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华基金冀洪涛:风再来时 能飞唯“鹰”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基金频道 >> 基金看市 >> 文章正文

鹏华基金冀洪涛:风再来时 能飞唯“鹰”

加入日期:2016-3-25 11:24:35

  执笔/资本研究院研究员 陈浠

  “出手要比较挑剔,2016年下半年风再来的时候,飞起的不会是‘猪’,只能是‘鹰’。”3月15日,鹏华基金总裁助理、权益投资总监、社保基金组合投资经理冀洪涛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下称“21世纪”)表示。

  冀洪涛拥有18年证券从业经验,是不折不扣的基金界老兵。作为一名没有在2015年上半年的牛市中参与“奔私”,至今仍然留守公募行业的老兵,回望过去一两年的喧嚣与浮躁,冀洪涛感慨,专业基金经理存在的意义绝不是坐在办公室里看K线图短期买进卖出,一个投资团队或者基金经理的价值,在于他有没有理念,有没有信仰,这是核心问题。

  2016年市场大概率没有趋势性机会

  《21世纪》:怎么看2016年A股投资机会?

  冀洪涛:2016年市场大概率没有趋势性机会,维持震荡走势。主要原因有两点:1.市场新增资金不足;2.实体经济没有明显好转。虽然没有系统性机会,但同时也没有系统性风险。2016年没有特别悲观,但也不会特别乐观。

  2016年上半年仍处于寻底阶段,看好下半年机会。很多人认为上半年好于下半年,认为上半年会有旺季到来,有两会利好等,但实际情况可能并非如此。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较快,无论是上涨还是下跌,A股市场的周期波动都会被压缩。

  比如我们可以看到2015年上半年的走势就凝聚了2006—2007年,2015年三季度走势就相当于2008年,2015年最后一季度相当于2009年,而现在则相当于2011—2013年阶段。如果市场还有一个寻底的周期,那么很可能是在上半年完成,然后下半年会走向新的周期。也就是说,2016年市场会有一个“先下行寻底,再上行进入新周期”的过程。

  《21世纪》:如何应对这样的市场?

  冀洪涛:2016年将弱化对指数的判断,而将注意力转移到精选个股上。2016年可能没有趋势性机会,是心情难受,盈利困难的市场。

  在这种结构性机会极端分化的情形下,如果没有机会就坚决不要参与,这点要求管理人保持冷静。基于我们前面对市场的判断,在上半年市场震荡寻底的过程中,是寻找结构性机会的关键时机。

  我们不能做股市的寒号鸟,要利用时机深挖个股,这样当市场出现下跌机会时才能积极把握。出手要比较挑剔,2016年下半年风再来的时候,飞起的不会是“猪”,只能是“鹰”。因此,在看好的行业方向上准备标的,当下半年市场机会来临时,获取超额收益,迅速减少全年的损失,缩小偏离。

  《21世纪》:投资方向上,怎么去选择?

  冀洪涛:2016年市场可能需要一个寻底的过程,这是寻找结构性投资的机会。从板块机会上来看,相对而言,过去五年里沪深300和创业板股指在单年度的表现都有分化,我认为今年沪深300的机会可能更大一些。

  从估值上来看,目前创业板估值还是太贵,我们认为成长股30倍、40倍左右的估值是合理的,相比沪深300指数只有10倍左右的市盈率,创业板整体的整体估值太贵了。

  我同意在新兴产业容易产生牛股的观点,也同意成长空间不用太在意静态估值的观点,但虽然要有梦想,企业家的梦想也可能能实现,少数优秀的股票拥有高估值是合理的,但如果一个板块整体都处于60-70倍的高估值时,市场必然会有一个纠偏过程。

  这并不表示创业板就不值得买入,还是会涌现出优秀的标的值得参与。但2016年震荡市选股策略首先应该是注重安全边际,其次是成长预期。

  《21世纪》:近期周期股的反弹,如何看?

  冀洪涛:短期来看,目前周期反弹带动的产业链投资是一个方向,但只是作为阶段性的策略。我们认为,应该从一个广义的概念来看周期股,即每个成长股经过一个阶段后都会变成周期股。

  从长期上,我们会积极拥抱新方向,对传媒、消费、医药、TMT等进行配置。在这块的配置上我们更为关注标的的安全边际,其次再看成长和效益。科技日新月异,社会日新月异,作为一名投资老兵,我们将时刻保持开放的、学习的、年轻的心态,去拥抱新方向。

  跟上通胀,股票的性价比比房子要高

  《21世纪》:一线房价近期较快上涨,怎么看待这个变化给投资者资产配置带来的影响?

