个例子:

  “在你不饿的时候,就很难想象你在饥饿状态下的感受和行为。但你饥饿的时候,感觉就像你会永远挨饿。”很多人在享受了一顿节日大餐之后,为未来制定了减肥计划,但是当时的自己处于冷静状态,所以作出了并不切实际的承诺“不饿的时候,你真的容易同意节食”。

  为了让你更容易理解“情绪温差”,小盛再举一个例子。

  这是来自高尔夫电影《锡杯》的情节:

  在电影中,Kevin Costner饰演的角色在美国公开赛中准备打最后一洞。果岭的前面有一个很大的湖,只需5杆就进入延长赛,他的球童Romeo递给他一个铁杆,并告诉他,用一记短铁过水,然后达到果岭,让自己有机会4杆进洞,最终获胜,但是保证5杆就会进入延长赛。

  这是合理化的建议。

  然而,Costner的唤醒状态让他想要拿出木杆击球过水,在当时当地获得喝彩声。他屈服于这种“热态”,最终将很多球打入湖中,打了12杆,毁掉了获得垂涎已久的知名奖杯的机会。

  同样的,“情绪温差”在投资中也随处可见。

  1997年伯克希尔哈撒韦致股东的信件中,沃伦·巴菲特拿著名击球手Ted Williams举例,他说:

  Ted Williams将打击区域划分为77个,每个区域只有一个棒球大小。他深知,只有当球进入最理想的那个区域再去挥棒打击,才能确保40%的打击率。如果勉强去打击位于最边缘位置的球,他的打击率会降到23%。可见,耐心等待好球出现后发力一击,才是通往名人堂的大道,那些不管青红皂白而胡乱挥棒的击打者,只会迎来一个完全不同的命运。

  尽管等待好打的慢球在理论上是容易的,但是实际上理论和实践间的差距可能很大。巴菲特表示:投资者应该记住,兴奋是他们的敌人。

  ——因为当市场处于低位时,市场上的负面情绪通常都是最高涨的,这会使得投资者进行长期投资的决策变得困难。

  假如你是一个坚定的价值投资者,并通过严谨的调研和科学的分析后决定在某一个你认为合适的价位买入某个股票A。假如在未来的某段时间内市场发生了对该支股票的抛售,其价格在短期内下跌30%到达了你的心理价位。在这种情况下,即便你反复考察确定该公司基本面没有新的变化,你仍会发现在别人都抛售它的时候很难做到逆流而上、坚持你的研究而买入该股票。

  ——这种自控问题的出现,是因为人们低估了唤醒(热态)的影响。

  在冷态下,当我们受到热态影响时,我们不知道我们的欲望和行为将被改变多少。因此,由于环境对选择的影响,我们的行为的相关反映就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失真。所以,如果有一个能够区别我们一般交易者与真正伟大的投资者之间的关键,那么,克服情绪温差的能力可能就是其中之一。

  尽管情绪温差无疑是很难克服的,但并不是投资人对它就无计可施。

  在荷马的叙事史诗奥德赛中,奥德修斯面临塞壬和她们不可抵抗的歌声的危险。他保持合理的冷态,奥德修斯命令其船员用蜡封住耳朵,他还要求船员将其绑在桅杆上,这样,在音乐让他进入热态时,他就可以倾听音乐,但是能够克制自己,不屈服于诱惑,从而驾船靠近。

  投资时,当然不能用蜡封住耳朵,但是有一个更好的方法:设计你自己的策略,开发已经取得经过验证业绩的投资系统,如此一来,即使当不同的决定出现时,情绪因素就会被减小,情绪温差可以尽可能地被避免。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长盛基金。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赵艳萍 HF094)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