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投资和交易(深度好文) 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基金频道 >> 基金学校 >> 文章正文

谈谈投资和交易(深度好文)

加入日期:2016-12-13 11:28:34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峰缠股论金。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周五照例不推送的,但这两天有粉丝就投资和投机和晓峰进行了甚是激烈的探讨,今天就专门来谈谈这个话题。

  说是投资和投机,为什么标题却变成了投资和交易呢?

  中国读者应该对金庸的《笑傲江湖》这本书非常的熟悉,可以说它已经成为中国文化背景的一部分,比如“葵花宝典”,外国人是无论如何无法体会我们的梗的在哪里的。

  《笑傲江湖》里有个很著名的背景介绍,就是华山派之前是个很厉害的门派,但后来败落了,因为,华山派内部分成了气宗和剑宗两部分,书中的华山派掌门岳不群继承的是气宗的衣钵,而令狐冲在则显然是剑宗一派,传其独孤九剑,纵横江湖。

  以上情节纯凭记忆,有疏漏之处,欢迎拍砖。

  我说这个典故的目的就是为了突出剑宗和气宗的无聊的对立。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一种二元论的对立倾向,比如好坏、长短、胖瘦、上下等等。这造成两个错误的预判:比如上下,杭州有个上城区,有个下城区。读书的时候去杭州看同学,第一次知道杭州分上下城,很自然的预判是不是上城区的居住环境要比下城区好一点呢?再比如大小,佛教分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相对正确的说法是大乘是渡众生,小乘是度自己。但显然,在中国大乘佛教受到更多的关注,为什么?第一,自修很难;第二,大比小更显正气凌然,有舍弃小我成就大我的气概。

  所以,再来看股票买卖,这本来是一个舶来品,从英文翻译成中文,本来翻译者倒也没什么偏向,只是简单的对应,但到了我们具体应用的时候,就乱了。比如,我现在成文的时候,为什么说“股票买卖”,而不说“股票投资”、“股票交易”、“炒股票”呢?就是怕文章还没开始,先入为主已经到岗了。

  大家都知道巴菲特是价值投资者,并且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也知道索罗斯是投机大鳄,同样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看上去他们似乎是泾渭分明,其实他们是一致的,都是交易者,只是交易的策略不同:一个用的是价值投资的交易策略,一个用的是宏观对冲的交易策略(宏观对冲这四个字太简单了,但基本可以反映索罗斯的策略内涵)。

  现在基金行业有两个明确的分类,可以很好的解释这个区别:

  股权投资基金和证券投资基金。

  股权投资基金专门投向非上市公司股权,他们的退出渠道是所投公司上市,或有新的投资人以更高的价格追投或收购,比如我们经常听说的天使轮、A轮、B轮投资。

  而证券投资基金专门投向已上市公司股份,都属于交易者,而不是投资者。即使是专门的定增基金,因为其标的也是上市公司的股份,他们的盈利策略是看中增发锁定股份在未来上市的时候,能够在二级市场大幅溢价,所以,还是和二级市场有直接的关系,所以也不是投资而是投机。

  所以说,证监会已经从股权投资和股票投资的标准上帮我们区别了什么是投资,什么是交易(投机)。

  肯定有人会说,我就是坚定的价值投资者,我投资的是公司不是股票,我不在意股价短期的波动,所以我不是交易者、或是投机者。

  如果,你完整地说出这么一段你对价值投资的理解的话,其实恰恰说明价值投资,就是交易股票的众多策略中的一种。

  就像巴菲特买进IBM、苹果的股票,承受了数十亿美元的浮动亏损,但并不减仓或止损,不是因为投资两个字使然,而是因为这就是巴菲特交易股票的一部分。不是巴菲特不想买在最低点,而是因为他修炼的武功,不要求他一定要买在最低点,不要求他通过做差价去降低持股的成本。或是不想,或是不能,总之这不是他策略的一部分。

  这其实就是一个关于你的交易周期设定的问题。

  我们的T+1制度,基本框定了你最低的交易周期可能就是30分钟(因为1分钟图上一天出现5次交易机会,但你只能交易一次,就算看对了买点也没法卖。)

  而价值投资策略,按年计算是比较正常的,不过,大部分的价值投资者是跌的时候做价值投资,稍微涨一点就“价值投机性”地卖出了。如果更直白一点,所谓投机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检验自己对市场判断的对错;而投资则是尽可能延长胜负到来的时间点。这就是为什么说,散户交易主要靠抗!

  再说一个有关A股和欧美股市的特性区别的问题。

  有位读者在留言中,对高送转、新股、涨停板等表示质疑。意思,我们为什么不是把股票像欧美市场那般按价值、成长之类的进行分类呢?