  冀洪涛:从2月份地产数据来看,新开工和投资数据超预期。在政策刺激下,一线城市房价大幅上涨,并带动了二三线城市的放量,以期实现政府去库存的目标。从房地产公司动态来看,二线城市去库存已经开始了,因为有些地方已经开始买地了。

  在全球通胀的时代,货币贬值是大趋势,而不动产和股权则可以陪着你走下去。通胀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回顾今天某件东西在10年前的价格,那么展望10年后呢,它的价格可能会更贵。

  或许只有不动产和股权资产才可以跟上通胀,而股票的性价比比房子要高。比如,我们投资优秀的中药品牌公司,它大概率10年后还会存在,而产品价格到了10年后,可能就是当时的物价水平了(更贵),它的盈利和市值也会同步增长。

  《21世纪》:资金会从房市流向股市吗?

  冀洪涛:这种资产转换难以判断,但是我们可以肯定会存在溢出效应,即当市场存在新增资金时,而人们又认为房地产投资风险较高,会将资金从房地产投资中转移到其他市场,即资金溢出并流入其他市场。

  有没有信仰是核心问题

  《21世纪》:近几个月,A股投资者的短炒风气颇盛,追涨杀跌明显,怎么看待这样的投资土壤?

  冀洪涛:现在的中国投资环境中出现一种“结果论至上”思维,不能说不对,但对整个行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促进投资者行为的短期化,推动了机构散户化的趋势,实际上这种观点在各行各业都存在。

  我们无法改变这种思维,但是我们会坚持自己的理念。一些优秀的标的买入之后或有浮亏,但是只要我们看好这家公司,那就要鼓励优秀的企业。我宁可把钱给优秀的企业,忍受长时间的等待,我都不愿意把钱给只讲故事的公司。

  但仍有很多优秀的企业家非常值得尊敬,很多优秀的企业当初在起步阶段,也是需要长线资金支持的。今天他们靠长线资金渡过难关了,可能明天就成就一个新产业帝国。让我们在获得投资成就感的同时,实现了与客户共赢。

  《21世纪》:2014年到2015年上半年的牛市,民众都显得非常浮躁,此后的暴跌又产生另外的问题。怎么应对这样的局面?

  冀洪涛:现在投资和实业都到了一个从浮躁到应该冷静的分水岭。

  老兵的生存之道,我认为是通过挖掘优质的股票,自下而上投资存活下来,并形成资金的吸引。因此我们建议社保基金、养老基金等长期投资者能有所互动,也可能考虑在同一品种上的战略投资。

  例如当机构投资者经过认真评估,觉得一家公司可以进入的时候,以举牌的方式买入,这件事本身我认为是没有错的。因为长期和战略投资者的进入有利于公司提升估值、改善治理结构,不是坏事。中国的资本市场需要一个治理结构的改善,需要机构投资者的深度参与。

  这种参与不是在一起勾兑、搞内幕信息,而是真正帮助企业走上正轨,实现投资目标。我认为这是一个比较好的趋势,即机构投资者以长期资金的心态来参与上市公司结构治理,改善企业环境,实现更多价值创造。

  《21世纪》:作为一名没有在2015年上半年的牛市中参与“奔私”,至今仍然留守公募行业的老兵,回望过去一两年的喧嚣与浮躁,有什么感悟吗?

  冀洪涛:最近我们一直在思考,专业基金经理存在的意义在哪里?绝不是坐在办公室里看K线图短期买进来卖出去。

  合格的投资团队应根据不同的市场情况和资金性质要有不同的投资策略进行应对,我认为现在一个投资团队或者基金经理的价值,在于他有没有理念,有没有信仰,这是核心问题。

  我希望现在我所带领的这个团队,不管是管理公募,还是管理社保和专户,每个人都应有稳定的投资风格和基本的投资信仰。当我们长期坚持一个信仰时而不断提高和努力的话,自然而然就会形成风格和磁场,寻求客户的认同。这种理念或者信仰的传承,是极其重要的。

编辑: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