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地调研并非关键 巴菲特不调研却赚大钱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基金频道 >> 基金学校 >> 文章正文

实地调研并非关键 巴菲特不调研却赚大钱

加入日期:2013-7-1 11:06:46

  巴菲特小故事

  很多投资人,尤其是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的分析师和投资经理人,特别强调实地调研,基本每周都要出差一两次,不出差的日子就是接待上市公司高管,或者接待券商分析师上门路演分享实地调研信息。

  但是实地调研真的非常重要吗?果真如此,经常实地调研的大型基金公司等机构投资者业绩应该远远战胜市场,毕竟大部分投资者是业余投资者,大部分私募包括部分公募基金机构实力较弱,没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实地调研很多公司。

  可是,事实并非如此。

  据我所知,巴菲特很少实地调研。他即使是投资几十亿美元,收购公司,或购买股票,也只是看公司的年报。比如2003年巴菲特买入中石油4.88亿美元,之前未做任何实地调研。巴菲特说:“任何人都有可能通过阅读中石油的年报而了解到我们了解到的东西。我们在投资一家公司以前,从来不去实地看这家公司,你所需要的信息都在这里了,白纸黑字。我只是坐在办公室里读了年报。”

  巴菲特2007年接受央视采访时说:“我读了中石油2002年4月的年报,又读了2003年的年报,然后决定投资5亿美元中石油股票。我仅仅根据我读的年报,我没有见过管理层,也没有看过分析师的报告。”

  根据2003年报,巴菲特买入中国石油(601857,股吧)23.39亿股,成为仅次于中国石油集团的第二大股东,共投资4.88亿美元,每股成本0.208美元,约合1.62港元。

  为什么从来没有调研过中石油的巴菲特大量买入超过30亿人民币,而香港和内地那些经常实地调研中石油的机构投资者却不买呢,那么天天在中石油的加油站里加油的个人投资者也不买呢?

  中国石油2000年4月7日在香港主板上市,发行价1港元。中石油是幸运的,正好赶上网络股大牛市猛涨的顶峰。香港恒生指数1998年8月13日最低6544点,此后一路猛涨,2000年3月28日最高18397点,不到3年大涨3倍。

  中国石油也是不幸的。刚刚上市,股市就从暴涨转为暴跌。香港恒生指数一路狂跌到2003年4月25日最低的8331点,3年暴跌55%。

  但是中石油2000年4月7日到2003年4月7日上市三年却大涨65%。中国石油过去三年每股收益为0.32元、0.26元、0.27元,收益下降,为什么股价却大涨呢?原因很简单,油价大涨,2002年国际原油价格从19.96美元上涨到31.21美元,涨幅超过50%。

  可是由于股市持续3年大跌一半以上,投资者非常恐惧,中石油尽管是中国甚至是亚洲最赚钱的公司,在大熊市里也几乎没人敢买。

  巴菲特未做任何调研就大量买入,因为非常看好中石油,他在伯克希尔2003年度股东大会上说:“我不了解中国,所以不会对中国做出什么样判断,但是我明白的是石油行业在中国前景很好”。

  2003年从未调研过中石油就买入的巴菲特,在2007年也未做任何调研就决定卖出中国石油,最后全部清仓。减持价格从11港元到14港元,平均13港元左右,和买入成本1.62相比,4年赚了8倍。

  《道德经》大智慧

  《道德经》第47章说: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不用出门,就能知道天下是怎么一回事,不用张望窗外,就能认清天道。走得越远,知道的反而越少。所以圣人不是靠外出才能获得知识,不是靠亲眼看见才能叫出名字,不是靠勉力作为才能成就功业。

  古代人可能做不到老子说的这样,但现代人真是如此。不用出门,尽知天下事,有报纸电视,更有网络和微博。不用看外面,就知道天气变化,甚至知道宇宙间的大变化,因为我们有卫星,有天文望远镜。天天外出跑得越远,越没有时间收集和分析这些信息,反而知道得更少。所以现代人不是像古人那样要靠行万里路才能认识世界了解社会,只要读书看报上网就能获得很多知识了,我们甚至苦恼的不是没有太多信息,而是信息太多太多。现代人也不用亲眼看见才能叫出名字,甚至事前根本不用了解相关知识,一上网搜索,什么都知道了。现代人更不是靠自己动手才能将事情办成,我们有洗衣机,有电饭煲,有冰箱,帮我们做事,甚至我们什么也不用做,到超市就有好多吃的可以选择。

  刘建位道解巴菲特

  在这个时代,连饭都不用亲手做就能吃,连人都不用动就能电话通话甚至网络视频聊天,我们的投资思维却还停留在古代。很多人极其强调实地调研,天天出差,一天到晚开会,比古代最勤政的皇帝还要勤快,可是为什么如此勤奋的投资机构多数长期业绩却不如市场平均水平呢?

  这样专业机构的专业投资者,绝大多数都是顶级名校的毕业生,不少人还是高考状元和考研状元,他们忘记反思一下:自己考试成绩好,靠的是天天不停地解题解题解题吗?

  投资最重要的不是调研,而是思考,你得到的信息再多,也无法代替思考。巴菲特不行而知,不见而名,关键在于他的思考。巴菲特说:“大部分人宁愿死也不愿思考。很多人的确如此。”他所说的思考,不仅仅是用脑,还包括用心。

  (作者为汇添富基金公司首席投资理财师,本文仅为个人观点,并非任何投资建议。)

编辑: 来源:上海证券报