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来首例!嘉合基金新品合同暂不生效 敲响两类基金警钟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基金频道 >> 基金动态 >> 文章正文

19年来首例!嘉合基金新品合同暂不生效 敲响两类基金警钟

加入日期:2017-5-3 18:16:30

  ⊙记者 朱贤佳 ○编辑 长弓

  4月29日,嘉合基金公告嘉合睿金定期开放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未达到基金合同生效条件,基金合同暂不生效。通俗地说,就是该基金的发行没有成功,要退款了。这成为公募基金业19年来首例新发基金募集合同未生效的案例。对此,业内专家指出,这一新基金发行带有疑似委外特征,在金融监管加强的背景下,未来公募的通道业务将不断收缩,类似基金需重点回避。

  “壳资源”去库存刚开始

  查看公告,记者注意到嘉合基金在公告里的说法是“本基金合同暂不生效”。那么暂不生效等同于基金批文失效吗?带着这一疑问,上证报记者采访了多名业内专家。接受采访的专家解释道,此次募集未成立未必就是最终结果。基金公司可以先结束此次募集,然后再根据新规的要求,转而改为发起式基金,再谋发行。“但对于批文最终的效力,还需要等待管理层的意见。”上述专家表示。

  嘉合基金的尴尬是中小基金公司的一个典型案例。嘉合睿金定期开放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的募集期正好碰上股市、债市资金紧张的状况,新基金发行又非常密集。嘉合睿金是一只封闭一年的定开品种。这种封闭品种的资金成本较一般资金成本更高,因此募集难度加大。

  此外,嘉合睿金的募集日期值得关注。此前,监管层出台了基金发行新规,其中提到,基金产品中单一客户持有占比需低于50%,且这一新规以3月17日为新老划断界限。而嘉合睿金这只产品的发行日期恰好在3月17日之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即3月20日。对此,有专业人士指出,嘉合此次之所以无法成功募集,恐怕是因其在筹措到单笔大资金之后,很难在短时间内再找到另一笔资金量与之匹配的资金从而满足单一客户占比低于50%的要求。

  多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正是受到环境倒逼,目前一些中型新基金公司开始加速对“壳资源”进行“去库存”。一家与嘉合基金规模相当的中小型基金公司人士向记者坦言:“去年委外业务爆发,公司提前上报了很多产品做储备,但小公司自身销售及管理能力较弱,机构资金也不青睐,很多储备的壳都成为无源之水,目前批而未发的产品数量已影响到公司上报新产品,所以当务之急就是‘去库存’。”

  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主任王群航更是直言:“与其硬拖3个月,还不如趁早了结。应该为嘉合点赞!”王群航指出,嘉合基金只发行了一个月,感觉成立无望,立刻明智地“止损”。这或为公募行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去库存”范本。

  普通投资者需避开两类基金

  王群航对记者表示,嘉合基金或许只是开了个头,未来有更多基金会以这种方式“去库存”。对于新基金,大家已经开始谨慎了,对于一般公司的新基金,更是慎之又慎。业内人士指出,对于普通投资者,选基理念可以参照FOF选择基金的思路,如果FOF都不投资的产品,普通投资者也不要跟投。此外,在目前状况下,对于高度疑似委外的新基金,普通投资者也不要碰。

  FOF挑选基金第一步是考察基金经理的历史业绩,因为历史业绩是基金经理能力的有力证明;第二步,根据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进行评价,筛选基金经理。业内人士指出,选择FOF过滤的基金,可以为中小投资者提供一道风险屏障。

  对于如何鉴定“疑似委外基金”,业内专家给普通投资者提出一些鉴别思路。一般来说,2亿份、200人是公募基金产品成立的硬性条件。以嘉合基金为例,从销售公告可知该基金最低购买门槛仅为10元,如此低的门槛,很容易凑足200人的下限。同样,如果嘉合睿金募资不足2亿份,应该选择延长募集时间而非直接宣告募集不成功。事实上,有知情人士指出,嘉合基金此次募集不成,正是因为无法满足基金产品中单一客户持有占比需低于50%这一新规。反过来说,如此高比例的单一客户持有占比也是疑似委外的特征之一。

  基金业内人士指出,在监管趋严背景下,新基金发行半途而废的可能会增多,对于普通投资者,需要提高风险意识,防止“黑天鹅”事件。THE_END

编辑: 来源:上海证券报m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