  这个问题,如果你把巴菲特的价值投资能看成是一种交易策略的话,那么你就能理解,高送转、新股、涨停板也都是一种交易策略。

  那为什么在欧美市场没有高送转、新股、涨停板这样的交易策略呢?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就是欧美股市没有高送转(难得苹果有过一次分拆),巴菲特的股票都几万美元了就是不分拆;欧美股市新股是注册制,没有证监会以规定的市盈率上市的要求,没有排队的要求;欧美股市没有涨跌停板。自然欧美股市就没有了这三个策略。

  比如恒大人寿,为什么有不到5%举牌线的短炒交易策略,就是为了适应A股的游戏规则。但他忘了,游戏规则是可以改变的。所以,他短炒的结果就成了必须全部买回去,必须持有半年的被动策略。这都是一个市场的游戏规则决定的。

  那么欧美市场主流的策略有什么呢?

  巴菲特的价值投资当然是一个。无论是巴菲特还是共同基金、养老基金,凡大资金都在运用这个策略,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资金量大,而前提是这些资金相信市场中的好公司,通过在实业中的运营能够给他们带来长期稳定的股息回报。道指的长期走势,就充分验证了这一点。很多人经常预测道指要暴跌了,其实是典型的不了解欧美股市内在规律。大资金买美股就没想过要止损,就是买了一个吃股息的凭证,然后通过充分的分散投资来屏蔽单个公司基本面的突然恶化。唯一的缺点是回报率太低,这个回报率对个人交易者而言是没什么吸引力的。

  此外,我们熟悉的欧美基金的交易策略就是对冲、量化、高频。这些交易,显然和公司的基本面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而且,运用在股市里更多的是和股指期货、期权挂钩。目前世界上最好的做量化交易的公司叫文艺复兴。次贷危机时,美国国会找了几个投资界的大佬来咨询当下股市应该怎么办,文艺复兴的老大西蒙斯的回答是,我不知道明天是涨还是跌,我只管交易。

  交易,其本质非常简单,就是寻找战胜市场的方法。价值投资也好,对冲、量化、高频也好,都是策略,只是不同的交易者(我这里已经不特意去区别投资和投机的对立性),基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建立的一套交易的方法。可能很多交易者终其一生都没有找到特别合适的方法,凭感觉,这段时间做的不错,那段时间做的不好,这个才是常态。

  但对于一个有追求的交易者而言,一定是希望找到一条道路,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在A股,由于刚才我说到的我们自身一些特殊的游戏规则,比如涨停板、审核制、排队上市、T+1等,所以形成了一系列特有的交易策略,徐翔的涨停板敢死队就是其中最战绩彪炳的一个。这个在没有涨跌停板的欧美股市是不可能存在的,却在A股造就了“一代股神”。但每个交易模式都有其市场容量的上限,上面提到的文艺复兴公司后期就将客户的钱全退回去了,只交易自己的钱;徐翔不得不和上市公司勾兑,来消化他掌管的日益增多的各路资金。

但这并不能否定策略本身的合理性。

  适合你的交易方法才是正确的方法,这一定是至理名言!

  所以,我不反对价值投资,也不反对听消息,更不反对涨停板、高送转、新股炒作。因为在我眼里,所有的股票的走势,和黄金、原油、外汇一样,都是结构。

  晓峰的粉丝都知道我要发私募产品了,如果未来我的投资组合中出现了茅台(600519,股吧),不是因为我成了一个价值投资者,只是因为对于大资金而言,大级别的买点到了,这个买点最好是周线图上显而易见的买点,或起码是日线图上显而易见的买点。如果我又抛了茅台,也不一定是因为茅台的业绩要走下坡路了,而是因为大盘一个大级别卖点和茅台的一个大级别的卖点产生了共振。之所以这么多人看好茅台,是因为茅台的每次回调都大概率地成为一个中长期级别的买点,这个才是买茅台最成功的地方。

  同理,如果我在10元买了中车,是因为这是个买点,“一带一路”是个很好的基本面的理由,但这绝不会阻止我在40元卖出中车,因为再好的题材也不能让我持有一个涨了4倍的题材股,以及到了一个超级大卖点的时候,还对自己说,那是幻觉,那一定是幻觉,中车怎么会有卖点呢?(痴狂脸)

  交易其实很简单,对于散户也好,对于大资金也好,在A股,根据它的特性(这个性格说实话,20多年没有变过)

  在大级别的买点买入,不在大级别的卖点买入,你就成功了。

  阻止你成功的唯一理由只有知行不能合一。比如,有的标榜“价值投资”者,一直以茅台作为自己价值投资的标签,却没有在茅台50%的上涨中为自己的基金增加1%的净值(懂的人知道我在说谁)。

  A股之所以充满魅力,就是因为各种规则带来的策略的多样性,使各种不同的交易者都能够乐在其中。如果真的到了成熟的一天,就像围城一样,出城一看,除了明码标价,一点想象力都没有。一个没有快速致富的想象力的股市,还有什么意思呢?不如老老实实打工,做个本份的中产阶级。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峰缠股论金

(责任编辑:于振冬 HF103)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